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必由之路——合作探究学习
2015-08-15潘丽君
潘丽君
合作学习乃至合作探究,是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之必由之路。初中学生的阅读,或者就是我们自身的阅读教学,都应当去考虑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的合作探究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都是十分利好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从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以及提高学生探求能力之角度,思考并实践着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相关问题。
一、合作探究学习需要学生的阅读必须是自主性的
应当说,无论是怎样的学习,都应当是学生高度自主的学习。即使是我们所极力提倡的合作学习,如果离开了一个个学生的自主甚至是比较极端的高度自主,那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完全是虚为空谈。尤其是在新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那又何谈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所以,为了达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学习,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高度的自主性。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无论是现代文学作品还是非现代文学作品,教学时都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合作探究潜能。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当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悟出文本之文字、文学和文化的内涵,学生便产生出足够的继续合作探究之正能量;当学生都能够去主动合作探究,那课堂学习的气氛则十分活跃,相互之间的争辩则显得十分的激烈,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则更好。譬如,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这是描写上世纪初叶的作品,距离现在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对学生较好地感悟作品的主题及作者的情感妨碍较大。为了让学生能够去合作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性的探究。首先让学生着力探求20 世纪20 年代之社会形态特征,尤其让学生去搜寻那时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镜头。当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较为足够的感知时,直接介入文本,对祥子的行为则有了比较正确的感悟。阅读时学生便抓住那些极为细腻的笔触,产生了正确的认知,也为阅读其他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探究学习需要学生的合作必须是愉悦性的
初中学生比起小学生应当说探究的能力是在逐渐地增强,初中学生的思维形式也在逐渐地变化,在已有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又逐渐形成了抽象思维。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初中学生毕竟还只是学生,他们还必须依赖一定的形象思维,他们的思维过程还必须建立在一定意义上的愉悦性上,学生之间的合作体验必须要让学生感到十分的愉悦。为了学生的愉悦,阅读教学必须给学生带来理想的探究氛围。这氛围不是我们简单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去一时兴奋,而应当是让学生去获取更多和更具实践性的探究成功。笔者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循着这样的目标,多做些学生探究成功的工作,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合作探究效果。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多收了三五斗》,需要学生去合作探究的内容比较多,但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取探究成功的几率又比较小。虽然初中学生读了文本内容,对戴旧毡帽朋友的际遇能够予以同情,但真正感悟作品的主题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让学生合作探究时,笔者多让学生去涉猎作品出炉时的社会现实,让学生感到戴旧毡帽朋友多收了的三五斗并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当时的社会形态,让他们终究摆脱不了自己比较悲惨的命运。学生介入文本内容后,便比较顺利地探究到戴旧毡帽朋友多收了三五斗却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之本质原因。尤其是学生还从当今社会现实发现党和政府对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关心,产生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感。
三、合作探究学习需要学生的合作必须是广泛性的
在一定时段,人们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认识之误区,总以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就应当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这样的认识是比较狭隘的。实际上,学生的合作探究范围还应当更为广泛。首先要让学生与大师进行合作。我们都知道一些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作品之作者在文学史上都是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让学生与一些大师合作,可以获取到诸多意义上的合作探求效果。譬如,曹操在《三国演义》的影视片上的形象是不算最佳的,学生也总以为曹操是奸诈的。这对学生感悟曹操入选于阅读教材的文本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时,不很好地为曹操在学生面前去树立一定意义上的正面形象,那就很难达到其教学目的。因此,教学时就必须比较理性地渗透一些建安时代的文学史,渗透一些曹操在统一中国北方部分区域所做出的历史贡献,由此学生则可产生一定意义上的敬佩感,比较好地感悟曹操和曹操的作品。其次,要让学生大胆地与老师进行合作。老师的平时教学总以绝对之权威主宰着课堂,学生是很少能比较大胆地与老师进行争辩的。这就需要老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争辩习惯;需要教师不要把自己对教材文本的感悟强加给学生。再次,要让学生与教材文本去合作,应当说教材是提高学生探究水准的有效载体,或者也完全可以说就是唯一的载体,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品读、精读或者说是研读,不让学生神游于姹紫嫣红的园圃之中,这将是我们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