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
2015-08-15田继征
田继征
(通渭县平襄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通渭743300)
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可见于多种疾病,历代医家对痉症的发病原因,从外感致痉逐步认识到内伤亦可治痉。由于病因学说的丰富和发展,给痉症治疗不断开创了新的途径。《金匮要略》在继承了《内经》理论的基础上,不仅以表实无汗和表虚有汗分别为刚痉、柔痉,并提出了误治致痉的理论。即表证过汗,风病误下,疮家误汗以及产后血虚,汗出中风等,致使外邪侵袭,津液受伤,筋脉失养,而引发本证。《金匮要略》有关伤亡津液因而致病的认识,不仅对《内经》理论的发挥,同时也为历代医家提供了内伤致病的理论基础。温病学说的发展和成熟,更进一步丰富和扩充了痉证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了热盛伤津,肝风内动,引发本病的论述,使痉证病因学说,渐臻完备。
痉病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外感是风寒温邪,侵袭畜体,壅阻经络,气血不畅,或热盛动风,或热灼津液而致痉。内伤是阴虚血少,虚风内动,筋脉失养而致病。外感和内伤在病因上虽不相同,但导致发痉的病机,都是阴阳失调,阳动而阴不濡所致。
1 邪壅经络
风寒湿邪,壅滞脉络,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失养,拘急而成痉。
1.1 证候分析
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故项背强直。外邪侵入肌表,营卫不和,则恶寒发热。湿阻经络肌肉,故肢体酸重。苔白腻,脉浮紧,均属风寒湿邪在表之候。
1.2 治法
祛风散寒,合营燥湿。
1.3 方药
羌活胜湿汤,方中以羌活、独活、防风、藁本祛风胜湿;川芎、蔓荆子通络祛风止痛。邪祛络通,则痉自解。如寒邪较甚,苔薄白,脉浮紧。病属刚痉,治宜解肌发汗。方用葛根汤治之。如风邪偏盛,症见项背强直。发热不恶寒,苔薄白,脉沉细,病属柔痉,治宜和营养津,方用蒌桂枝汤。
2 热盛发痉
2.1 症状
发热胸闷,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腹胀便秘。咽干口渴,心烦急躁。
2.2 证候分析
邪热熏蒸阳明气分,宿滞中焦,阳明燥热内结,腑气不通,故胸闷,腹胀、便秘。热盛伤津,筋脉失养。则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苔黄腻,脉弦数,均为实壅盛之象。
2.3 治法
泄热有津,养阴增液。
2.4 方药
增液承气汤:方中大黄荡涤积热,芒硝软坚化燥;玄参、生地、麦冬养阴增液,濨润肠燥。使热去津回,则热痉可解。如热盛伤津,并无腑实之证。可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救津。
3 阴气亏虚
3.1 症状
素体阴亏血虚,或在失血、汗、下太过之后,项背强直,四肢抽搐。血去而元气耗伤,卫外不固,故神疲气短而自汗,舌淡红,脉弦细均为阴血亏虚之证。
3.2 治法
滋阴养血。
3.3 方药
四物汤合大定风珠加减。方中当归、白芍、川芎、熟地补血调血,充养百脉。大定风珠是平肝熄风,养阴止痉。如纳呆腹满者可加砂仁、内金、陈皮等以理气和胃。如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者,可加党参,白术等以益气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