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2015-08-15顾冬梅
顾冬梅
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一直是我们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随着新一论课程改革的深入,一线教师都在进行研究和探讨。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性决策。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看其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否从“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转变。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钻研教材是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材是向学生有效性传授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的重要载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吃透教材,理解文本,把握住价值取向,克服教学中随意性和盲目性。
1.读懂全册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领悟编排用意。熟悉课程标准,掌握全册教材内容,以及全册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有哪些,情感和价值目标达到什么程度,这样做才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如:在钻研第六册语文时,它的总体目标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准确认读374个生字;进行口语交际;练习阅读;观察事物,学习习作。教师在了解全册教材的课程目标后融入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再去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案,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读懂一篇课文。对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师要把握住,我平时是这样做的:先将课文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划上记号,找出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圈上本课要表现的内容及含义,最后联系课后习题、教学重点、分清主干和枝干、有选择性地准备教具、写出合理的教学程序。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越高,积极性的培养关键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己目的有光时,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这种学习,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对内容的探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变传统的师传生受的被动接受为自觉,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创设任务情境。创设任务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所以说精彩实用的任务设计是任务型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基础。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做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范围,尽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比如,在教学“画人,写人”习作时,采用创设任务情境的教学方式:揭示课题;读题目和要求;(画一个人,这个人可以是你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同学,家长,老师,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人)学生接受任务,都画起了自己熟悉的人。这样处理,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不使学生为难。
2.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设置疑难问题,使学生感到好奇,有趣,进而进入探索新知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时,常常采用问题导入。提出问题时,可以有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比如,教学《李广射虎》一课时,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塞下曲》中那位将军是谁?他是怎样的将军?”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探索,获得新知。
3.创设有趣情境。创设有趣情境,能使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乐趣中获取知识。教师运用幽默、诙谐、风趣、通俗的语言,具有人性化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例如,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时,采用激情导入:“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好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啊!这就是我的祖国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国热情。
4.创设熟悉情境。事物来源于生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面的范围,创设熟悉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比如,写一篇“你的发现”的作文,让学生自己说出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平时玩耍的所见所闻,启发他们写出自己的发展,完成作文。
5.创设竞争情境。学习的最好动机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儿童们都有好胜心,他们自尊心很强,爱表现自己,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设计一些竞争性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们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炼自我,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