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

2015-08-15苗玉荣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组织学绘图显微镜

苗玉荣

(宜春学院 医学院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江西 宜春 336000)

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和相关功能的科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1]它与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课程以及妇科学、儿科学等临床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作为一门形态学科,实验课成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组织学实验课就是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的结构,进一步掌握和理解理论课所学的知识,是对理论课的延伸、补充和深化。实验课的教学与理论课的教学同等重要,好的实验课教学效果可以对理论课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3]

以往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是前半段教师讲述本次实验课的目的、要求,然后通过黑板画图、教学挂图、示教显微镜、录像片等示范讲解切片,后半段学生自己观察切片并绘出镜下图,完成实验报告。但这种表现形式会与学生镜下的实际图像有一定的差别,并且这种教学方法师生间互动少,课堂气氛沉闷,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失去学习主动性,最后只能靠死记硬背,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为提升实验课教学质量,通过多年探索,摸索出一套从硬件与软件多方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 硬件设施的准备

我校在2007 年引进了Motic 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该系统由内置数码显微镜、教师用数字化多功能数码显微镜、软件教学平台、双向语音交流系统、图像处理与分析模块、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组成。[3]教师计算机可同时与教师显微镜、学生显微镜及学生计算机相连,教师可随时监测学生的学习动向,并可根据需要对任一画面进行放大,通过投影仪将画面投影到大屏幕上,以便给学生讲解示范,实现图像共享,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师授课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耳机话筒授课,全体学生用耳机收听;学生如果有问题可点击“提问”,与教师建立一对一的通话模式,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利用此系统教师和学生可对镜下典型图像进行拍照,并可以在教师及学生间交流,也可存贮在计算机内,以便今后复习。有了计算机的辅助,可使学生的双眼从显微镜上解脱下来,这样上课更轻松,效率更高。

2 软件方面的改进方法

2.1 实验课的课前准备

2.1.1 教师的准备:实验课主要是观察切片,因此,切片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阅片。由于建校时间较长(50 多年),组织切片增补多次,不同厂家生产的切片各有特点,而且切片质量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对本教研室的所有组织切片进行认真阅片,淘汰不好的,保留好的,以此来保证教学质量,并在课上示教几种玻片,并指出每种切片特点,便于学生观察。

2.1.2 学生的准备:教师根据每次实验课的内容和所用组织切片的具体情况,将下次课所需观察的结构列出提纲,提前一周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对该次实验课内容就会做到心中有数,预习时可以有的放矢。

2.2 实验课的课上指导

2.2.1 课上指导是实验教学的中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实验课上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同章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现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①启发式,通过观察切片让同学自己总结出该切片的特点。如在观察食管切片时,通过观察肌层来确定此切片在食管的具体位置,若肌层为骨骼肌,则在食管的上1/3;若肌层中既有骨骼肌又有平滑肌,则为食管的中1/3;若肌层全部为平滑肌,则为食管的下1/3。②讨论式,可把每3 个同学分成一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2 名同学观察切片找结构,1 名同学翻阅教材找出相应结构的功能。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同学找得快,说得全,这样可增强同学的团结协作能力,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参与式,老师在示教时可以和同学一起探讨组织结构,让同学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观察血涂片时,每看到一个细胞,可与同学探讨该细胞核的形态(分叶状、马蹄形、八字形等),胞质的染色(嗜酸或嗜碱),最后确定该细胞的种类。

2.2.2 实验课的绘图:绘图是医学生学习形态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绘图不但能使学生更加认真细致地观察切片,而且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绘图时间:绘图时间应在下课前的半小时为宜,不宜过长,时间太长则会占用观察时间,这样会喧宾夺主,主次颠倒。绘图应在课堂上完成,不能课后做,课后做的,多为照图谱照猫画虎,并且会使部分学生在上课时间内出现拖沓懒散的现象。②绘图内容:把本次课的重点内容用红蓝铅笔画出,用黑色笔画出平行线对重点结构进行文字标注,标注的文字和结构必须准确。要求学生画镜下图像,边观察边绘图,如果镜下一个视野的图像不理想,可把多个视野的图像整合起来。同时要向学生强调本堂课是实验课而非“美术课”,不能“临摹”教材或图谱的图片,要求如实反应镜下所见,这样即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又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3 实验课的课后分析

每一次实验课后,都要对本次实验课写出经验总结,好的方法保留并继续发扬,效果差的措施应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课后作业的批改不能单纯给出分数,要指出具体的不足之处,如胞质染色,细胞大小间的比例,细胞数量上的比例等。应多写出文字意见,以此同学生多交流。好的作业应给予表扬,并在下次课上展示“优秀作品”。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门课程都配备了相当学时的实验课,实验课是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组织学实验课不单是验证理论课的内容,给学生感性认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探索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对提高组织学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1]李坪,袁云,马丽梅,等. 组织学试验课新型教学模式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的应用[J]. 解剖科学进展,2011,17(6):610-612.

[2]姚健,陈雪,蔡云平,等. 组织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科技创新培养[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3):477.

[3]张卫华. 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4):169-170.

猜你喜欢

组织学绘图显微镜
来自河流的你
“禾下乘凉图”绘图人
《用显微镜看大象》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显微镜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垂涎三尺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显微镜下看沙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