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说综艺——浅谈电视综艺节目的戏剧性

2015-08-15唐霈旎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戏剧性娱乐戏剧

唐霈旎

(南昌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电视娱乐节目拟剧化,给融合了戏剧性元素和采用丰富娱乐手段的综艺节目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它颠覆了传统意义和固定模式上的一般娱乐,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方向是文化性与娱乐性统一。在创新求新的道路上,电视创作人不断地寻找能出其不意的节目形式和内容,逐渐也形成了各自电视台独立的风格模式,但是外界依然有很多的批评和质疑,认为中国大陆的综艺节目抄袭成风,缺少新意并且杂乱无章。其实细细看来,纵使各界对我们的综艺节目褒贬不一,但依然不妨碍电视综艺节目在千千万万家庭中的渗透,大陆的综艺节目也慢慢地显现出了自己的中国特色,越来越符合中国观众审美的节目内容,越来越配合观众的兴趣看点和噱头,尽管电视台购买外国节目的版权,但是经过团队的调整和创新,他们常常会加入一些巧妙设计的环节或者具有戏剧性变化的节目内容,所以这类节目现已逐渐被观众所接受和喜爱。

一、戏剧性

(一)何为戏剧性

戏剧艺术,依托于设计好的舞台或者场景脚本,并非自由无拘束的天性解放,而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叙事要求,按照脚本寻找与其符合的表演角色、配合舞台上的布景道具以及灯光设计,来完成一场完整的、充满冲突、互动、悬念、竞争或悲伤或激情或幽默诙谐的戏。既然是一个“戏”字,它客观上就不能直接和生活画等号,尽管它来源于生活中的场景、人物关系或者矛盾。苏联的伟大戏剧家康·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以下简称斯氏),以创作注明的“斯氏演剧体系”①而闻名于世,他认为戏剧艺术就其本质来说,是需要艺术虚构的,演员和舞台上虚拟元素的任务,就在于把剧本的虚构变成艺术的舞台真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的“想象”,那些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元素必须要依附演员们的创造性的想象才能表演呈现出来。演员根据戏剧脚本的规定情境运用“想象”来给予具体化、深化,继而虚构出舞台上的“生活”和“行动”,最后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戏剧性分类

(1)互动冲突。互动,是戏剧艺术中最常见的形式。它改变了传统古老戏剧中过多独白或者生硬的对白方式,用影响各自情绪或个人行动的特殊形式,以此传达和表现某种舞台上的夸张的感情。不同情绪的互动,决定了戏剧性元素在多样化的情节过程里发挥其独有的作用。例如,戏剧冲突,剧作里的戏剧冲突往往表现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正如导演希区柯克的名言“影像就是将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段切去以后的人生”所说,戏剧性是一种充满“危机”的艺术个性,所以它表现出来的冲突也因此有区别于一般生活矛盾。

(2)悬念设置。这里的悬念说的并非演员本身直接表现的情绪,而是说在情节结构的设置上,赋予观众的一种悬念感。它是叙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指在叙事中的某些“悬而未决”的戏剧性因素,这些因素能使接受者因好奇、焦虑、不安或同情而产生对叙事的后部分的期待心理。悬念的具体作用:首先,使得观众进一步去关注剧中人物的命运,如《谍影重重》中伯恩受伤失踪后的下落和留下血迹的现场,这里的细节都招引了观众对主人公的无限怜惜和同情。其次,当观众看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事件,或者发现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时,他们会自然地产生“解谜”的欲望。

作为最重要的两种因素,它们经常被用于电影叙事中,不仅如此,就连电视艺术中也随处可显露出它们的作用。娱乐渗透千家万户,以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作为基本意识观念的电视娱乐节目,它的娱乐性和仪式化是毋庸置疑的,而从节目创作的角度来说,戏剧性则是贯穿于电视综艺节目始终的重要角色之一。

