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轻负: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途径
2015-08-15胡志雅
胡志雅
优质轻负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必然之路,也是课程改革的终极性的目标。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必须将学生从繁重的课外负担中解放出来,还给学生更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一、创设情境,朗读理解
对于课文中的一些重点段落,教师应创设相应的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让学生快速深入文本,为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打下基础。
教学《月光曲》,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师可先出示一组画面: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同时教师对画面内容作简要的介绍。接着出示第二组画面:天高云淡、月朗星稀,平静的海面——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的海面,同时播放《月光曲》,教师动情描述:“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当学生通过音乐和图画以及教师的动情描述,对《月光曲》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并陶醉其中时,朗读的时机便成熟了。学生尽情地朗读,读出了理解,读出了情感和韵味,走进了贝多芬的情感世界。
《桂林山水》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视频资料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感悟美、体验美。
二、根据特色,深入理解
《白杨》是一篇借物赞人的文章。它与一般写人文章的主要区别在于:此文是托物言志。文中有很多似写白杨实则赞人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学生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自然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我设计如下:
1.揭题设疑:课文主要在写白杨吗?
2.初读理解:课文写白杨的品质,是一种借物写人的写法。
3.变序教学:通过找重点词句理解、品味等方法让学生深切体会白杨的特点,并随机授予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先理解字面意思;再根据本文借物写人的特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先让学生理解“高大的白杨树”、“几棵小树”、“风沙”分别暗指什么?明白整句话的含义: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那些似写白杨、实则颂人的句子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并由此掌握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三、尝试阅读,找切入点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另辟蹊径,找准最佳的教学突破口,让学生尝试着“先学后讲,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引发阅读的兴趣,激起思维的高潮。
例如《落花生》一课,文章通过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品尝花生时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我们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全文共三个部分,重点是第二部分:讲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这一部分中父亲的话又是重中之重。我是采用尝试法进行教学的。先出示尝试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全文那句话最重要?你是怎么理解的?”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直奔重点段(第13 自然段)。学生找到了由落花生引发的关于如何做人的道理的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基本读懂了作者是要借落花生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然后由这句话带出父亲谈论花生的最关键的一句话:“花生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再让学生练习填空:
花生 的好 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可贵之处是________,那是因为________。
通过这一系列学习任务的层层探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重点段,品味、剖析重点词句,从而读懂文章的思想内涵。至于其他段落的学习则一读带过,不作深究,这样的教学省时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