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2015-08-15郄超
郄 超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00)
一、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理解不到位,协调统一性差
对预算编制认识的偏误程度直接影响预算编制的水平,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视为一种获取资金的有效手段,认为预算资金越高越好,完全不考虑财政的压力负担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盲目提高预算额度,另一种错误的理解是将预算编制形式化,消极对待预算编制工作,认为即使预算编制的再完善,也只是一种“摆设”,完全忽视了预算的权威性、严肃性。另外,一些领导与职工认为预算编制是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缺乏其他业务部门的协调配合,编制后的预算严重脱离本单位的实际,根本无法指导下一年度的计划执行。一方面是由于未能正确认识部门预算编制的目的,将其简单地作为争取资金的形式,而不是将预算作为指导单位具体业务活动的一种管理方法、实现预算资金效用最大化的工具。另一方面是因为客观条件导致,一般来说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时间集中于每年的六至七月份,而单位下一年的工作计划一般安排在每年的第四季度,两者的时间差,必将引起预算编制的不科学、不合理。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管理不合理
基层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时理应参照“零基预算”的方法,根据本单位下一年的实际的业务拓展以及相关经费的实际需求量,而不能凭借以往的数据的基础上硬性增加预算资金。然而,现实操作中,基层单位编制预算时,基于本单位经济利益的考虑,盲目扩大预算资金,想尽一切办法在预算编制中调增项目资金,保证下一年度的拨款比上一年有一定的增长。因此,普遍做法是参照以前的标准,再根据下一年度单位的发展计划来编制预算,基本上都较上一年有不同幅度的增加。而上级主管部门在对下级单位审查时,限于自身对下级单位认识的不全面或不准确,往往采取参照上一年拨付的资金上,做轻微的调整,只要是在上一年度拨付资金合理的浮动范围内,都将予以批准。另外,在预算编制的定额指标方面,虽然部门单位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大部分的基层事业单位缺乏完整科学的指标体系,实际情况是预算定额指标制定不够明细。财政支出相关的定额指标尚未形成,仍处于空白的状态,加之相关单位不够重视定额指标体系的构建,相对忽视了数据资料的整理,使预算编制不够细化,由此影响预算编制的质量与效率。
(三)预算编制考核体系不完善
预算编制的效果如何,需要有专门的制度进行考核,然而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客观上存在一些因素制约了考核的效率。一方面由于人员结构的原因,相关财务人员以及涉及预算编制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即便存在部分单位组建了预算考核评价小组,但其中人员的构成层次不齐,甚至有部分人员根本不懂预算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单位由于规模较小,相关的内部监控的职责履行不到位,影响考核的效果。主观上,主要是由于相关领导以及从业人员消极面对预算考核评价,不配合有关部门,认为考核仅仅是重形式,发挥不了实质性的作用,致使考核的效果不理想。在预算执行阶段与预算效果的评价阶段,大部分基层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考评体系,具体而言,存在几方面的因素:不同部门分工不合理,相关职责划分不够明确、考核内容过于简单粗糙、相关考核标准不够规范具体,更有甚者,根本不对预算进行考核。
二、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的对策
(一)转变预算编制的认识,注重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基层事业单位应将预算作为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摒弃部门预算就是向政府索取资金的认识,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观,落实预算编制工作。在具体的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坚持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等原则,既要突出预算编制的重点,又要保证预算的全面性,不遗漏任何项目,将预算编制与单位各个工作相联系,保证单位的每项开支都有预算做保障,充分发挥单位预算的作用,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质量,促进单位本身的发展。此外,预算编制应包括对收入的预测以及对支出的安排,积极做好预备工作,在上级部门安排预算编制任务之前,提前搜集资料数据,全面掌握预算年度可能实现的收入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支出规模,预算编制要积极做好与财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确保预算编制的顺利有效进行。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时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很有必要提前与财政部门沟通,即便无法统一编制时间,也要获取可能的收入规模,以便合理规划各种收入实现的程序与时间,保障资金的充足度。当然,关于支出也需提前做好安排,预算下一年度将要发生的支出项目,并合理区分刚性需求与弹性需求的项目,在维持本单位正常的运作外,保证其他支出项目有充裕的资金。
(二)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优化预算管理
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是保证预算管理有效实现的重要前提,基层事业单位首先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抛弃以前只关注单位自身利益的行为,应兼顾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发挥预算资金效用的最大化。其次基层事业单位应逐步利用零基预算管理办法,改变现有的基数增长模式,免受以往数据的干扰,基于现实的工作计划与发展要求,合理预测下一年度的各类支出资金,切实做到预算编制从实际出发,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适用性。此外,需要加强与主管部门的及时沟通,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准确汇报给上级单位,使上级主管部门对本单位的工作计划有较为全面真实的了解,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以便预算收入的到位。预算编制应参照“二上二下”的模式,首先各业务部门对自身的工作计划测算资金的需求,然后预算编制的主要负责的团队根据本单位的未来发展计划,并遵从优先事项优先安排的原则,针对各业务部门制定明确的预算安排,进而各业务部门根据预算编制小组的安排对预算进行调整并上报,最后由财务部门进行汇总,由此得出最终的预算。例如,江苏省南通市公路管理处对于资金需求下且规模不大的基层单位实行“零账户余额”的管理方法,相关的日常经费采用定额备用金制度,分类预算管理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建立健全预算考核体系
目前预算考核体系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部分单位根本不存在预算考核,即便部分单位存在也只是流于形式,预算考核未能发挥真正的成效。鉴于这样的现状,基层事业单位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计划,合理编制预算,尽量保证预算的科学性,是预算科目尽量具体明晰,并确立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定额标准,从预算的编制到执行有一个严格的考核过程。不仅对于差旅费等日常的费用严格按照标准加以明确,还需关注现有制度未曾规范的费用,如办公费等加以明确。此外定额标准的确立需要清晰地区分刚性支出与弹性支出、基本支出与业务支出等,对于刚性支出应保证资金准确到位,对于弹性支出应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例如,对于会议支出,不能简单的以人数作为考核的依据,应结合业务量的考虑确定。另外,应加强对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预算考核能顺利进行。
[1]梁维功.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2,(5).
[2]王协君.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几点建议[J].财经界,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