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2015-08-15牛永军

语文天地 2015年23期
关键词:夏洛克于勒预设

牛永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预设”就是教师根据阅读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育活动;“生成”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并灵活多变地处理课堂中突发问题的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然而,在当前的初中阅读教学中,“预设”环节僵化且低效,与“生成”产生不一致的矛盾。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来看,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预设”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过分预设压制了课堂“生成”的活力,我们应当调节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语文阅读的课堂精彩纷呈。

一、精心预设

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初中语文阅读不仅包含对字词句的读写与理解,而且还涉及解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大量的知识点要求教师有条不紊地对阅读课程进行精心预设。

预设要把握好语文基础知识,即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文学常识以及文章中心内容计划得细一点。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鲁迅先生的作品,如果对当时的写作背景不了解,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作品描写了一位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我们不否认它体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否定,但是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作品的内涵又不仅仅如此。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远离当时的写作背景,不能够轻而易举地了解作品更加深刻的内涵,于是,笔者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预设了这样几个环节:收集作者写作的背景资料分组交流,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预设环节,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预设时,还应该注意“抓大放小”。教师预设出的教案只是教学参考,并不要求照本宣科。大方向、大目标由“预设”来把控,但语文阅读往往有很多意外情况发生,如果教师不及时调整预设策略,课堂往往会陷入僵局,这时何不尝试“抓大放小”,即抓住文章的价值取向、主题思想等大方向内容,其他的小细节留给学生自由发挥,预设也具有了一定的弹性。如,在备课《威尼斯商人》时,笔者主要预设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在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诵精彩片段之后,体会夏洛克的唯利是图和凶残的性格特点。但是,在课堂学习中,有学生提出虽然夏洛克是反面角色,但是在仇恨犹太人的基督教世界中,夏洛克的行为不是偶然且具有民族复仇意义,我们应该给予他同情。这个观点看似旁枝斜逸,但没有偏离分析人物形象的大方向,于是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学生各抒己见,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支撑自己的观点,也对夏洛克的形象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动态生成

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语文阅读课堂中,往往会出现“无法预约的美丽”和“意想不到的火花”,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是预设的一种升华。那么,如何促使有效的课堂动态生成呢?

首先,教师要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积累渊博的教育知识、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笔者曾经听过一堂朱自清《背影》的公开课,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情感,而且还让学生当堂说说自己经历的至爱亲情,并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父母、亲人的感谢和爱。这个案例升华了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让课堂教学更具深度。

其次,让师生互动成为“生成”课堂的有力推手。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然而介于教师的权威地位,目前的师生互动教学流于形式。教师应该营造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大胆质疑,鼓励他们自己去体会作品蕴含的意义。

第三,给课堂适当的“留白”,在课堂中留下一些悬念,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自主阅读。笔者在教授《美丽的西双版纳》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西双版纳的影像资料,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对西双版纳的描写,让学生们说说对西双版纳映像最深刻的地方。

最后,教师要善于捕捉思想的火花,促成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不要粗暴否定学生的一些想法,应该灵活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有一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课文中于勒的称呼有很多,比如“坏蛋”、“流氓”、“无赖”等,于是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菲利普夫妇在课文中对于勒有这么多称呼,是不是因为于勒有许多绰号呢?”面对这个小问题,笔者先把问题抛给全班学生,有一大部分学生认为不是由于于勒有许多绰号,而是因为于勒从没钱变有钱,再从有钱变没钱的过程中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笔者肯定了这一答案,继而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明确表达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的语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也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落脚点。只有合理的进行“预设”才能促进精彩的“生成”,教师应该协调好两者关系,使语文阅读课堂产生别样的魅力。

猜你喜欢

夏洛克于勒预设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快车上的讹诈
夏洛克·福尔摩斯怎样改变了这个世界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我夏洛克回来啦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