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雪域高原谱写党校教育的壮美篇章——中共拉萨市委党校建校五十年来的实践与探索

2015-08-15中共拉萨市委党校委员会

西藏发展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拉萨党校办学

中共拉萨市委党校委员会

中共拉萨市委党校于1959年底筹建,时称拉萨市干部训练班。1963年改名为中共拉萨市委干部学校,1973年正式使用“中共拉萨市委员会党校”名称,1987年定为中专体制。1994年和1997年先后设立了拉萨市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形成了1套人马3块牌子的工作机制。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党校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几代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校工作的重大决策和区、市党委的部署要求,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党校姓党的办学原则,紧紧围绕中央,区、市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突出党校教育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了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的理论武装的主阵地、党委决策咨询的生力军作用,为提高拉萨市干部队伍素质,推动拉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回顾总结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我们有下面几点体会。

一、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党校姓党,党校办学才有灵魂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校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并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各个方面工作之中,融入到党校教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与行动之中。一是注重用党的思想来统一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正确认识党校在坚守思想阵地和为党培训干部重大意义,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爱党、忧党、兴党、护党使命和责任。二是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三是注重结合区情、市情坚持大力开展反分裂斗争和“四个认同”的中华民族大团结教育。四是注重舆论宣传,办好《拉萨社会科学》刊物,加强党校姓党的阵地建设和宣传工作。

正是由于正确把握了党校姓党这一根本原则,作为西藏最早筹建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我校在创建之初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光荣完成了西藏干部教育培训拓荒者的庄严使命,揭橥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在雪域大地蓬勃发展的辉煌篇章。也正因为坚持党校姓党原则,长期以来,我校在拉萨市干部教育培训中,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宣讲中,在拉萨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的宣传教育中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坚持立足实际,面向基层,党校办学才有生命

始终坚持为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工作服务,是党校的生命力的根本所在。长期以来,我校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把党校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市委、政府的中心任务中去认识、把握和落实,自觉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为拉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绩。我们的做法主要如下几点:

一是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合理布局教学体系。建校初期,我校只开设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中共党史党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等极为有限的几门课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世界眼光(世情知识)、执政能力建设、党性修养和实用知识五个方面为支撑,以满足干部实践需求为特点的共10多个门类,200多个专题教学体系。

二是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把教育培训送到基层。长期以来,我校针对拉萨地广人稀,县、乡、村分布广,仅有堆龙德庆县一所党校的实际,形成了“校内培训+校外培训”、“部门主导+党校培训”、“县上适当集中+党校送教上门”、“主体班培训+学历培训”、“两头在校+中间调研”等形式多样的具有拉萨特点的办学模式,适应了干部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

三是立足学员多样化需求,探索多元立体的教学方式。我校的教学方式,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从陈旧到创新的变革过程,近几年来,我校大胆引入新的教法,不断完善多样化、弹性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以讲授式为主,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结构化研讨等教学方法为补充的多元立体的教学新方式,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教法基础。同时,我校着眼于丰富市情教学内容,着眼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大力推进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工作,2010年至今,我校根据教学需要,在达孜县工业园、市城市规划馆、次角林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自治区第一监狱等建立了10个类别的现场教学基地,开辟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境界。

四是着眼拉萨发展对人才的特殊需要,努力提升办学层次。我校于1987年定为中专体制,27年来这一架构一直没能改变。但随着拉萨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在加大。我们通过借取区党校资质和依托对口援助单位首都经贸大学的资源,先后开办了多个西藏急需要的实用专业,培养出一批具有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合格人才。

正是由于很好地坚持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立足实际,面向基层的办学宗旨,我校才能持续不断地为拉萨的经济社会建设培养政治坚定、素质优良、能力过硬,善于做民族工作的党员干部,才能忠实履行党校科研咨政的职责和使命。

三、坚持发挥党校特色和优势,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党校办学才有境界

在五十多年来的办学实践中,坚持发挥党校特色和优势,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强校是贯穿我校办学实践的一条主线。

一是坚持以提升党校办学水平为主线,以科研为基础,以人才为支撑,以深化干部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推进科学管理为保障,将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作为谋划、推进和评价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实现干部教育规模、质量和效益统一。

二是着力推进干部培训工作科学化,按照党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全面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努力提高科学办教的水平。

三是始终将干部培训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放在中心位置,充分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自觉把党校工作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及时发现好、培养好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

四是大力实施科研咨政,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化。我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战略,把提升科研能力和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水平作为党委重要工作来狠抓落实。特别是近十年来,我校以市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为研究主题,按照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思路,一方面通过积极申报国家、自治区的科研课题,大力提升我校的科研层次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拉萨市相关职能部门协作,积极开展以拉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为市委、政府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提供学术和智力支持。2008年至今,我校通过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激发科研热情,深挖科研潜能,教研人员共计发表文章近百篇,其中省部级以上50余篇,先后独立或合作完成了《和谐社区建设研究课题》、《西藏跨越式发展的人才支撑研究》、《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布局和路径研究》等10余项重大研究任务,取得了一系列立足拉萨实际,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我校在拉长科研短板,提升科研水平的同时,还通过创新科研、教育培训一体化机制,根据党校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采取“基层出课题,科研出文章,成果进课堂”的模式,不断把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引入教材,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培训,不断增强我校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党校科研咨政和科研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通过打造以校刊《拉萨社会科学》为主体的理论阵地,不断强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拉萨的大众化、时代化,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大力弘扬正能量。

