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蓬黄长方言”中的“沙门”看古代的流配制度

2015-08-15郭春香

语文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沙门犯人囚犯

○郭春香

(烟台大学党委宣传部,山东 烟台264005)

在“蓬黄长方言”(山东省蓬莱市、龙口市、长岛县的方言)中,有一个方言词汇“沙门”,读作[sɑ313mən]。它既不是对非婆罗门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总称,也并非出家者之都名,更不能解作印度哲学的“息心、静志、乏道”,而是专指“倒霉、不吉利”之意。此意的产生以及流衍,与中国古代的流配制度有关。具体说来,是与古时流配的目的地——沙门岛密切相关。

沙门岛,即今长岛,又称庙岛群岛,位于山东省蓬莱市(古称登州)以北的渤海、黄海交汇处,处在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长岛由32个岛屿组成,主要岛屿是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和庙岛。岛陆面积约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6公里,今属山东省长岛县,也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

因该岛孤悬海中,到大陆最近的距离是十五里,古时淡水缺乏、条件恶劣,因而成为没有围墙的海上监狱。《旧五代史·隐帝纪下》记载:“庚午,前永兴军节度副使安友规除名,流登州沙门岛。”可见,最晚是从五代时开始,沙门岛便成为流放、囚禁犯人的地方。五代之后,历代王朝都将重刑犯人流放沙门岛,渐成规制。

宋代承袭前制,将沙门岛定作流放犯人的目的地,据《宋史·刑法志》记载,“犯死罪获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及通州海岛,皆有屯兵使者领护”。从此该岛便成为我国古代第一个北方海岛流所。据《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北宋立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下令将军事罪犯流配沙门岛,“丁卯,潞州大雨、雹。索内外军不律者配沙门岛。”“丁巳,进士李蔼坐毁释氏,辞不逊,黥杖,配沙门岛。”“庚戌,枢密直学士冯瓒、绫锦副使李美、殿中侍御史李檝为宰相赵普陷,以赃论死,会赦,流沙门岛,逢恩不还。”“己巳,左拾遗刘祺坐受赂,黥面、杖配沙门岛。”

自宋以来,“沙门岛”作为流放地,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如《杨家将演义》中说三关上将焦赞,因杀死王钦若门婿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再如《水浒传》第四十四回,铁面孔目裴宣被贪滥知府“寻事刺配沙门岛”;第六十二回玉麒麟卢俊义遭管家李固陷害,被脊杖四十,刺配沙门岛等等。

流放沙门岛是宋朝刑法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朝的刑罚中,流放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在通俗文学中也称为“刺配”。“刺”,即在脸上刺青。是一种耻辱的记号。刺的部位包括额头、面颊、双耳后等处。“配”,即流放。宋时,按罪行轻重,流放的距离和地域各不相同。其中,流放沙门岛者,罪行最为严重,据《宋史·刑法志》记载:“配隶重者沙门岛寨”,而众所周知的柳宗元流放柳州、永州,苏东坡被流放“儋州”等“岭南恶瘴之地”还在其次,所谓的“其次岭表”,再次是“(流放)三千里至邻州。”

沙门岛因面积有限,食物和淡水供应等极其困难,因此宋代还设置了流犯定额,以熙宁六年(1073)为界,此前为200名,其后增至300名,实际上有记载的高峰时多达650人。岛上流犯的待遇十分悲惨,宋代的诏书也有罪犯们“昼禁夜囚,与死为邻”的记载,生活条件的恶劣程度自不必说,岛上的监押官员对犯人也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天禧三年(1019),原著作佐郎高清和原襄州文学焦邕被流配来岛,沙门寨监押董遇“责赂不足,诬以构叛”,将二人杀害。高清之子进京鸣冤告状,最终以死无对证不了了之。景祐三年(1036),又有官员指责沙门岛对罪犯“妄以病患,别致杀害”。

《水浒传》多次描写各牢城管营对初来流犯行一百杀威棒。杨志杀牛二后关进开封府死囚牢,那里的情形是:“休言死去见阎王,只此便如真地狱。”京城尚如此,远恶军州牢城之阴森可怖更不必说,孟州囚犯就曾向武松介绍“盆吊”、“土布袋”等骇人刑罚。不过,比起沙门岛,可谓望尘莫及。

