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及分析

2015-08-15宋团辉

语文天地 2015年9期
关键词:广陵孤帆孟浩然

宋团辉

古诗文从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上都有其独特的写作特点和深厚的历史背景,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既可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文学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一、读懂诗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案例:

师: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10 个字5 个词。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练读后,教师指名读,相机点拨。

师: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自已再读一读题目。

师:同学们,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

设计意图:这首诗的题目很明确,告诉了我们诗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因此我让学生从读题入手了解诗的大意,这样为诗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感知诗韵

在教学中应根据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可以听读、范读、领读、也可以齐读。这些节奏感极强的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其感受到古诗词的音韵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案例:

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借助字典和注释,并仔细观察插图,理解并交流古诗的大概意思。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提高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案例:

师:烟花三月,阳春三月,杨柳花开,风一吹,远远看去,白蒙蒙的,如烟如雾。因而古代有一句话“柳絮如烟”。点明了送别的时间。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桑叶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风送红雨,碧波扬白帆。这是古代诗人结伴同游的季节。

烟花三月是春意盎然的时节。我们来想象一下烟花三月的长江两岸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汇报)可见三月的长江两岸景色非常美丽,记得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一词中是这样描绘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示诗句生读)

孟浩然去的是什么地方?(学生汇报:扬州)你了解唐代扬州吗?(师简介:那时的扬州是我国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是当时的大上海,是一座东方名城)再想象一下:三月的扬州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汇报)是的扬州的繁华热闹吸引了许多诗人,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诗文,老师收集了两句描写当时扬州城的。(课件出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王建)学生读诗句。

孟浩然在烟花三月乘船去游赏一个繁花似锦。热闹非凡的扬州,此时李白会产生一种怎样的情感?(板书:羡慕、向往)引读古诗:

是啊,李白此时充满羡慕,所以他在诗中写到:(生齐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此时满怀向往,所以他在诗中写到:(生齐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一生都非常钦佩孟浩然,李白曾在《赠孟浩然》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行。”让我们也带着羡慕,带着向往,带着钦佩读读这首诗吧。(生读)朋友即将离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会,再愉快的事此时也会产生一种怎样的情感?(依依惜别、难舍难分)

请同学们再细细朗读诗文,看看你能否读出李白的依恋之情表现在那些词句里?

“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过尽千帆皆不是”,此时此刻,他眼里只有友人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他只是来送朋友的,他只关心朋友的船;因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独。

是啊,过尽千帆眼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此时此刻,诗人能看到的,只有那孤帆远影;只有那载着他的好朋友远去的孤帆远影;只有把他的那颗心、那个眼神牵得远远的孤帆远影。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孤帆”,你还会觉得它仅仅是“一条小船”的意思吗?从这个“孤”字,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因朋友远去而感到孤独、孤单、伤感等)这小小的一个“孤”字,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生齐读全句)

猜你喜欢

广陵孤帆孟浩然
孤帆的影
春晓
扬州广陵:让古城焕发青春
舟中晓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孤帆一片日边来”当代歧释之新解
李诗“孤帆一片日边来”歧解漫说
大美广陵,诗意维扬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临江仙·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