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媒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研究

2015-08-15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舆论校园文化媒介

曹 正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1]这是对“和谐文化”科学内涵做出的全面概括,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一、校园文化与校园媒体的关系及其定位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实践中凝结起来的一种校园精神氛围、校园价值观念、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和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2]高校校园媒体是学校重要的宣传教育工具,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载体。如果没有校园媒体,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就会失去舆论阵地和政治导向。

一般而言,高校校园媒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传播系统,主要是包括校报、广播站、电视台、新闻网、宣传栏、电子屏、墙壁框架广告等校园信息传播媒体。校报,作为纸质媒介,具有阅读方便、易于携带保存、长于深度报道、记载校史、公信力强等特点;广播电视是具有强制覆盖作用,时效性、针对性较强且视听结合,吸引眼球;新闻网是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校园媒体形式,它已经成为高校对外宣传、扩大学校影响力、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校微博、校园客户端等新型媒介越来越受学生青睐。

二、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及作用

(一)引导舆论走向,构建健康校园文化

媒体是形成舆论的最佳武器,其基本功能就是引导舆论。伯拉德·科恩曾说过:“新闻媒体远远不止是信息和观点的传播者,也许在多数时候,它在使人们怎样想(what to think)这点上较难奏效,但在使受众想什么(what to think about)上十分有效。”[3]

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上各种文化涌入高校,加之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由过去传统主流媒体形成的一元舆论变成了多元舆论场。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和舆论态势,青年大学生更加无所适从。作为校园舆论引导者,校园媒体不仅决定校园舆论的内容,还决定着舆论的态度。校园媒介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传播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价值导向、育人理念、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校园媒体要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以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理念、教育政策,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师生头脑,提高他们的政治认识和政治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政治理想。

此外,校园媒体通过报道学校工作,让师生热爱学校,关心学校,从而形成合力,促进高校的发展和进步;通过报道学校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在校园内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报道社会、校园的热点问题和现象,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师生的政治认知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

(二)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师生媒介素养

高校校园媒体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师生的参与,尤其是一支学生记者队伍。学生记者通过在校园内外的采访、拍摄、写作和编辑以及发行等各方面的工作,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例如,笔者所在的西南石油大学校报学生记者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版面稿件的采访、写作、编辑和出版的工作,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大大提升,综合素质普遍超过同年级的其他学生。

此外,校园媒体的发展还促进高校师生的媒介素养的培养。在人人皆媒体的时代,媒介素养已成为一项必备的素质。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已在大中小学开设了相关课程或训练项目。而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尚未得到根本重视。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在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的同时,也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使得媒介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三)加强舆论监督,营造公正、民主、科学的校园文化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重要使命和社会功能,是媒体的重要价值所在。在西方,媒体有着“第四权力”和“无冕之王”的美称,这都是因为媒体被赋予了舆论监督的功能。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指出:“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4]

校园媒体促使公众议程走进高校管理决策议题,促使高校管理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并对学校工作展开广泛监督。这不仅包括对学校管理部门工作和作风的监督,也还包括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监督,对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监督等。同时,校园媒体还充当着调节高校矛盾,释放师生不满情绪,促进校园和谐和稳定的调节剂。

(四)提供文化娱乐,打造轻松愉悦的校园文化

高校具有文化传承和创新功能,同样媒体也具有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功能。校园媒体既是校园文化的呈现者,又是承载者、传播者和推动者。校报校刊刊载的文学、摄影作品,电视台播放的学生自制短剧,广播台为学生精心录制的心灵鸡汤……这些对缓解工作学习压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和鉴赏水平,愉悦身心起到重要的作用。

过度严肃的校园媒体往往不受学生喜欢,但校园媒体也要警惕“娱乐至上”、“娱乐至死”观念,更不能被一些不良的社会媒介所诱导,走上偏锋。高校校园媒体在坚持高雅品位的原则和基础上,合理利用娱乐的功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熏陶。

三、新媒体时代,社会媒体对校园媒体的冲击

高校校园媒体如何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当前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90后大学生崇尚个性、自由,这与校园媒体一贯以来的单一、严肃、说教等风格相排斥,使得多数校园媒体形同虚设,丢失媒介话语阵地的同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

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校园媒体整体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校园媒体数量虽然较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产业化水平低、资金短缺等成为制约瓶颈。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脑、手机的高度普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学生不再与媒体环境隔绝,而是置身在开放的环境中。由于社会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日趋全面的服务、越来越多的互动,这使得学生逐渐抛弃相对严肃的校园媒体,盲目追捧更开放的新媒体,这对校园媒体也是不小的冲击。

四、结语

校园媒体是大学宣传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载体。它不仅是师生之间、学校与师生之间、校内校外之间的沟通桥梁,也是宣传传播高校校园文化的主力军。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高校校园媒体出现较多“不适应”,不得不引起高校的重视。否则,高校校园媒体终会被广大师生所抛弃,文化传承和创新也将成为一句空话。首先,高校校园媒体要把党性原则摆在首位,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要坚持“三贴近”的创作原则,要坚持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高校校园生活,深入挖掘师生身边的先进典型。此外,普及媒介素养教育、加强与社会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创新管理运作方式也应成为高校校园媒体思考的方向。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B/OL].新华网,2006-10-8.

[2] 许银莲.发挥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新视野,2012(9下).

[3] 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M].曹书乐,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07.

[4]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DB/OL].人民网,2008-3-6.

猜你喜欢

舆论校园文化媒介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