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采访中记者的诚信问题探讨

2015-08-15

新闻传播 2015年14期
关键词:隐性争议条例

任 萍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哈尔滨 150000)

在进行舆论监督、维护公众利益以及曝光阴暗面方面,隐性采访的优势是其他采访形式所不具备的,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隐性采访的过程中,若是记者素质比较差,很容易出现非诚信行为。本文主要研究了记者在隐性采访的过程中存在的非诚信行为,并分析了原因,希望能够采取措施更好的控制隐性采访的行为,让其更好的为采访服务。

一、隐性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存在的非诚信行为

(一)采访主体欺骗

在进行隐性采访之前,记者往往会给自己伪造一个身份,伪造的身份也比较多,比如说病人、消费者、打工的人、甚至是小偷。在隐性采访中,记者身份欺骗往往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便是记者不会直接介入到整个事件中去,身份是旁观者,这种方法在客观方面,会让采访对象误解记者的身份,这种方式存在的争议也比较的少;而第二种形式,记者会直接介入到整个新闻事件中去,这样会在主观方面给采访对象造成误解,存在争议比较大[1]。

(二)采访工具方面的欺骗

在隐性采访中,采访工具方面的欺骗是很难避免的,想要完成整个隐性采访,需要将录音机、微型采访机以及摄像机使用进去。就技术方面而言仅仅通过纸质媒体来进行隐性采访本身便比较简单,记者只需要通过体会和观察,记录自己的精力便可以。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录音设备以及微型摄像设备的存在,给隐性采访更好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这些设备本身便比较的灵活和隐蔽,采访人员采访的时候更加的生动,声音和画面也会更加生动。

(三)采访方法存在一定欺骗

在进行隐性采访的时候,记者的角色往往是导演,采访的时候,会故意的设置一些圈套或者陷阱,对采访对象进行诱导。在进行隐性采访的时候,记者尽量的不要主动,因为若是记者比较被动,那么一般情况下不会存在诱导的嫌疑,道德方面的谴责也会比较少。

二、记者诚信缺失出现的主要原因

隐性采访能够很好的进行真实材料的获取,在我国隐性采访运用的比较广泛,很多比较抢眼的新闻都是通过隐性采访得到的。但是在隐性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经常会存在一些非诚信的情况,受到的非议也比较大。而出现非诚信行为的原因不但有外因还包含了内因,外因主要在于,无论是大众还是媒体都宽容记者的非诚信行为,而内因则是在于有些记者本身心理比较浮躁,而又喜欢偷懒,这也会导致隐性采访的过程中,出现非诚信行为[2]。

三、控制隐性采访中记者非诚信行为的措施

(一)进行隐性采访条例的制定

新闻界以及媒体必须根据需要进行采访条例的制定,确保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的时候有规章制度可以去遵循,诚信缺失的情况也能够得带一定的控制。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没有进行相关条例的制定,但是有些比较出色的调查节目便制定了一些条例,比如说央视的《新闻调查》便制定了一些要求,进行秘密调查本身便是一种欺骗,不能够为了获得新闻进行欺骗。

(二)重视记者道德自律意识的提高

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的时候,必须重视自身道德自律意识的提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即便是在进行隐性采访的时候,也不能够随意的进行欺骗[3]。记者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采访的时候要有一颗公心,不能够掺杂私心和个人情感,必须根据职业道德做事。

(三)出台新闻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隐性采访受到的争议也在不断的增加,各种法律困惑不断的出现,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法律方面不够明确,记者采访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制度来规范记者的隐性采访行为,但是制度本身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这便要求我国应该根据需要来进行新闻法的制定,对记者的隐性采访进行规范,也只有立法才能够彻底的解决隐性采访中记者非诚信行为,将隐性采访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

结语:

在新闻采访中,隐性采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运用的非常广泛,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方式在运用的时候,也引发了很多争议,这些争议的出现是由隐性采访过程中,记者非诚信行为导致的。这便要求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非诚信行为,给采访更好的进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1]刘大泳.关于隐性采访过程中记者诚信问题探讨[J].新闻传播,2013,(02):247.

[2]马俊.隐性采访中记者的角色定位[J].新闻知识,2013,(03):34-35.

[3]杨鹏程.浅析介入式隐性采访中记者的角色把握[J].飞天,2012,(01):201-202.

猜你喜欢

隐性争议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争议多晶硅扩产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争议光伏扶贫
争议一路相伴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