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朗读要推陈出新
2015-08-15顾锋峰
顾锋峰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要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而,教师要重视读,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读。笔者认为,朗读只是一种技巧,教师要重视朗读,更需要加强朗读指导。
一、引领阅读,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效启发
重视阅读,不是让学生死读书,而是带着情感去读。这需要教师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关注对学生情感的启发,可以通过关键语句、关键字词,甚至关键插图等方面内容的理解,真正让学生情感融入朗读之中,那么朗读才能读出情感,才能读出新意,学生才会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
比如,学习《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笔者没有急于分析,更没有急于让学生朗读,而是一方面借助示范朗读,另一方面借助音乐挂图,让学生真正欣赏北大荒的秋天等等。很多学生直接感叹,“好美呀!”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先自由朗读,接着带着感情朗读,这自然而然就让北大荒的美景在学生头脑里浮现,从而让他们产生一种富有诗意的情感,并最大可能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当然,如果在读中伴以音乐,越是写景的课文,越是伴以一种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读边想,那么就会激发兴趣。
二、深入解析,注重对学生的体验进行有效渗透
仅仅靠朗读,很多内容,很多思想,学生根本无法领悟,读书变成了囫囵吞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指导,可以分析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词语,甚至是一幅插图,一个问题,等等,让学生理解以后,吃透以后,带着自己的体会、感受去读课文,很多时候,境界自然不一样。
比如,《卧薪尝胆》这一课,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题目就是难点,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插图,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薪?如果学生理解再有困难,还可以让学生读读课文,找找卧薪尝胆什么意思。当然这仅仅是个开始,对于小学生来说,还需要理解其背后深层次的含义,比如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让学生明白来龙去脉,让学生能够从中领悟勾践的精神,明白奋发图强的精神,最后带着这种精神去在读课文,也许学生的体会就不一样。还有《军神》这一课,教师可以抓住“军神”一词,让学生读出自己更多的感受与体会。
三、大胆想象,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进行有效点拨
德国人席勒曾经说过:“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多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情感也就更强烈。”读书需要的是想象,而想象才是语文的生命。但是在课文中,往往只有文字,很多内容需要学生通过想象才能呈现。教师可以引导想象,可以结合情感体验,让想象深入到更深层次。
比如,《哪吒闹海》这一课,故事很生动,很多学生也看过这部动画片,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引导他们想象:哪吒与夜叉怎么斗争,与龙王三太子怎么斗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讲故事,讲学生自己想象的故事,哪吒怎么闹海,开始怎样,中途怎样,结果怎样。让学生去想象,通过指导学生想象,激发他们的朗读激情,从而最终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比如《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想象苏东坡孤苦伶仃的样子,想象那种孤独,最后深情地去朗读课文,结果自然就会不同。
四、强化训练,注重对学生的误读进行有效处理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称之为美读。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这需要教师在技巧上下功夫,让学生会读,比如重读、停顿、语气等方面的处理。教师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处理,当然,也不是每一篇课文都有这些内容要处理,这需要教师在训练中找准立足点。
比如古诗,节奏感明显,教师就可以选择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自然节奏很明快,但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则不需要指导,更不需要直接给学生划出明显的节奏,而是读给学生听,可以夸张地给读给学生听,一遍不行,就两遍,相对于古诗简单的节奏,重读,学生多听几遍,自然能够把握。而对于一些复杂的课文,或者是长句子,朗读处理就会复杂一点,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能够真正把节奏停顿、重读内容全给学生标出来,然后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加以纠正,时间一长,学生自然就会把握。
总之,朗读只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但是究竟怎样读,则有很多讲究。虽然这里笔者仅仅列举了四种,但是真正的方法却有很多,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结合课文实际,结合学生实际,有选择、有针对地指导学生朗读,推陈出新指导学生朗读,真正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