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词“Duang”的理据分析

2015-08-15○李

语文学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理据拟声词特技

○李 璐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1517)

引言

“Duang”一词一经产生就受到网民的青睐,成为进入2015年以来最流行的网络词。它自产生开始,就在网络语、口语领域中魅力无穷。

就在春节假期结束了,很多人还没明白“Duang”是什么的时候,2月26日上午,“Duang什么意思”已成为微博排名第一的热搜词。Duang火了之后,在广大网友为该字的语义、来源、引申涵义集思广益、几度揣摩之下,如今“Duang”不仅被创造出了写法,还被各种“造句”。因此,对于这样一个令人着迷的词,有必要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一番探析,揭开“Duang”的神秘面纱。

一、“Duang”字的兴起与泛化

(一)兴起源头

2015年2月24日12时01分,房祖名在微博发了两张照片,所照为其父成龙为其剪发的场景,并配以文字“从新开始”,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所谓从头开始的象征意义。继而有网友于下午3时左右评论该微博“是头发的特技,是特例的头发,我的头发Duang……Duang”,该说法源于2004年成龙代言的某品牌洗发水但遭工商部门打假。“Duang”本是成龙代言的该洗发水广告里形容头发很有质感的一个拟声词。原版广告是这个样子的:Duang,很黑!Duang,很柔!Duang,很亮!该网友在此处作此评论也是对于成龙为房祖名剪发寓意重新开始的调侃。2月24日前后,这则广告再次被网友挖出并进行恶搞,还与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同步成《我的洗发水》。

“当我第一次知道要拍洗发水广告的时候,其实我是,是拒绝的,我跟导演讲,我拒绝,因为,其实我,根本没有头发……导演跟我讲,拍完加特技,头发很黑很亮很柔……加了一个月特技之后呢,头发‘Duang’。后来我也知道他们是假的,是化学成分的。我现在呢,每天还是加特技,加了很多特技,头发Duang,Duang,Duang,我的头发乌黑浓密,因为我,加特技……”

“Duang”因此和“加特效”这一解释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还成为羊年第一个网络热门词。本是成龙代言的一个洗发水广告里形容头发很有质感的一个拟声词,在网络上用来形容有弹性的物体的声音,后来逐步可以用来形容各种声音,也可以用来表达心情。没有对应的汉字,有网友提出词语“嘟昂”比较接近其意味,也有网友生造了一个汉字,这个字上下结构,上面是成,下面是龙,合起来就是“Duang”字。

回顾以往“Duang”的痕迹,在一个游戏论坛上,早在2009年就有网友发帖询问“Duang”这个字怎么写。这位名为mimimo的楼主说,“Duang”是个象声字,类似“哐”,但他写不出来,还被同事嘲笑说书法白练了。关于“Duang”的兴起,我们只可以从这些使用的现象中略知一二,但是这里只是现象的呈现,并不涉及原因,原因我们将在文章的第三部分“Duang的内外理据”中进行系统分析。

(二)后期泛化

伴随着Duang的出现,2月26日深夜,成龙在微博中也发了一条简洁明了的“Duang”,大量的网友跑去留言刷屏“Duang,Duang”。短短20分钟内竟引来近万条转发加评论。放眼网友留言,诸位纷纷“再接再厉”,借着“Duang”尽情发挥。比如,“一开始让我评论你的时候,其实我是,是拒绝的,我跟大家讲,我拒绝,因为我根本不会评论,大家跟我讲,评完加特技,评论Duang,Duang,Duang,我的评论,假的假的是假的,是特技的评论,是乱评的成分,是评论的特技,Duang”。

同时,网络上还出现了各种Duang体的段子,除了成龙原版,又产生了很多模仿的版本,如贿赂版、C罗跳水版、结婚版、情人分手版、豆瓣版、三鹿版、评论版、设计师版、拍照版、英雄联盟版、赶作业版、唐马儒版等等。

随后,朋友圈、微博网友开始用“Duang”调侃各种状况。比如体操明星李小鹏,发了一张三个孩子做鬼脸的照片,文字说明就是“Duang,Duang,Duang”。英国流行女歌手JessieJ也在微博上问“Duang”是什么意思。至2月27日,“Duang”有关的微博已经近千万条。