总之,我校五十多年来办学的实践证明,党校“主渠道”、“主阵地”地位的巩固和作用的发挥,就是在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的改革创新过程中得到不断加强和实现的。

四、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师资强教战略,党校办学才有活力

师资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历来是我校各项建设中的重点和关键,受到历届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建校五十多年来,我校历届党委出台的各项政策和制定的各项措施,都把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进入新时期以来,我校领导班子针对当时学校的师资和干部队伍现状,以打造拉萨社科类人才队伍高地为目标,以提升党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为总抓手,以干部培训要求为导向,把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新人才成长机制,改善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的着力点,先后启动实施了“名师名家培养工程”、“人才引进工程”、“素质提升工程”,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全力推进党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党校专兼职教研队伍建设,使党校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有了根本的改变。到目前,我校专职教研人员已是5年前的3倍,中层管理队伍已翻了一番以上,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已大幅度提高,整个党校的办学实力得到增强。

回顾我校师资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历程,主要的经验和做法可概括为“培养、吸引和激励”三大政策举措。在人才的培养上,主要采取三项政策措施:一是把现有教师送到中央党校和名牌院校进行深造,从专业理论上提高;二是充分结合自治区党委实施强基惠民等重大工作部署,制定并实施了党校教师下基层挂职锻炼制度,先后有30多名教师下到农牧区、城市社区进行基层工作锻炼,在实践中培养提高;三是通过选派教师到内地学习研修,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升能力。经过多年的培养,我校现有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5人,学历研究生10人。在人才的吸引上,我校领导班子放开视野,创造条件,既选调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到党校工作,又通过从全社会公开考录,吸引优秀人才到党校工作,先后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了20余名教师和业务管理干部。这些人才进校后很快就成为了各教研部门和管理部门的骨干力量。此外,我校还积极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政策,先后邀请和聘请区内外领导、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行业各领域专家学者50人担任市委党校客座教授,定期到党校做报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员及基层代表到党校传授实践经验,构建了一支较为稳定、有影响、有层次、有规模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多年来,我校在选拔任用干部、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推荐学科带头人、科研和教学评奖方面,都制定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形成了鼓励教职工干事业,支持教职工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为人才的成长和优秀人才的拔尖出彩创造了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五、牢固树立全党办党校的理念,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始终把党校建设纳入全市工作大局统筹谋划,统筹推进,党校办学才有保障

建校五十多年来,我校成长发展中的每一个前进的脚步,每一次体制转变,每一次教学改革,每一个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得到了市委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拉萨市委经常听取我校领导班子的工作汇报。市委的主要负责同志经常来党校检查指导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与学员座谈交流。很多市委常委班子成员都亲自来党校给学员和教职工讲课。主管党校工作的市委领导,还多次亲自与授课教师集体备课,听老师讲课,提出改进意见。市委对我校的领导,除了体现在议大事、管方向上外,还体现在协调我校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上,经常就关系我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工作和问题,召开各市直有关委、办、局的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集中力量解决我校面临的各种问题。拉萨市委还主动帮助我校解决办学中的实际困难,如办学经费问题、学员调训问题、党校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引进人才问题等等。特别是近几年来,拉萨市委党校之所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自2007年起,原市委书记秦宜智同志和现任市委书记齐扎拉同志多次莅临党校调研指导工作,从全市大局的高度,不仅破解党校发展难题,打破了党校的发展瓶颈,也为党校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以基础建设为例,仅2009年以来,前后共计为党校投入建设资金2.5亿多元。因此,市委的领导和指导,是我校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六、坚持贯彻从严治校方针,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党校办学才有尊严

自建校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从严治校的方针,努力培育良好的师德和校风,使党校成为坚持党性原则,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党的法规办事的净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严格校规校纪。将党校的办学宗旨、优良传统和校风学风建设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整个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健全和完善有关教职工和学员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严格管理的工作机制,使教职工和学员都能切实感受到党校严格的校风和校纪。二是严格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党校的讲台是党校的“窗口”,党校开设的各门课程,都必须体现姓“党”的原则,做到理论探索无禁区,党校讲台有纪律。这一原则和纪律是通过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机制实现的。三是从生活纪律、学习纪律、政治纪律三个方面狠抓学员管理,进一步端正校风和学风。

上述我校办学的成功经验,是我校几代教职工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晶,需要我们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回顾和总结党校以往发展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深切地感到,党校未来的发展依旧是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更加坚定自觉地投身到党校的建设与发展之中,以更好的成绩回报组织的关怀、学员的期望、时代的召唤,使党校在目前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再提新水平。

猜你喜欢

拉萨党校办学
拉萨舰,入列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拉萨姑娘美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