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我作主——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探析
2015-08-15许小丽
许小丽
有人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能够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把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成就充满智慧的事业。”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教师尝试扮演配角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一切为了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
1.转变教育观念是根本。有怎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怎样的教学方法。如理解生字词,以往的教学方式大多或是老师讲,或是学生查字典照读。教师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种枯燥的教学步骤,学生日复一日地接受着这样的学习方法。日子久了,整个课堂气氛往往不是沉闷就是嘈杂。如果尝试着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课堂就会如枯木逢春般充满生机。
我曾尝试着这样做过:在《最大的麦穗》一课中,学生“麦垄”一词不能领会。我没有让学生照读字典上的解释,自己也没有生硬地直接传递意思,而是先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来面对全班学生,让他把班级想象成一块麦田,我用手比划,告诉他们一组一组的学生就相当于一个个麦垄。就这样,学生便豁然开朗。“麦垄”一词也轻松领会了。
在《郑成功》一课中,“民族英雄”一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步骤帮学生理解:
师: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啊?
生:很有本事的人,像费俊龙、聂海胜那样的人?
师:你知道哪些人是英雄啊?
生:雷锋、杨利伟、董存瑞……
如此一来,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仅理解了民族英雄的意思,而是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民族英雄和其他英雄的区别。
2.转变教学方式是关键。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注重学生“学”的过程,那课堂不仅会活起来,而且十分利于对学生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甚至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转变及形成。
如《游天然动物园》一课,有一项复述课文的训练,传统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样学生厌烦和抵触情绪会很浓。于是,我尝试了这样的教学步骤:
师:现在,旅行社要招聘一些小导游来介绍这些动物,你们想去吗?
师:好,请闭上眼睛(模拟乘坐飞机):各位旅客,我们乘坐的飞机将直接抵达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飞机马上要降落了,请各位旅客作好准备。
3.转变师生关系是重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课堂,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扮演着“记者”、“录音机”的角色。今天,教师的作用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掌握知识。教师应该做学习内容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学习结果的欣赏者。
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课,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对埃及,对金字塔知之甚少。于是我指导学生网上搜索“埃及金字塔”,和学生共同查阅有关资料。第二天上课时,由于有了前一天师生间的共同准备,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从此学生与我更亲近了。
二、让学生享有选择权
现代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愉快教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显得尤为重要。
1.学生自选学习内容。可以选择大多数学生关注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如《飞向月球》一课,原定的学习目标是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在备课时,我突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课文中介绍的宇航员是外国人,而且事情发生的时间也很久远了。何不让学生看一看“神五”飞天的盛况,领略一下我国宇航员杨利伟的风采。那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会更浓,而且强烈的爱国情感也会在心底迸发出来。我尝试着这样做,结果反响热烈,教学效果明显。
2.学生可自选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经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学习语文。有些课文中有些文字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在遇到这样的文字时,我通常会让他们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体会,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自己觉得应该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在交流时能说出自己这样读的理由就行。因此同一段文字有时能读出几种味道来,真是叫人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