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的想象富有语文味
2015-08-15江焚华
江焚华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的一种文化氛围和审美快感。怎么做才能让语文教学课堂富有想象力,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充满“语文味”,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让想象充满语文味的途径和方式,希望能对语文教学有所补益。
一、引导学生抓住精彩词句,利用想象,感受文章意境之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言语的研读,围绕着文本,把文本的境况和情味“品”出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精彩词句,充分利用想象,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内涵的丰富性、形象的生动性以及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感受文章的语言意境之美,分析、推敲、比较文本。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世界中。
首先,结合特定的语境,在学生品词赏句的时候,正确把握词语的“语境义”,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特定的“临时”含义。
例如,《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文章,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细致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具有绘声绘色的故事,具有丰富优美的语言,因此,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把学生带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引导学生贴近语境品词语,把词语所描绘的生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经过大脑的加工,还原成感人的景象。
其次,要贴近语境品句子,例如,当读到“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等地方的时候,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惊叹不已和不可思议”。
二、从语言实践入手,边读边思考,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加强“运用”的训练,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的精妙,从语言入手,反复诵读,在课堂上,要处处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围绕着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最终达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因此,在一个想象富有语文味的课堂上,要引领学生好好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利用想象,让语文可养有“语文味”。
首先,要读正确、读流利。例如,在《爬山虎的脚》一课中,只有反复练读、检查,才能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为此,必须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读懂课文。
其次,为了避免心不在焉,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读有所感、所思、所悟,督促学生用心读,通过反复诵读,提出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另外,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表现出自己对作品的情感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带领学生进入人文情境中,读到激昂处,要具有激情,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中的热情,感悟到作者表现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
三、模仿写作,填补空白,把文章情感上升为自己的情感
课文学习是一个迁移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在学习课文后,学生要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和运用语言,在写的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才能让课堂的想象富有“语文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因此,通过整合,教师要有意识的把文本中巧妙的谋篇布局、优美的词句和情感传达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想象和真实情感,进行模仿写作,填补空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丰富当时的情景,使文章的情感上升到自己的情感上。
例如,在《巨人的花园》一课中,为了提高文章的“语文味”,学生在写作中可以恰当的运用其中的优美字词、语句,通过不断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挚地抒发自己的语言情感。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过程紧密联系生活,真实地呈现出文本思路。扩展学生富有个性化和具有独特魅力的创作。
在《小木偶的故事》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从生活的角度进行导入。首先教师拿出一个木偶玩具并提问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吗?”让学生进行热情的讨论,接着,教师可以引入到《小木偶的故事》,进而展开课文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自己被误会时的情形,使学生在想象与问题中不断探索,从而让语文课具有“真”味,并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