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打开写作之门的金钥匙
2015-08-15王吉琼
王吉琼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虽然篇幅小,但是形式活、“出炉”快,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小练笔之所以能在习作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因为其具有短小精悍、不拘一格、表达及时、利于积累的特点。小练笔作为作文的一种分“格”训练,是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把文本之脉,在模仿中练笔,敲写作之门
语言大师吕淑湘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名人大家都是从模仿起步的,何况我们这天性善于模仿的小学生呢?由此可见,仿写是开启习作之门的金钥匙。
1.仿遣词造句之方
教材中的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读了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孩子或多或少会领悟到作者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奥妙。此时,引导学生揣摩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构句的生动性后,让学生学着作者的样子,依葫芦画瓢,仿写句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仿布局谋篇之法
一篇篇具体可感的活生生的课文在学生脑子里形成鲜明的印象后,便能成为学生习作的具体榜样。它形象地告诉学生某篇习作该写什么,该如何写,直观了然,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模仿,容易掌握。这比任何讲授都来得有效。就拿《槐乡五月》来说,课文的语言如诗般的美妙动人,对称句式错落有致,这样的文章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学这篇文章前,我就想,如果只仅仅停留在用朗读感受槐乡花美人美的阶层上,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的示范性就凸现不出,学生就缺少一次遣词造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机会。在我们校园里,有很多香樟树。有成排的,有独株的,葱绿茂盛,也时常有小鸟、蝴蝶在此嬉戏。学完后,我指导孩子从远到近观察香樟,闻淡淡的清香,听小鸟的鸣唱,赏蝴蝶的舞姿。然后仿照课文的第二段进行小练笔。由看到说,由说到评,由评到写,这样,小小的美文就在孩子手中诞生了。
二、进出文本内外,在角色中练笔,敲习作之门
1.空白补位,为文章的作者写话
文本是一种载体,它是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的言语表现,这种表现有外显性和内隐性。一些作品中,作者为了行文简洁,文章节奏变化以及阅读审美感受的需要,从而对情节和意境不能巨细无遗地描写,使文章的展开过程形成“断裂”“省略”。这些断裂,省略部分正是我们训练和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利空间。教者在钻研教材时,要用敏锐的目光把握作者想要说出而未说出的空白点,顺势给学生提供补白言语表达的时机。
2.角色置换,替文中的人物说话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该有多重身份。要真正读懂文本,必须不断以文中人物身份出现,与另一个自己对话,不断与文本中的角色对话,才能获得与文本一致的最大程度的认同。课堂练笔始终隐含着阅读的进展,这隐含着的阅读就是我们常说的读者意识和受众意识的体现。
三、得文本之意蕴,在变式复述中练笔,敲习作之门
古诗词中的名篇佳为学生自由的想象提供了依据,指导学生把这些古诗改写成现代文,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诗中所描绘的场面,透过字里行间品味诗人的情感,写出的习作定会别有情趣。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和韵律美,对于学生丰富语言、提高语文水平大有益处。让学生结合学习情境,改写创编诗歌,是小练笔的一种有效形式。
结合文本的特质和不同的教学处理机制,小练笔可以出现在课前、课中、课后,可以在对比处练笔,可以在概括处练笔,可以在冲突处练笔。
习作是学生情感和心智的倾泻,是精神能量比较大的消耗,更是习作热情的考验。因此,开展课堂小练笔,我们也要遵守学生情感体验的规律,遵守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规律,进行适度的开发和利用。小练笔的密度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一个“相对值”,要因文而异,因生而异,因师而异,因课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