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健全人格培养的基本策略

2015-08-15李艳红

语文学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职校人格

○李艳红

(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辽宁 大连116023)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德育,培养学生人格”;《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目前,长期的应试教育加之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人文的弊端,使职校生人格缺失现象严重。作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优势,实施多种策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塑造人格的作用,为学生就业、步入社会打下健康人格的底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可采取以下七个方面策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一、更新语文教育理念

目前,职校语文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实用、应用、应需的“应世教育”,这种实用主义教育观的长期奉行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社会需求,但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人性的异化。在经济文化得到较大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需求逐渐让位于精神需求,语言文字作为谋生应世的工具,“应付生活”的社会性需求势必将作为发展人的智慧,抚慰人的心灵,宣泄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品位和建构精神需求的“工具”代替,使人追求心灵丰盈和思想的自由,追求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

职校语文教育,不能不关注人的情感和思想,提升人的精神品位,给予学生以人文性和人性的终极关怀。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在成全人、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无疑应当负有重大的责任。语文教师应更新育人理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尊崇学生的个性人格,一句话,为了使人成为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培养学生确立主体意识是人格完善的前提。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习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提升语文教师自身人格

教师作为教育者,应把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自己的使命,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在健全人格培养中起到主导作用。语文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教师的人格对于学生心灵的影响,构成的教育力量,绝非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格言、任何奖惩条例所能代替。教师不仅要将人格教育形成于观念中,落实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中,还要表现出教师言行上的人格魅力。综观当前语文教育名家,如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欧阳黛娜、洪镇涛等,他们对语文教育的执著,对学生的关心,他们渊博的知识修养,多彩的教学风格,已经形成了他们各自亮丽的人格风景线。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断地教育自己,完善人格。

二十一世纪,语文教师面对的学生不再是等待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开启的大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片等待开垦的处女地,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语文教师只有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所以说,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人格修养。

三、转化语文教育目标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关键是培养什么样的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每个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就是人把自己的潜能全面而自由地发挥出来,实现自我。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目标应自始至终贯穿以下主线:培养自尊——充满自信——朝气蓬勃——助人为乐一一敢于合作——勇于进取——不怕失败——迎接挑战——争取成功。

语文教育目标有三重性。第一层:掌握语文知识;第二层:发展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层:形成健全的人格。第三层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职业学校语文教育应该把培养全面的和谐的人作为教育目标的重中之重,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使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目标由智力本位、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化。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的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力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要借着教育得到对于事物及人生价值的理解、感觉,人必须对从属于道德性质的美和善有亲切的感觉,对于人的各种动机、期望、痛苦有了解,才能与别的个人和社会有合适的关系。”

四、变革语文课程构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师与课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交互作用的课程构架。

以言语能力为目的,以获取言语经验为主要途径,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激发为前提,以真实的人际交往为表现特征,以学生的认知、思维、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教学人际关系,让学生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就与价值体验,并感受人格的自主和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打破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创设开放、完善的语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中实现成长,实现完美的自我。

五、转变语文教学原则

由问卷调查得知,不少职校学生较自卑,严重地甚至自暴自弃,他们害怕学习。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找到自信、自尊、自爱,帮助学生成长为有感知力、能自我平衡、有责任感的人。作为职校语文教师,可以适当采取一些策略,尊重、赞美、愉悦和激励学生。譬如:适当地提供给学生一些富于哲理的启示语,振奋人心,启人心智;通过适当的表扬和肯定,诚恳地表达对学生的赏识,能让学生尽其所能,增强自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体会做人的尊严。

六、优化语文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共性而忽略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教师教法千篇一律,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导致学生人格的缺陷。必须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倡导个性教育。

教师可以采取“导悟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体悟人生,并实现自我完善;注重激发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案例学习法”“信息学习法”等优化学生学习行为,积极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

七、改进测评方法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让他们共同参与评价,培养学生科学评价能力,培养自主意识和责任心。如让学生相互修改文章,旨在使学生在修改过程中体悟写作之道,扬长避短,同时在互评互改中,责任心得到锻炼,心理素质提高。互评互改式同样适用于听说能力训练。

传统的统一考试是强制性的,最容易挫伤职校学生的成就感。因此,作为教师,对他们进行成功教育,让他们学会运用技巧去克服挫折,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进步和成功。可以对考试与记分策略作一些改进,如实行考试最少化、考试形式多样化、建立学习档案、多项提分选择等评价激励策略,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会成为吃苦耐劳行为的一种正强化,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成就自我的观念。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宋建通.浅谈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格的培养[J].福建教学研究,2004(1).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职校人格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