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2015-08-15陈家球

语文天地 2015年23期
关键词:古诗文中华初中语文

陈家球

2014 年3 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中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在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语文课堂,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水平的主阵地,也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1.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的元素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很多篇目可以成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范本,只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重视,大多只停留在翻译、解读思想意义方面,对文章的文化意蕴却很少谈及。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的教学时,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教师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意义上的解释,为什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是安居乐业呢?联系《大道之行也》“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使学生理解到当今社会倡导的“尊老爱幼”、“和谐社会”和古人的梦想是一脉相承的。还有《论语》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陈太丘与友期》中的“诚信”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除了古诗文,初中教材中的不少现代文,也可以成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范本。例如,学习沈从文的《云南歌会》,可以从文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引领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它指导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今天科学发展观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是这一思想的积极体现。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可以从作者对几次流泪,字里行间的对父亲的“爱”,及“奔丧”等地方,进行“孝”文化的解读。

在教学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重视语文教学的情感磨砺作用,与当今时代特点相结合,并结合学生自身需求,使之感同身受,受到思想熏陶。如此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注重古诗文的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古诗文是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古诗文有一定难度,特别是文言文是较难的,多数学生都对此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在初一时,学生刚接触到文言文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消除学生畏难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步子放慢些;在考试评价上,要求放低些。其目的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尝到甜头,引导他们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如古诗文诵读方法,句读停顿的方法,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记忆的方法,联系前学的方法,比较阅读法等。教师可以采用引经据典、介绍写作背景、讲述作者的相关故事、借助电教媒体手段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二、由课堂向课外延伸,扩大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量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传统文化经典十分有限,所以除了重视挖掘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还应向课外延伸。老师可以以现行教材为基点,因势利导,使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不断扩大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量,领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植下“种子”。

例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香菱学诗》、《小圣施威降大圣》、《杨修之死》等篇目时,应引导学生阅读这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可以让学生查找阅读传统节日文化的资料;在教学《〈论语〉十二章》时,可以引导推荐学生阅读《论语》的其他相关章节及儒家其他经典著作,也可推荐旧时启蒙读本《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对有能力且有兴趣的学生,甚至可以向其推荐阅读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诗经》、《楚辞》、《史记》、《资治通鉴》等等。学生如能这样广泛地进行学习,成为满腹经纶的学者不远矣。

当然这些古文,启蒙读本学生读起来容易些,其他的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很困难的。我们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于丹讲《论语》,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弟子规》,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讲《红楼梦》的部分精彩章节,激发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用多彩的方式呈现多彩的文化

初中学生阳光朝气,充满活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不应拘泥于一板一眼的课堂。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用多彩的方式呈现多彩的文化。

如可以学习央视举办的汉字书写比赛。汉字书写比赛不仅可以明确汉字书写规范,提高学生汉字书写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同理,可以举办书法比赛,特别是软笔书法比赛,让学生了解、感受、欣赏源远流长的汉字书法艺术,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让学生的精神品位提升,审美能力提升。

再如,可以举办诵读国学经典、解读国学经典比赛。国学经典不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可以选用前文所述的旧时启蒙读本,激人奋进的爱国名篇,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岳飞的《满江红》等。

此外,还可以举办诗文朗诵会,举办春联集锦活动,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礼仪活动等。同时可以用多样的方式呈现,如专场演出、辩论会、讨论会、社会实践、演讲、自编自演节目、手抄报、漫画、宣传画、征集名人名言警句等方式。

语文教师不应眼里只盯着学生的学习分数,应该树立一种新的语文教学观念。中学语文教学不单是文字教学、文章教学,它还应该是文化教学。语文教师应沉下心来想想如何“长善救失”,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一种观念,教师才会把教学当成一种优秀文化的传承手段,才会在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古诗文中华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