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汉卿笔下寡妇形象探究

2015-08-15○张

语文学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关汉卿窦娥寡妇

○张 平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741020)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者,在一生的杂剧创作中,以妇女为主人公的旦本戏占了十三部,本文就从关汉卿以寡妇为主角的五部:《窦娥冤》《蝴蝶梦》《望江亭》《陈母教子》《五候宴》入手,探讨关杂剧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一、从柔顺到反抗的窦娥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杰出的代表作,由于剧作极富现实意义,“窦娥冤”成了中国千百年来一切冤假错案的代名词,窦娥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底层女性的缩影,并深受元代以来千万民众的喜爱。窦娥是个极具悲剧性的人物,其性格主要表现为柔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

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贫困之苦,使得窦娥从小就养成了柔顺的性格,她对早年守寡的婆婆孝顺有加,恪守孝道和妇道,一直是个贤惠的好媳妇。婆婆想要再嫁,原本十分柔顺的她竟当面顶撞,据理力争。在屈从与抗争的抉择中,她痛苦地选择了后者。这正是她的独特的韧性表现。

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威逼,她镇定自若、针锋相对、毫不屈从,并以极其蔑视鄙弃的态度对待他们。当张驴儿借自己老子之死要挟窦娥婆媳时,她“情愿和你见官去来”。在公堂上,她镇静自若、对答如流,此时她对官衙还抱有希望,以为官吏会为她主持公道,还她清白,然而她万没想到桃阢太守竟是个昏官加贪官,将无辜的窦娥打得“一道血,一层皮”,于是她明白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黑暗现实。可是为了使婆婆免受毒打,她强行吞下屈辱与不公,含冤招认。在理想彻底破灭之后,冲天的愤怒使窦娥终于突破了世俗的信念,向被奉为神明的天地提出了流传千古的质问和谴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排山倒海一般的气魄是何等惊人!这一则“天问”,喊出了千千万万受压迫者的心声,既是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与抗议,也是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大胆批判与否定。

在刑场上,窦娥的愤怒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将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揭露得淋漓尽致“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这正是广大人民共同的吼声。在临刑前她立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地区“亢旱三年”。至此,窦娥的性格也由最初的善良柔顺到初露锋芒最后发展到坚强的反抗,而“至死不屈”正是她反抗精神的顶峰。在她的悲愤面前,天地也被感动:血上白练,六月飞雪,楚州三年大旱,以此来证明她的冤屈惊天地、泣鬼神。

《窦娥冤》是全部反抗精神和斗争意志的凝聚,窦娥成为一个总结性的批判现实制度的妇女形象。她是中国长期封建社会陶冶出来的被压迫、被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的典型。

二、嫉恶如仇、有牺牲精神的王婆婆

《蝴蝶梦》中,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王氏三兄弟打死了杀父仇人贵族葛彪,包待制为断葛彪杀人案,弄清王家母子的关系,殚精竭虑,费尽心机,不觉入梦,于是做了一个大蝴蝶救小蝴蝶的梦,从梦中悟出了王家母子的关系。原来王大、王二都不是她亲生的,王三才是她的亲生儿子,所以她让王三去抵命,表现了王母的牺牲精神。这样,包拯才拿出了救王三的办法,以偷马贼赵顽驴顶替王三给葛彪偿命,了解命案。

三兄弟的母亲王婆婆,一个农村女性,不但赞赏他们的行为,还嘱咐即将为葛彪偿命的儿子,到阴间与死去的父亲一起,把葛彪的鬼魂推下望乡台,这种嫉恶如仇,敢于向权贵挑战,在法律面前要求平等的态度,正是封建社会处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一而为之抗争的理想。

三、智勇双全、美丽多面的谭记儿

关汉卿更多地从人性的角度剖析了女性命运的走向,同样是聪明俏丽的女子,《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就显得机智冷静,同样是年轻的寡妇,谭记儿的个性与境遇与窦娥迥然不同。

在关剧的旦本戏中,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寡妇形象惟有窦娥与谭记儿两人。与窦娥的悲剧命运相比,《望江亭》中的谭记儿是个幸运儿。她与窦娥都是年轻守寡,并在守寡的三年后,遇到了生命的转折。只不过窦娥遇上的是泼皮张驴儿,结果丢了性命,而谭记儿则庆幸地遇上了英俊儒雅的白士中,两情相悦。

谭记儿在死去“知重”她的丈夫后,寡居三年,打算出家和白道姑做伴。不过,并非为守“三贞九烈”或看破红尘,只是希望能结束孤单的生活。她对白道姑说:“终身之事,我也曾想来,若有似俺男儿知重我的,便嫁他去也罢。”因为这一原则,所以她不肯轻率俯就,一直寡居。白道姑将她介绍给侄儿白士中,她的内心虽然已被说动了,但仍假意推脱,当然这并不是毫无道理的作态,因为她深知“寡妇再醮”的难处。

