困惑中的“曙光”
——谈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后记”
2015-08-15刘夏莲
困惑中的“曙光”
——谈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后记”
刘夏莲
(山西省介休市职业中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是古人对教育研究的经典理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互相关联的,是彼此促进的。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是老师“展示”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生“探寻”知识,“教”与“学”共存于“课堂”这个特定的空间,在多元的思维碰撞中闪耀智慧的光芒。教师在每堂课之后会有自己的收获,一定也会有让自己感到遗憾的地方,如果教师在每堂课之后能够把自己的教学“收获”与“遗憾”都详细认真地记录下来,并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扬长避短,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教学经验一定会越来越丰富,也会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那么,这教后记便成为引导教师在教学困惑中成长的“曙光”了。
教后记是一堂课结束后,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的记录。通过回顾本堂课的教学,发现亮点,总结不足,如实记录,深刻思考。这种点点滴滴的积累,持之以恒会产生惊人的效果。那么具体说来,教后记应该怎么记?应该记录什么呢?
首先,一堂课的成功之处一定要记录下来。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觉得很激动的环节,学生积极投入的环节,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方法和过程更需要有一个及时而详细的记录。久而久之的记录积累,会形成很好的经验和方法,而且针对自己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就总结出来了。
在《祝福》的教学过程中,围绕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成因,我设计了四个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祥林嫂一生的遭遇。(2)在这简洁的概括中找出最能表现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关键词。(3)谁在祥林嫂的悲剧中扮演了重要的“杀人者”或者“帮凶”的角色?(4)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四个问题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之后,让他们小组内分别讨论。
讨论气氛很热烈,在展示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前两个问题,大家容易达成共识。对于第三个问题,讨论的分歧比较大,而且都有自己很充分的理由。这时我跨过对第三个问题的解答,让大家先解决第四个问题,而且提示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来谈。这样,他们认为各自不同的“高见”居然犹如百川到海一样有了共同的方向,那就是,封建礼教和封建的宗法制度是杀害祥林嫂的“真凶”。这堂课就在很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
课后,我觉得很兴奋,从教以来,没有因为一堂课而这样兴奋过。于是,我拿起笔记录了本堂课的成功之处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表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完之后,才觉得内心真的好充实,当一名老师的感觉就是不错。
另外,写教后记,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得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对于一位成长中的教师来讲,任何一堂课都有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写教后记的过程就是对一堂课的反思过程,及时地反思并用笔记录下来,点点滴滴的积累,持久的坚持,就会有惊人的发现。
在讲完《我很重要》这一课后,我总觉得心里有些不踏实,好像缺点儿什么。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心里在想些什么?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又会有哪些感想?因为课时安排得有点紧,所以没时间让学生谈这些,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后来,在进行本单元的表达与交流活动时,把这个内容嵌了进去。设计了两个问题:(1)读了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请谈谈你的内心感受。(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现在的角色定位以及将来你对自己角色定位的畅想。这时候,同学们活跃起来了,尤其谈到第二个问题时,畅所欲言,教室里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每个同学对自己的未来美好的憧憬,对自己人生的畅想都有着自己的想法。看着他们如此积极的表现,我觉得年轻真好。一堂课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结束了。
通过这堂课,我对我的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十七八岁的青年,他们的内心何其丰富,感情何其热烈,对未来人生的认识何其丰富多彩!年轻真的很好。课后,那种兴奋的感觉充塞了我的胸膛。然后我坐下来拿出纸和笔,把这种兴奋的感觉以及上课的收获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在长期坚持做教后记的经历中,我觉得每堂课的经验和不足的日积月累,对自己组织课堂教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对一名成长中的教师来讲,教后记犹如一位非常忠实的朋友,与你分享点点欢愉,分担种种失落,指导你更有效地投入实际工作。
教后记不仅仅是一名教师成长足迹的真实记录,而且可以成为很有意义的教研资料。因为不同的教师对于同一文本的解读是不同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这样,在进行教学研讨时候,不同的思维进行碰撞,既可以丰富对文本的认识,也可以加深理解,可以更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
对于每一名教师而言,课堂就像一座“内涵丰富的宝藏”,善于研究和探索的教师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后一定会让这“内涵丰富的宝藏”大放异彩,这样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而这期间,最大的功臣就是“教后记”,犹如闪耀的“曙光”引领教师在前行的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
戴训江.梦醒何处:职高语文第一册《我的空中楼阁》教后记[J].考试周刊,2011(80).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