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文阅读中拨动审美之弦
2015-08-15朱小培
朱小培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是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同时也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其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培养美好的情感。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拨动学生的审美之弦,让美若轻柔而透明的音乐,引领学生徜徉在语文艺术的殿堂呢?
一、运用好多媒体,感受课文之美
多媒体具有集音、画、色、形等于一体的功能,可以全面地、逼真地为学生展示课文的内容,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审美体验。比如,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叶子的动画,那些形状各异的美丽的叶子深深吸引了学生们,这时我提问学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形状的叶子呢?”学生们纷纷回答说:“长形的!”“锯齿形的!”“扇形的!”我对学生们仔细的观察给予了表扬之后,接着问道:“叶子有一个秘密,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叶子有没有长得完全一样的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是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一片叶子的形状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尽管如此,叶子们却在做着同一项工作,是什么工作呢?接下来我们来阅读课文《做一片美丽的叶子》,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同学们预习,那么在阅读之前请先看多媒体出示的这些词,谁来解释一下?”
在这段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将课文描写的内容呈现给了学生,美丽的画面刺激了学生感官,同时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到了课文所蕴含的美,促进了阅读,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审美的体验,理解了叶子的奉献之美、外形之美、内在之美。
二、营造灵动氛围,感受人物之美
小学课文表现的是一个多元的、多彩的世界,同时,也是彰显人性之美的载体。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着灵动、智慧、情感的课堂,让学生在这样的诗意环境下,感受人物之美,从而得到优质的精神养料滋养心灵,促进美好人格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时,我通过对话来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引领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人性之美。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我提问:“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行为从哪里可以读出来?”同学们回答:“有同情心、带来了火种,承受了折磨。”“你们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呢?请再读一遍好吗?”在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回答、阅读中,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普罗米修斯忍着巨大的痛苦,为了人类不畏强暴、勇敢盗火的英雄壮举。学生在这样的阅读中放飞思维,自由感受,深刻领悟到普罗米修斯的人性之美。
三、通过朗读实践,感悟情感之美
小学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阅读的方法对于学生更好地感悟美,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课文阅读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如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的分角色朗读等。古人说,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通过反反复复的朗读,学生从有声的世界逐步进入到文字的世界中,课文所蕴含的美充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深刻把握了课文的思想精髓,采撷到了最甘美的精神养料。
比如,在执教《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自由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学生们在阅读中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去思考、讨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母爱亲情的伟大、无私、美好。同时也激发发了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报答之志,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引领学生想象,提升审美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想象和联想的重要性,因为审美活动的进行离不开想象的力量,而审美想象的开展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前提。比如,在执教《狐狸与乌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们发挥想象来续编故事,要求学生可以以“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为开头,结合自己的想象编故事;也可以以“乌鸦再次见到狐狸”为题续编故事;或者完全按着自己的想象去编故事。增加更多令人心动的情节,给予故事多样化的结尾。
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课文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学与课文阅读是不可分割的,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一定要潜心探究,用心实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拨动学生的审美之弦,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去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陶冶美好心灵,提升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提升语文知识水平的同时,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