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引领学生轻松学语文
2015-08-15金国华
金国华
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教学的“原生态”。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新课程理念也强调:语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体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领略语文的无穷魅力。
一、活用生活资源,使语文教学更具实效性
1.链接生活热点,启思明理
随着信息技术、广电传媒等的迅猛发展,学生已然不再是只知圣贤书的“两脚书柜”,时事新闻正冲击着他们的视听。学生由于认知水平、人生阅历所限,对于事实本真的认识,往往只是停留在人云亦云阶段,教师有义务加以正确引导,辨清事实真相,消除负面影响,弘扬正能量,架设起文本与生活的沟通桥梁,培养其正确的道德观。如教学《蓝蓝的威尼斯》时,在引导学生理解文题的同时,可结合亚洲峰会期间出现的“APEC 蓝”来谈谈环保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环保意识,蓝天白云将与生活同在。
2.创设生活情境,激趣语文
如教学《纪念白求恩》一课时,这是一篇看似毫无“亮点”可言的议论文,如按传统的执教思路,学生很容易陷入枯燥的泥淖,效果便大打折扣。为此,笔者精选了《白求恩大夫》这部电影中的片段,向学生直观展示白求恩在手术中的整个过程:一边是井然有序做着手术,一边是炮火连连不绝于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和一名医生的崇高的职业操守。学生很快地就沉浸在主人公的舍己救人的精神之中,白求恩精神的伟大就无须赘述了。创设生活情境,将静态的文本素材演变为动态的生活场景,学生学习将更带劲,更有效。
3.移植电视生活,开源博识
电视内容是生活艺术化的反映,生活需要电视节目来充实,与语文教材相比,电视时效性更强,它紧随时代步伐,真实快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如北京奥运、钓鱼岛问题、马航事件……近些年来,教材虽不断革新,却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填补这方面空白,课前可让学生模仿电视新闻播报形式,做一名“班级播报员”,在3 分钟内播报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先可通过广电传媒、网络报纸等多种途径收集新闻素材,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新闻,整理分类。
4.激活生活体验,援境助写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依据这些“原生态”,创设有效情境,使语文教学成为课堂生活的一个缩影。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模型、图片、多媒体等,激活原有的生活体验,或运用诵读、讨论等方式,搭建学生生活体验的情感桥梁,如指导学生怎样写游记,在介绍完游记的一般写法之后,可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风景照分享交流游览时的感受并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互相提问指教。教师运用此法创设情境,便能唤起学生欣赏生活的情趣,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不断激发学生获得的新的情感体验。在如此情境下,学生创作将更激情,更鲜活。
二、践行生活素材,使语文教学更具生活味
1.亲近自然,认识生活
教材内容是一种静止的、先验的、预设性的结果,与学生的生活时空常有差距,学生认识不深、有偏差毫不足怪,甚或对课文中常见的生活现象也因缺乏深入观察、理性思考,难以碰擦出思想的火花,这就需要教师艺术地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观察生活,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如学习专题“鸟”,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鸟,观察林中的鸟、笼中的鸟、觅食时的鸟、嬉戏时的鸟、在高空翱翔的鸟、在风雨中疾飞的鸟……以审美的眼光多角度地了解鸟的体形美、色彩美、鸣声美、飞翔的姿态美,启发学生研究这些“飞行家”在生活上、科学上所获得的教益。学生通过亲近自然,认识生活,得到启示,远比在课堂上更直接、更深刻。
2.编排演练,再现生活
生活处处蕴藏着语文资源,语文学习也应植根于现实,向着生活世界回归。让教育回归生活,再现生活,卓有成效的做法就是让学生依据教材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情境。在教学中,笔者常把教材中对话情节较多、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如教学《威尼斯商人》、《皇帝的新装》等课时,笔者曾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如导演组、演员组、设计组等,自主承担相关的任务,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课堂,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满足他们当明星、导演、评委的愿望,学生在兴奋愉悦中进入角色,竭尽所能展现自己的才艺。事实上,学生为更好地展现自己,他们势必会积极地参悟文本、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了解表演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演绎文本,再现生活,不仅培养了活动能力、创造能力,而且对文本的理解也将更深入、更透彻。
3.动手实践,实践生活
例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时,笔者曾将全班学生分为六大组,让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任务,对文本进行解读、探究,及时利用网络收集资料,鼓励学生不懂之处向相关的老师及经验丰富的花匠请教,收集文中未讲到的关于花卉的知识,在全班作一次交流。对文本中存疑的内容,以及在调查实践中形成的新认识,引导学生另设题目,按照文本的结构,写出相关的花卉知识短文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情趣。在掌握一些养花知识之后,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选择几种花栽培养殖,亲自动手实践,定点观察记录。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增长了学识,开拓了视野,锻炼了技能,还获得了更饱满、更深邃的生活体验。
陶行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打破教室的壁垒,变封闭为开放,让语文融入生活,让生活引领语文,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的、开放的课堂生活环境,不仅能改变语文教学只注重智能教育的状况,而且能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更具人文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