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市文化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的启示

2015-08-15○徐

语文学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多元化少数民族汉语

○徐 馨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汉语教学部,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近年来,国家对少数民族汉语教育愈发重视,伴随着观念和制度上的改革,作为教育微观层面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与教学模式适用于教学活动一样,超市文化是一套适用于超市管理的文化。纵观两者,可以发现有很多共通之处。对于教学模式而言,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超市文化的内涵

1930年,美国人迈克尔·库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超市。这种新兴的商业零售形式以其价格上的巨大突破,从紧逼性推销的压力中把消费者解放出来,为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注入了强心剂。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开始引入超市。在各方不断努力探索中,我国的超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如今,超市是人们热衷前往的购物场所。它品种齐全,购物方便,价格便宜,选择空间大,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随着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表现出了经济的文化化。超市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带来了超市文化的兴起。超市文化是指维系超市业运行和发展的文化,亦即超市从业人员崇尚和遵循的一套价值观念、营业准则、态度、信仰的集合及其制度化和物化的表象。换句话说,超市文化就是建构在超市从业人员意识形态中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平等合作、方便快捷、薄利多销和科学管理构成了超市文化的观念形态。从最初照搬国外超市模式,沿袭国外超市文化,到现在特色地方文化的渗透,我国超市文化经历了漫长和曲折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的内涵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有人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最先将“模式”一词引人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1972)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我国的学者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对教学模式的定义进行修改完善,如“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冯克诚,1994);“教学模式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抓住特点,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作简要概括,以提供教育实践选择;另一方面,对教育实践的经验作概括,抓住特点,则可得到个别的教育模式,以丰富教育理论”。(查有梁,1992)

概括地说,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通常教学模式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

三、超市文化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的启示

作为人的活动,超市和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超市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充分享受优质的服务,教学活动让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知识;超市有序地为消费者提供琳琅满目的商品,教学活动有序地为学习者提供受用终身的知识;超市中的商品品种齐全,为消费者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教学活动中的知识丰富多彩,学习者可以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教学活动应该与超市一样,充分尊重学习者的各项权利,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教学,营造一个人文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环境,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实现每位学生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一)立足于以人为本,建立开放的对话平台

超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化。超市中,各种方便消费者购物的设施随处可见,每个导购人员都面带笑容礼貌有加,各类商品的摆放也都井井有条。购物环境宽敞而舒适。超市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对人的尊重和关怀,让消费者乐在其中。同时,超市也为超市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让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这里,消费者、超市从业人员,以及各类商品,都能在超市这个平台上进行对话。

教学的存在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人,是教学存在的根本,是教学文化的载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以人为本是相对于宗教上的以神为本而言的,可以称之为人本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以人为本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传统教学文化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可以称为以人为本,但这里的“人”不免太狭隘。教育观念制度改革中呼吁的“以人为本”,不应该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文化中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是把“人”的范围扩大。凡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人员,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都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这种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师生间的“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实现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教学趋势,同时,体现了教学的平等性、开放性和民主性。除了这种语言上的对话,还包括学生与知识的对话,教师与教学的对话、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备课、授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等,都应该立足于以人为本,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促进“对话”的发展,激励师生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的“双赢”。

(二)立足于多元发展,营造丰富多彩的氛围

从宏观上来看,每个超市企业都融合了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超市文化中,不可忽略的是其原始的美国特色——快捷。但是,我国的超市在发展中也不断融入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比如吃文化、红色文化。从中观上来看,在地方化的不断渗透中,超市企业在超市文化中加入了地方特色。不同地域的超市企业,从服务到商品带有不同的地域气息,丰富了我国的超市文化。从微观上看,超市中的商品品种繁多,同一种商品,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价位、不同的质地,消费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以看出,超市文化的多元化促进了超市的发展。

把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以及其他各种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建立在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之上,才能实现教学的真正多元化,才能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针对少数民族汉语教育的特点,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评价,在空间上可以满足不同的学习者的需求。对同一个学习者,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都能促进其个体在时间上的多元化。空间和时间上的多元化,打破传统教学的统一性,体现了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也为教学的个性化提供了条件。此外,鉴于少数民族汉语教育的特殊性,教学模式应该在多样化与个性化、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冲突中寻求一条融合的道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逐渐形成特有的意识形态。

(三)立足实际需求,彰显语言教学的实用性

正如我们期待的,在竞争激烈的经济战场上,超市企业要想取得一席之地,除了在价格和服务上寻求突破,还需要形成独特的超市文化,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可以看到,超市中摆放着各种价位的商品,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进行消费和购物。消费者也都是根据自身的需求,自愿地选择和购买超市提供的商品。立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超市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也正是这样,超市模式才在商品零售模式中独领风骚。

少数民族学生特有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决定了少数民族汉语教育的特殊性。真实交际是少数民族汉语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步骤,也是教学的目的所在,是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实践中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借鉴超市文化中迎合消费者需求的理念,教学应该为所有参与者提供各种所需,鼓励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和学习,从而构建知识系统,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少数民族汉语教育过程中,可以根据交际话题,设计交际情景,分别让学生去完成交际任务。情景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利于学生模仿和创新,最终达到满足学生语言运用实际需求的目的。

四、结论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遵循少数民族汉语教育特点,更应该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超市文化的建设表面上是以人为本,实际上是超市企业本身为谋取最大化利益逐渐形成的一种销售意识形态。要改革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就得弄清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实现人的发展。这里的人包括教师与学生,每个人都有发展方向。教学要做的,就是辅助每个人的发展,而不是把统一模式下的发展方向强加于每个人。其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者并不仅限于教学工作者,还应该将少数民族学生纳入其中,就像超市重视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见一样。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见都应该得到重视,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来看,超市文化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如果把教学内容看作超市中的商品,把教学手段看作超市的促销手段,把教师和学生看作超市的消费者,那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就如同超市的运行一样,需要在人文化、多元化和个性化中不断促进人的发展。

[1]方晓华.新课程汉语教学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冯克诚.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中央翻译出版社,1994.

[3]查有梁.教学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4]雷正良.“超市文化与大众生活学术研讨会”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0(8).

[5]姚海明.试论超市文化[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6]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多元化少数民族汉语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学汉语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