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提问应把握的四个“度”

2015-08-15林小华

语文天地 2015年23期
关键词:望岳教学方式文章

林小华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堂上常常只听得见教师的讲课声音,学生则默默地在洗耳恭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语文课程的特别性,语文课程内容中最重要的是对课程的理解和对课程中心思想的表达方式,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碰见疑惑问题却无法表达出来,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就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最初目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沟通是学习语文的最好方式,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多对文章提出问题,提出有效问题,让学生开发思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一、提出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难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参与度,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则会觉得答案太过简单容易不愿去思考。比如,在讲授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时,学生们在阅读完后,教师对本诗篇提出问题:“在本文中,最能体现作者豪迈的情感的是哪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当教师提出这两个问题后,有些语文成绩优异的同学会觉得很简单,但有些语文成绩较差的同学会觉得这两个问题有点难,所以,从提问中能看出,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师教学的进度的。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先引出课题,比如教师可先提出:“杜甫的这首《望岳》,同学们在阅读之后觉得这首诗是在描绘怎样的一种景象?体现出杜甫对祖国山河的什么情感?”当教师提完这些问题,有的同学开始进行探讨,教师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当这两个难度不大的问题解决后,教师可以接着提出本诗篇中较难的问题,比如,在学生回答完前两个问题后,教师提出下两个问题:“同学们觉得在杜甫的这首《望岳》中哪个词语或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泰山的风景优美?”“诗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出泰山的灵气秀美?”这两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会为此展开探讨并收集资料。教师在提出头两个问题后,同学们逐渐开始熟悉文章,寻找文章的中相应的问题答案,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学生已差不多了解了《望岳》这首古诗。到提出后两个问题时,教师已开始询问有点难度的问题,有难度的问题提出后,学生开始展开比之前更激烈的讨论,并开始对文章进行研究和查找每个字、词、句的表达意思,通过教师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教师若在课堂中提出简单、答案一目了然的问题,学生则会毫无学习动力,因为这些答案过于容易,学生不需要去探索和查找。若教师在课堂中先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逐渐熟悉古诗的整体和中心思想,待学生熟悉完古诗后,再提出有点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既熟悉文章但又不十分了解文章的基础上来寻找问题,即在教师提出后两个问题后,学生之间已开始激烈地进行探讨了。有难度的问题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去摸索。从这两个典型的例子中就可看出,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是现代许多教师忽略的问题。

二、提出有效问题——密度

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常常模糊了谁是课堂中的主导者,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一直以主体身份去带领学生进行教学。殊不知,一个课堂若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整节课堂只有教师在讲课,学生在下面鸦雀无声,失去了课堂应有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讲《生物入侵者》这篇文章时,教师让学生先自行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生物入侵者》这篇文章中这些生物给人类构成了哪些威胁?”“本文作者主要表达出什么中心思想?”“这些生物的食物链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教师提出这些具有概括性的问题后,学生会逐渐地寻找答案,并了解文章的思想和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并让学生加强了对整个文章的了解,通过这些提问整个课堂的思路逐渐清晰,学生的学习方向也明确了。

三、教学层次——坡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许多教师因教学进度过快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脚步的现象。教师作为引导者,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让学生追随教师的教学步伐来学习,这是现代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因选择正确的引导方式来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进度,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无法达到一致,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规律都不同,教师在教学时不可一味地追赶进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熟悉本课文章后,根据文章的重点提出相应的问题,从第一个问题逐渐延伸到第二个问题,由于语文课程的独特性,其每篇文章的难度都不相同,对此,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内容把握好难度,在课程刚进行时不可立即就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会使语文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可根据文章的特性提出有坡度的问题,就像爬楼梯一样,由低到高。比如,教师在教《背影》这篇文章时,可先提出问题:“《背影》这篇文章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几十年一直被广大人民所传颂,今天我们阅读熟悉该文章后,能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吗?”在学生们一一提出看法后,教师再引入第二个问题:“文章中主要写了哪三次‘背影’?”学生根据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答案,教师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指点,在学生差不多熟悉了文章后,问题可再上一个坡度,进行下一个有一定难度的提问,这样依次层层推进问题,逐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逐渐读懂文章,了解文章。

四、针对文章重点提出问题——深度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当学生争先恐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时,才会真正学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讲解完本节课的内容时,常常会有学生出现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重点不明确、知识点不明确的现象,尽管学生想提问,但一节课已结束了。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可合理妥善地安排一节课的进度,确保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安排提问环节,教师可利用一节课最后的15分钟让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提出对本节课学习中不明白的地方或有疑惑的地方,教师根据这些问题一一解答,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到有效的知识。在提问环节结束后,教师可根据本节课内容着重讲解重点知识,并让学生做好笔记。

综上所述,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忽视了有效提问,要合理、适时把握课堂提问时的四个“度”,让学生通过这种提问来研究文章,寻找答案。这种提问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望岳教学方式文章
杜甫写《望岳》时登上泰山了吗?——与张思桥先生商榷
《“望岳”香台文创设计》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望岳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