二、“Duang”字构成的理据分析

(一)内在理据

内在理据又称语文理据,“是一种反映语词的若干两两相对的构成要素相结合的理据,探究主要从内部形式入手进行”。我们可以从语音、语义、语法三方面入手分析网络新词语的内在理据。

1.语音理据。语音理据主要是帮助分析探讨网络新词语的语音来源和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译音、谐音和合音。译音网络新词语直接来源于外语词汇,不过在表达时摒弃了外语原词的拼写形式,如伊妹儿:源于英语“Email”,音译为“伊妹儿”,指电子邮件。而合音那一类网络新词语主要指快速语流中产生的字与字的合音,如“酱紫”是“这样子”的合音。我们这里探究的Duang是采用了谐音的构成方式,所谓谐音,又可以分为五种:拼音输入法带来的汉字谐音、汉语拼音字母谐音、方言谐音、外文字母谐音和数字谐音,此处我认为“Duang”属于方言谐音加上外语谐音的综合。

也有许多人碰到该字的第一反应是:没这个字吧,因为拼音输入法打“Duang”只会出现“度昂”、“当”等近似的发音或是拆字。不过,查无此字不代表绝无此音,网友Andilec最先提出改字是带有南方口音的拟声词。拟声词一说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比如有网友说:“瘦子摔倒的声音:pia!胖子摔倒的声音:Duang!”又比如网友造句:“从前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开心地砸了一个缸,Duang!Duang!Duang!”另外,在古汉语和某些地方的方言中也出现过Duang的发音。

目前真正用Duang进行搜索,仍正确使用这一发音及拼写的并不是汉语,而是泰语,泰语中的某些词如果用英语字母标注,发音就是“Duang”。比如泰国有部电视剧名字叫《命定的爱》,拼读的话,是“Dung Duang Haruethai”。

由此,我们看到,在方言或是外语中我们都可以看到Duang的影子,所以我们推论Duang来自方言谐音或是外语谐音。

2.语义理据。这里我们主要从语义理据出发,探讨“Duang”的语义泛化趋势。该词自产生之日起,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复杂的词义演变。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其适用的场合和对象越来越多,语用频率激增,使得语义日趋泛化含混。比如,Duang字本来只是口语间的一个拟声词,后来在微博疯传后,被赋予了加特效的意义,应用更为广泛,适用的场合和对象越来越多,语义早就泛化含混了,想要说清其确切含义已经很困难了。无论网友们想表达一种怎样的状态,都加上“Duang”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装饰,使得Duang似乎有了越来越多的意义。因为符号语言只有一个模糊的基本形象,其余的全靠个人的发散性理解与想象,在似与不似之间达到言外之意。

3.语法理据。语法理据是从词法层面研究网络新词语,我们主要分析探讨其造词法。造词法就是创造新词的方法,它解决的是一个词从无到有的过程。网络新词语的造词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语音学造词法。即利用语音模拟、变化等方式创造新词。这个我们在刚才探讨语音理据时已经做过分析,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此外,还有词法学造词法、语法学造词法、修辞学造词法以及造字学造词法。这里我们根据Duang的实际情况,着重探索一下其产生涉及的修辞学造词法以及造字学造词法。

首先,Duang的产生离不开“引用”这样一种修辞手段,所谓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2]网民们善于在新闻中捕捉新奇的表达方式,常运用“引用”这种方式进行表达。据说前一阵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经典语句“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网民们在聊天中就经常使用这句话。同样的,Duang字的流行就是源于网民们对于成龙洗发水广告中的拟声词“Duang”的引用。引用得多了,就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其次,在分析“Duang”字产生相关的修辞手段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谈及摹状,“摹状是一种摹写自然界或其他事物情状以获致叙写的形象性和逼真性效果的修辞文本模式”。[3]由于网络交流文字本身的局限性,利用大段的文字来描写表情和心情是费时费力的。因此,采用摹状方式的网络语言备受网友们的青睐。我们前面谈及,Duang是一个拟声词或者说是象声词,我们知道在表达时为达到让对方“如闻其声”的效果,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摹写声音的字词,Duang就是这样,有网友举例说明Duang的时候称,当胖子摔倒时,是“Duang”!与此对应,当瘦子摔倒时,是“pia”,看似有些不够科学,但是不能不说有些道理而且是令人信服的,在成龙的广告中,他用来形容头发有弹性光泽的一种状态用了Duang,让我们能够很生动地想象到头发那种柔亮的好似加了特效的状态,我们可以总结,Duang就是指头发与特技在化学反应中产生的声音或是大型物体遭受碰撞的声音。现在网友就借助Duang形容加了特技,甚至形容各种情况的出现。