二、电视综艺节目与戏剧性的关系

(一)戏剧性因素存在于综艺节目中的现实原因

(1)观众审美情趣的需要。在娱乐当道的电视文化中,观众主动或被迫主动地接受了来自各个角落的电视综艺元素,这使得我们的审美水平已经从多年前的普遍接受,演变到如今的众口难调。平淡或者幼稚的娱乐节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娱乐的体验,于是电视人便逐渐将戏剧艺术中的特征元素运用到综艺节目的创作理念中来。他们尝试发现人们感兴趣的点,如说明星八卦、新闻趣事、草根娱乐等等。这些可以说是人类最基本的八卦心理具体呈现的社会现象,因此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电视综艺节目便不得不将戏剧化的表现形式挪用到演播室里,将生活矛盾放大、将明星隐私透明化、将感性情绪细腻化,好让观众感受到刺激、挑战、搞笑、冲突、感伤等千式百样的心绪。

(2)戏剧性因素的存在取决于电视艺术的非生活化。即便我们可以看到娱乐节目中的对话、互动或者竞技比赛的出现,但不得不承认,电视综艺节目较之于生活来说,还是具有一定假定性的。例如,美轮美奂的舞台灯光、丰富多变的音乐效果、光鲜亮丽的主持人和嘉宾、形势各异的游戏道具等,这些一定不会出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而是通过设计和排演来彰显其艺术个性的。这些是戏剧化舞台所进化成的电视综艺节目特色,也是戏剧性因素的具体表现载体。因此,电视综艺节目在寻找戏剧性表现时也被要求更加具体化、透明化。

(3)电视行业市场规律的必然要求。上文中我们提到现如今的电视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但总有几档栏目能够从眼花缭乱的节目类型中脱颖而出,比如说天天向上、我是歌手、非诚勿扰等。它们火爆的收视率成功地说明了现在电视行业的潜在规则,也进一步印证了节目创新的重要性。电视行业的潜在规律决定了戏剧性因素必须贯通于各色节目里,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电视节目在短时间内崭露头角。

(4)收视率决定经济效益。要想拓宽电视节目制作经费的来源,就必须要依靠庞大的广告投入。广告商期待看到形式新颖、明星云集、噱头炒作看点等方面都突出的电视节目,他们把大量的资金投入电视台,希望通过高收视率来获得产品、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回报。所以观众看到的节目中明星的炒作或真人秀中选手之间的冲突对抗,还有争议性比较大的节目内容,实际上都是广告商最希望看到的,甚至他们会给节目提出特殊要求来帮助宣传自己的品牌,这都是因为节目背后带来的后续影响和舆论价值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好处。所以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内容的设计,一些刻意被放大的细节也就变得更具戏剧化。

(二)综艺节目中角色的戏剧性表现

(1)角色行为体现戏剧性。综艺节目,主持人必定是节目设计环节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他们像戏剧之中的旁白,又或是相当于主演,带动每一个互动之中的人物关系。以前的娱乐节目主持人行为表情过于死板,语言也有些正规化,基本都停留在对主持稿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的状态,如今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已经非常懂得如何将自己本身融入嘉宾和游戏环节之中,就像最典型的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它在中国电视圈立足15年之久,离不开几位默契的主持人(快乐家族)的完美配合。由核心主持人何炅主导进而控制几个人的配合和整场节目的主持节奏,何炅是戏剧舞台上的主演或者长辈,海涛负责带动气氛有时甚至扮演小丑的角色逗观众开心,吴昕负责扮可爱或者和男嘉宾表演情景剧,维嘉负责幽默以及配合何炅掌控节目情绪的起伏,而谢娜则专职搞笑。光是这位主持人,就足以体现出演播室里的戏剧化效果,他们在舞台上表现的都是最本色的自己,从不刻意隐藏自己的缺点,有时候还会挖苦嘲笑对方来获得观众的笑声和掌声,这种主持方式的优势是可以让明星嘉宾也充分自然地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既能各行其是又能打成一片。快乐大本营本身就是一个带给观众快乐和欢乐的节目,15年来它们都一直保持着快乐、青春、时尚、娱乐的艺术风格,就像一台青春都市喜剧,源源不断地给人带来新鲜的感受、视觉的冲击和充满戏剧效果的内容,多年来在观众的心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