《宋史·马默传》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沙门寨寨主李庆以虐杀囚犯为乐,他在沙门岛做了两年寨主,前后杀了七百名流犯,平均一天杀一个。自寨主以下,还有兵马监押、节级、小牢子等,这些人直接杀囚犯未必敢,却擅长变着法儿地折磨囚犯。如《宋史·刑法志》和《容斋四笔》记载了当时监狱管理人员虐待囚犯的一些手法:

第一,长期拘锁。古时囚犯多戴枷锁。按规定,戴枷时间有限制,按量刑大小,少则一两天,多则一年半年。但监狱管理人员经常不给去枷或拖延去枷,致犯人颈骨变形,腕骨折断,铁链子甚至长进肉里去。第二,断供饮食。据《昼帘绪论·治狱篇》记载,囚犯由监狱供给饭食。《宋刑统》(卷二十九)规定,监狱方“应给饭食而不给者,杖六十”,可惜这种良法美意并未彻底贯彻下去。岛上狱吏多以克扣犯人口粮、衣装,中饱私囊,致大量犯人冻馁而死。第三,喂锯末。把锯末和进水里,给犯人强灌下去,锯末难以消化,犯人最后多腹部饱胀胃肠破裂而死。第四,喂鳅鱼。─只很细小的钢钩放进鱼肚子里,让犯人吞下,钢钩入肚,难以排出,钩破肠胃,犯人必死。第五,石布袋。往麻袋里装鹅卵石,扎紧口儿,然后用这麻袋痛殴犯人,据说这样打犯人不容易见伤。第六,肩井入针。先给犯人做肩部按摩,使皮肤松弛,然后把整根钢针扎入犯人肩井穴。从外面很难看出来,但犯人会剧痛难忍,双臂难以活动,无法劳作,狱吏便以犯人偷懒为由,名正言顺地对其施以体罚和禁闭。对于宋朝沙门岛虐囚事件,《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周辉《清波杂志》、王巩《甲申杂记》、沈括《梦溪笔谈》以及南宋法律典籍《庆元条法事类》等多种文献史料中均有记载,其残忍酷烈的程度,令人发指。

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朝廷派员到沙门岛视察,视察报告中承认岛上犯人“多殍死”,建议增加口粮,朝廷最后也决定“量给口粮”,向沙门岛提供300人的额定口粮,但岛上实际人犯数字往往超过定额一倍多,再加上狱吏集体贪污盘剥,有限的口粮可谓杯水车薪,这种情况直到嘉祐三年(1058)也没改善,“沙门岛每年约收罪人二三百人,并无衣粮,只在岛户八十余家佣作”。另外,狱吏变相杀囚,不仅可以减少囚犯数量,减少管理事务,而且可以杀害囚犯后隐瞒事实,继续虚报谎报人数,骗取套取朝廷补贴钱粮利益,因此虐囚杀囚,除个别狱吏心态扭曲之外,最主要还是利益冲动。

事实上,沙门岛在宋代可谓臭名远扬,就连朝廷也屡次下诏将本应发配沙门岛的囚徒改为流放他地。宋徽宗政和年间,沙门岛苦于囚犯额满为患,不得不把犯人改配广南(今广东、广西)。但真正“移配”的犯人不多,大多数流犯仍然不能活着离开沙门岛,正如《宋史·刑法志》所说:“罪人贷死者,旧多配沙门岛,至者多死,”其阴森恐怖于此可见一斑。

于是,“投沙门岛走一遭”,便成为官府恫吓反抗者或异己者的口头禅。如《水浒传》中,薛霸对卢俊义说:“便到沙门岛,也是死,不如及早打发了你。”蔡京派人对济州府尹说,假如他不能如期侦破生辰纲案,便威胁说“怕不先来请相公去沙门岛走一遭”。元杂剧《酷寒亭》:“非我不怜他,他罪原非小。姑免赴云阳,且配沙门岛。”可见,沙门岛已成为人间地狱的代名词。由政治中心将犯人流配到沙门岛后痛苦惨烈、有去无回,也成为胶东人最为恐怖的印象。