除此而外,与Duang相关的还有一种修辞——仿拟。在新事物大量涌现的时候,一时间还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网民们往往就从熟悉的相关的事物得到启发命名该事物,有时候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利用类比造词;有时候也利用事物间的对立性对比造词。我们这里谈及的是由Duang的出现引发的一些词语,它们还没有确定是新造字,因为并没有与之对应的文字,但是单从造词法来看,这一系列词语的出现无疑与类比造词相关。我们举几个例子:bú,指体内大肠菌吸收了食物养分后排出的气体由于括约肌的作用发出的声音。Gyu,指一拳头砸上去的声音。Biu,piu,指模拟打枪发出的声音等等。这些网友提出的所谓新造词的“字”,无疑同“Duang”有着相似之处。

造字学造词法是从传统的造字法中找到创造新词的灵感,可看作是网络新词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上面一个成,下面一个龙,我们说这个字是源于成龙的洗发水广告中“Duang”的广告词,所以在看到“成、龙”两个字时我们会想到“Duang”及其意义,而在看到“Duang”或者特效时时也无疑会想到成龙,这就形成了文字形、音与义的统一。我们回头来关照许慎的“六书”中的“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虽然我们今天的“Duang”与上下这样的词相比难以认知,但是在网络通信高度发达的今天,这样的写法足以让广大网民认识到该字形的所指,所以我认为该字的形成属于造字法之一的“指事”。

(二)外在理据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镜像,网络新词语蕴涵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因此,我们重点讨论网络新词语的形成和传播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

1.解构心理。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标志,提倡“去权威”、“非主流”,反对秩序与规范。网络无疑为解构主义的风行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大量的网络新词语体现了对语言规范的解构与突破。“Duang”字的出现到流行,实现了各种词性之间的跨越,也实现了各个意义层面的跨越。例如从拟声词到渲染感情色彩的相当于副词的用法的跨越,加之开始并没有汉字与之对应的流行,都体现了一种对语言规范的突破,充分体现了网民们蔑视权威、不受拘束、求新求异的解构心理。

2.从众心理。网络新词语的形成和传播与模仿和从众的心理机制密切相关。“Duang”字自出现在微博以及成龙改版的洗发水广告之后,广大网友争相模仿,使用,再创造,所以成龙的广告词和动作重新剪辑,再配上网络神曲《我的滑板鞋》的视频段子一出,网络上一夜之间还出现了各种Duang体的段子。在成龙最新一条自我调侃“Duang”的微博之下,网友们争相评论,使得“Duang”不停刷屏,正是由于广大网友的辛勤创造,才使得Duang乃至更多的网络新词语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可见,从众心理也在该字的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此外,当“Duang”正在成为一种流行时,那些尚未使用这样新词的人就会感受到一种自己可能落伍了的压力,于是争先恐后地使用“Duang”,于是各种社交平台上“Duang”的千变万化地使用,促进其更为广泛地传播,“Duang”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3.简约心理。Duang,仅仅用了一个汉语拼音的形式就实现了“撞击声”、“特效”等意义的表达,除了解构、模仿从众等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也是由网民追求迅捷和方便的表达造成的。因此,以简约的形式表达丰富的语义内容,不仅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也与当今社会流行的简约心理相吻合。

结语

“Duang”一词一经产生就受到网民的青睐,成为进入2015年以来最流行的网络词。该词产生并非偶然,促使其产生的各种条件构成了其出现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不仅包括语言本身的条件,也离不开社会心理机制的作用。

[1]王艾录,司富珍.语言理据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商务印书馆,2007.

[3]冯志纯.现代汉语[M].西南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理据拟声词特技
动听的世界
——积累AABB式拟声词
The performer of bamboo drifting on the river 霓裳青山间,一苇渡绿江
再说拟声词“”
浅谈形似、意似、神似指导下的中韩拟声词翻译——以《活着》为例
巧用“特技镜头”写美文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理据信息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特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