(2)故事背后的戏剧性。屡见不鲜的是,创作者习惯用煽情来表现真人秀。凡是有故事经历比较波折丰富的人,大多都会拿来放大到电视荧屏上,博得观众的关注和怜惜。《中国好声音》中的徐海星、吉克隽逸、刘雅婷等等,导演对每个人背后故事的挖掘不仅起到了录制现场的煽情效果,也赢得了外界对她们更多的关注和同情,事实上,这样会使观众把过多的集中力放在他们的人生故事上,这也可能会影响对她比赛表现的专业评判。近年来关于真人秀,业界一直也在质疑,选秀节目的过分煽情或炒作是否会影响大众观看比赛的真实性,甚至过多的把电视艺术戏剧化是否会打扰选秀的公平性。这的确也是电视综艺节目不可避免的一个社会焦点问题。

三、戏剧性影响电视综艺

戏剧性给电视综艺节目带来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威尔伯·施拉姆曾经断言过:“电视基本上是一种娱乐性的媒介”从电视对我们的作用这个角度看来,电视更多地在执行一种审美和消遣的使命,其次才是传授知识。电视综艺节目本身就具有竞技性、欣赏性、娱乐性,而这三个属性与戏剧舞台艺术有相同之处,区别只是在于戏剧舞台是完全虚构依靠想象和表演来完成的,而电视舞台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纪实功能,按照时间顺序录制完成的一场具有戏剧性因素的文艺形式的节目或晚会。

戏剧性对综艺节目的丰富和发展有两大影响:一是能充分调动各种戏剧性因素为节目所用,以达到综艺节目娱乐化和艺术化。无论是跌宕起伏的情节也好还是喜怒哀乐的情绪也好,戏剧性都给电视艺术舞台灌入了新鲜刺激的血液,节目形式不太像以往一样单一,节目内容也再也不会如从前一般的乏味和冗长,节目节奏也变得清晰可见有起有伏。戏剧性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广泛应用,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电视机前的受众。不仅欣赏到自己喜欢的明星不为人知的真实一面,还能作为平日里的娱乐消遣,视觉冲击和精神享受的双重变奏让整个娱乐节目在电视行业里都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二是戏剧性因素的应用给了电视综艺节目扩展大众文化发展空间的机会,百花齐放的艺术形式、眼花缭乱的节目内容,给曾经单调的电视节目送上了一丝暖意,电视综艺节目的丰富更是改变了节目创作的复制化和模式化,让每个不同类别的电视综艺节目都呈现出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特点。著名音乐家谭盾曾提到,“中国的艺术媒介和艺术类型应当多元化地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给电视观众打开一扇中国特色的大门,并且提升审美愉悦和文化品位。”

凡事都会有它的两面性,当我们看到戏剧性对电视综艺节目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低下头来审视,泛滥的娱乐化给我们的不良影响。中国的电视娱乐文化在逐渐丰富的同时也开始变得泛化、低俗化,甚至有人说娱乐至死是这个时代的名称。事实的确如此,为了追求娱乐化和可看性,媒体和电视台经常恶意炒作、夸大事实,就拿真人秀节目来说,为了刺激观众博得眼球,创作者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设计、制造卖点,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求感官上的刺激。例如,以选手为手段来追求收视率,就像上述现象里说的一样。真人秀节目其实也是一种竞技游戏,游戏本来是没有功利性的,然而名利色彩浓重,过分虚假的设计让电视娱乐低俗化也变得在所难免了。

四、结语

电视艺术是文化社会的产物,如今的电视艺术离不开戏剧艺术赋予它的指导意义,对于电视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电视其实最适宜于寓教于乐,传播学意义上的寓教于乐一般是指传播者应当驾驭和控制传播中的娱乐性,使之服务于“教育”的目的。当信息通过戏剧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时,我们接受的最好方式即是学习,在丰富艺术个性的同时把正确的娱乐传播给大家,保持节目内容的真实性,并有层次地、有深度地运用戏剧性因素和传达戏剧性艺术,才应当是每一个创作者都应当做到的。

注释:①世界上“三大演剧体系”(斯氏体系,布氏体系,梅氏体系)之一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简称“斯氏体系”),是由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Конста нин Саргеевич Станиславский,1863~1938)创立的。

[1] 胡导.戏剧表演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2] 梅文慧,何春耕.综艺大本营《快乐大本营》娱乐模式[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联.电视节目策划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4] 黄学建.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5] 谢耘耕,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戏剧性娱乐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戏剧类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