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痘病的治疗措施
2015-08-15益蕊
益 蕊
(通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通渭743300)
痘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皮肤和黏膜发生丘疹和水疱。笔者根据动物的不同分别介绍几种临床上常见的痘病,共同行参考。
1 绵羊痘
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呈流行性。其特征是在全身皮肤,有时也在粘膜上出现典型的痘疹,病羊发热并有较高的死亡率。
1.1 临床症状
潜伏期平均为6~8d,分前驱期、发痘期、结痂期。病初体温升高,达41~42℃,呼吸加快,结膜潮红肿胀,流黏液脓性鼻液。经1~4d 后进入发痘期。痘疹多见于无毛部或被毛稀少部位,如眼睑、嘴唇、鼻部、腋下、尾根以公羊阴鞘、母羊阴唇等处,先呈红斑,1~2d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随后形成水疱,此时体温略有下降;再经2~3d后,由于白细胞集聚,水疱变为脓疱,此时体温再度上升,一般持续2~3d。在发痘过程中,如没有其他病菌继发感染,脓疱破溃后逐渐干燥,形成痂皮,即为结痂期,痂皮脱落后痊愈。
1.2 防治措施
1.2.1 羊痘鸡胚化弱毒苗0.5mL,尾部或股内侧皮下注射。
1.2.2 康复羊血清,预防用量为成年羊每只5~10 mL,小羊每只2.5~5mL,治疗量加倍,皮下注射。1.2.3 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痘斑,擦干后涂抹紫药水或碘甘油;注射用青霉素钠400万IU,注射用水40mL,1次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5d。
2 猪痘
由痘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常被称为天花。其特征是在皮肤上发生典型的丘疹和痘疹。本病发生较普遍,一般是良性经过,但在部分养猪单位,由于饲养管理不良,环境卫生差,并有继发感染时,仔猪死亡率很高,所以不能忽视它对养猪业的危害。
2.1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4~7d。病初体温升高到41℃以上,食欲减退,精神欠佳,喜卧、寒战,出现结膜炎,眼有分泌物,咳嗽,流鼻液。随之出现典型的痘疹。在病猪皮薄毛少的部位,即鼻吻、眼睑、腹部、四肢内侧、乳房,甚至在全身体表皮肤上,或口鼻黏膜上出现痘疹。病初皮肤上出现圆形红色斑点,后逐渐扩大,形成硬固的红色结节样丘疹,突出于皮肤表面,略呈半球形,表面平整,边缘为淡灰色,随后结成暗棕色痂块,最后脱痂留下白色瘢痕而愈。病程10~15d。本病大多数为良性经过,死亡较少,病死率在5%左右。有些病猪不出现典型的发痘过程,发病轻微,很快痊愈;相反,极少数病猪,不仅全身出痘,还可在猪的口腔、鼻、咽喉,甚至肺部发生水疱和溃烂,出现不食、虚弱、腹泻、肺炎等症状,这种病猪大多最后死亡。年龄较小的仔猪,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在气候恶劣、卫生条件差及营养不良,或有继发感染的情况下更为严重。
2.2 防治措施
2.2.1 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及环境卫生;消灭猪虱和蚊、蝇具有很重要的预防作用。应从没有此病的猪场购买新猪,入场前要观察体表有否痘疹样病变,从外购入后,要隔离观察1~2周,以防带入传染源。
2.2.2 本病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常采用对症疗法。可对皮肤病变部用0.1%~0.5%高锰酸钾溶液,或1%~2%硼酸溶液,或淡盐水,或花椒艾叶水洗,然后涂上碘酊,或紫药水,或碘甘油,或消炎软膏。为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