这种印象对胶东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沙门岛的所在地长岛、陆地离该岛最近的蓬莱、黄县,受其影响最为深刻,“沙门”一词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思想和言谈,是“蓬黄长方言”独有的词汇之一,它是一个时代社会生活、民俗风情、政治制度的缩影,是“蓬黄长方言”独有的历史政治印记。

在蓬黄长方言中,“沙门[sɑ313mən]”,有“不祥”或“不祥征兆”的含义,多做形容词、名词和动词用。

第一,“沙门”作名词用,表示霉运,不祥之兆。

例如,一女子丈夫意外身亡,事后在与人谈论这件事的时候,想起了意外发生前的有关丈夫的一些行为细节说:出事儿以前一个礼拜,白天黑夜他就往箱子边儿上转着圈儿按按钉,就是犯沙门。这是因为丈夫的这一行为与钉棺材盖相类似,侵犯了某种禁忌,女子感觉不吉利,认为这与丈夫的意外身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会有这样的说法。

第二,“沙门”作形容词用,表示倒霉的,很不吉利的,将会带来霉运的。

例如,牲畜不听话,而导致主人绊了一跤,主人说:这羊真沙门,从朝里就没有好动静叫唤。这是主人将羊早晨的叫与摔跤做了必然联系,将摔跤迁怒于羊。

再如,遇到不顺心的事,心烦气躁地向人述说的时候常说:“真沙门,今就是不顺,出门儿就和XX干儿一仗。”这里的“沙门”可以不实指某件事,只作一种情绪的宣泄。

再如,丈夫与人在打牌,妻子走来催促丈夫回家吃饭或者下地干活,丈夫不答应,不高兴,或者恰巧此时输了牌,会说:这老娘们儿真沙门/这老娘们儿真是个沙门种(或沙门星)。其中的意思:一是丈夫不高兴,并要在牌友中表现自己的大男子主义,表达一种厌烦、不满的情绪;二是将输牌与妻子的打扰做了必然的联系,认为妻子打扰才使得自己输了牌。“沙门种”、“沙门星”即指会给人带来霉运的人。

第三,“沙门”作动词用,表示给人带来霉运,使人、事不顺利。

例如,抱怨某人说话不入耳、不中听、不吉利,常说:你就会沙门人儿。

再如,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之后,迁怒于某人某物,常说:就叫XX“沙门”嘞!没叫这个沙门种沙门死!

蓬黄长方言语音分尖团,没有卷舌音,普通话中的“沙门”[ʂa55mən35]在蓬黄长方言中均读作[sɑ313mən],如今“沙门”读若[sɑ313mən]的发音现象,在山东省龙口市(黄县)东南山区人们的语言交流中最为常见,历史上山区因地处偏远,与世隔绝,受外界影响较少,与外界交流匮乏,因此保留了最为纯净的古音,可见“沙门”的本意。至于现在三县市城区的人们读作“丧门[sɑŋ313mən]”、“丧门种[sɑŋ313mənʧuŋ214]”、“丧门星[s ɑŋ313mən∫əŋ313]”等,应是受到普通话和现代语音的影响后“沙门”的转音,其中也蕴含着清晰的流配制度的历史印记。

[1]脱脱,等.宋史[M].中华书局,1975.

[2]薛居正,等.旧五代史[M].中华书局,1976.

[3]徐松,等辑.宋会要辑稿[M].中华书局影印本,1957.

[4]窦仪,等撰,吴翊如点校.宋刑统[M].中华书局,1984.

[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86.

[6]李兴盛.中国流人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

[7]谭金土.“刺配沙门岛”散考[J].苏州大学学报,1986(3).

[8]郭东旭.“刺配沙门岛”刍议[J].河北大学学报,1987(3).

[9]杨芹.宋代流刑考—以流沙门岛的情况为主要事例[J].中山大学学报,2005.

[10]程皓.北宋流放沙门岛刍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

[11]胡淑芳.元杂剧中“沙门岛”考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8).

[12]伊敏.北宋沙门岛之免死流浅议[J].青海社会科学,2005(4).

猜你喜欢

沙门犯人囚犯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瑞安市腹泻患者沙门菌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研究
华东地区沙门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分析
饮食和服务行业健康人群携带沙门菌调查
监狱犯人室内定位算法研究
走近土著
级别
谁的错
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