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5-08-15温其昌

语文学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法阅读教学探究

○温其昌

(合江县城关中学,四川 泸州646200)

新课改提倡当前教学必须走出传统“灌输模式”,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以提升学生语文思维和素养为目标,帮助学生开阔眼界,真正掌握学习实质上的方法与技能。大部分初中学生问题思维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问题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问题思维,促使其形成对事物的初步认知。

一、问题式教学法的教学理论支撑

(一)问题式教学法基础释义

问题式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问题式教学法,泛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利用提问、质疑、反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萌生自主学习动机,进而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二)问题式教学法主要特点

笔者认为问题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灌输者,他们为学生解读课文,解释生字、生词,将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更注重的是知识传播过程中的完整性。而问题式教学法则更为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二是注重对课文留白艺术的铺展;问题式教学法不同于灌输式教学方法,给予了学生一定想象的空间,通过问题铺设、句落留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填补问题的空白。三是重视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实践运用中,教师通常会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创设一种情境,从而使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刺激思考,激发求知欲。

(三)问题式教学法教学意义

问题式教学法最大优势即在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与深化。通常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课上告诉学生的知识,学生可能会很快忘记;但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则能加深印象,将知识内化,这便是问题教学法最重要价值之一。同时,问题教学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所谓“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也就是说教师提出的种种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推动力;而在这些问题的推动下,学生通常能够更多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积极展开对答案的探究。此外,问题式教学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传统教学模式,带动了学生思考,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模式,这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真正意义上对教学模式创新的一种践行。对学生而言,问题式教学法使其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在接触问题式教学法之前,学生可能极少主动进行自主学习,然而随着教师不断提问,不断地展开思考,学生为求解答自觉展开探究,这一过程不仅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具体措施

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是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着手去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初中课本所选篇目都是著名作家作者的优秀作品,在词语的使用、句子的把握上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学习的典范,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在知识积累之余深化文意认知。比如,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冯骥才的《珍珠鸟》、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等佳文中,词句运用写作技巧无一不蕴藏着作者无限寓意、深情,教师可在学生掌握字词、句子的基础上,设置与课文写作背景、引申含义、留白手法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思考、解答,进行知识的拓展训练。其次是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即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时应作出具体的思路解析,对学生的优缺点要有所掌握,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加以引导,详细说明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考虑,如何考虑以及注意事项等。再者是增进交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确定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进而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法使自己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还要对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二)注意事项

据笔者教学经验,建议采用上述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前计划,即在计划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先行制定本季度或年度的工作规划,并将该教学方法融入到整体教学计划之中,从而妥善分配课时。二是设计新教案,即教师先要全面加强对此教学方法的学习,积极借鉴以往教学案例,并对此展开纵深层的研究、分析,学习相关教学技巧与经验,在已有的教案基础上创新。三是充分教课准备,即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应大致介绍本堂课采用的教学法的概念、作用和意义,使学生能够对问题式教学法有所了解。四是充分备课,即根据课标要求选择应实施互动教学的章节,结合知识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并于课后调查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五是将课堂提问设置为开放性。语文学科并不像数学、物理,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和既定的答案,所以,将语文问答设作开放性的答题方式,能让学生自由发挥,使想象力和联想力得以充分锻炼。以笔者教学经验总结,在解答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有更多尝试性的思考,能紧扣文章主旨,进一步深化对文本内涵的认知。

(三)效果分析

采取问题式教学法,结果显示,学生“睡觉不听课、听讲但不互动、听讲且参与互动、积极提问与考试成绩”等课堂指标调查结果均优于传统教学法授课的学生,同时,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学习兴趣的调动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由此,说明了问题式教学法对学生课堂表现、提升学习成绩等改善作用显著。

三、结语

阅读教学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投入学习精力,更是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然而,无论如何阅读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的基石,离不开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由此,教师应基于本文所述教学思考,结合学生个体差异,通过“问题”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胡为平.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陈阿雅.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策略[J].成功(教育),2011(18).

[3]潘荣昌.谈新课标下的语文“问题式”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7(08).

[4]周仁良.课堂教学中问题先行的缺陷与整治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2005(12).

[5]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教学法阅读教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