她虽为寡妇,但决不愿为妾,而且要求男人爱情专一,一夫一妻,互相“知重”,因为白士中尊重她,答应了她的这些条件,再加之他身为州官,俊雅博学,所以,谭记儿对这桩婚事很满意,欣然随他赴潭州上任。在潭州的家里,夫妻恩爱,情投意合。作为锦衣绣裙的贵家夫人时,她温文尔雅,举止端庄,言辞得体,可是突然祸从天降,白士中的家人来信说权豪势要杨衙内带了势剑金牌,正乘船赶往潭州,要杀了白士中,抢谭记儿为妾。白士中愁怀闷坐,无计可施。丈夫将临危险、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即将受到威胁时,她大大地展示了一番她的聪明细心与胆识,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风流泼辣的渔妇,“一撒网一蓑衣一箬笠”,她把杨衙内根本不放在眼里,信心十足地对丈夫说:“这桩事,你只睁眼儿觑着,看怎生的发付他赖骨顽皮。”

中秋月夜,谭记儿扮作渔妇,孤身来到杨衙内泊舟的望江亭,与杨衙内推杯换盏、眉来眼去,无所不用其极,好色贪杯的杨衙内果然为她的美色吸引,忘乎所以,忍不住把要杀白士中的内情告诉了她。原本怕“误事”不敢喝酒的杨衙内在色酒夹攻之下,早已忘了戒备,谭记儿巧妙地灌醉了杨衙内一行三人将势剑金牌和文书一一骗到手中。甚至在离开之前,胆大心细的谭记儿,还回过身来,幽默而俏皮地向仇人深深地一拜,“我且回身将杨衙内深深拜谢,您娘向急飑飑船儿上去也,到家对儿夫尽分说那一番周折”,这才得意洋洋地扬长而去。而当杨衙内酒醒之后,来到白府几番拿不出捉拿白士中的文书时,“张二嫂”竟又是胆大包天地前来衙门告状了。这一搅和,杨衙内的心慌了,只好向白求和:“如今你的罪过我也饶了你,你也饶了我吧!又一件,只说你有个好夫人,请出来见一面。”等换了装的谭记儿走上场,杨衙内这才恍然大悟,那卖鱼的张二嫂原来就是谭记儿乔装改扮的。

谭记儿的申辩、控诉没有窦娥那样气势浩然,惊天动地,却显得冷静机智、有理有据、句句中的。她取得势剑金牌和文书的手段虽然是“骗”,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下级军官的妻子,这是她为了维护自身幸福能采取的唯一办法。谭记儿比起窦娥对世事有更为清醒的认识。谭不去谴责天地,因为“只除非天可怜见,奈天天又远”,她对上天已经不抱什么希望,认为要争取爱情幸福,必须得亲自上船用自己的智慧战胜杨衙内。她的申辩终于得到了清官李秉忠的认可,杨衙内被“问成杂役,杖八十,削职归田”。

谭记儿不受礼教束缚的身份和泼辣、机智的性格使作品显得酣畅淋漓,痛快直率。与窦娥的悲壮相比,谭记儿无疑是一个彻底的胜利者,她从一开始就反对做妾,要找一个一心一意“知重”自己的丈夫。和窦娥相比,她少了“为夫守节”的愚贞,不但不以再嫁为耻,反而强调一定要嫁为正妻,这种一夫一妻的平等意识,可以说是当时最为进步的女性意识。

四、深明大义,是非分明的陈母

《陈母教子》中陈母是位传统母亲形象。她一心“训子攻书”,但并不为高官。“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子孙个个贤。”反复叮咛:“有一日腰金紫衣,孩子每也,休忘了那琴剑书籍。”三子陈良左中状元后,接受百姓价值千贯的“孩儿锦”,要给母亲做衣穿,被陈母严厉斥责:“孺子!未曾为官,可早先受民财,躺着,须当痛快!”表现出陈母深明大义,是非分明。这个女性形象作为“官”的引导教育者,体现了关汉卿尊重女性的意识。

五、悲惨无奈的王嫂

《五侯宴》中的王大嫂,是受尽地主压榨的乳娘,被赵太公及赵脖揪私下把典身文书改为卖身契约,从而被永远奴役,因为自己的儿子比赵太公家的儿子胖,赵太公当面把王嫂的儿子摔在地上,说“摔杀有甚事情?则使的几贯钱”。王嫂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元朝社会中地主阶级任意欺压农民,把农民像奴隶一样买卖、宰割的黑暗现实,从这个人物,我们可以推想元代生活在农村的广大低层妇女悲惨无奈的处境。

猜你喜欢

关汉卿窦娥寡妇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古代的寡妇
关汉卿
窦娥冤
戏词救命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幺叔
谁杀死了窦娥
谁杀死了窦娥
关汉卿巧言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