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

2015-08-15李智雄

语文天地 2015年17期
关键词:课文情感语言

李智雄

语文教学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为理解(听、读)和表达(说、写),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通过察言观色理解事物,还要能通过言语、动作、神情、语调传情表意。因此,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语文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更具体、更深远,有时甚至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娴熟的语言(口头、书面、肢体、神情等等)表达能力和敏锐的领悟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与学的互联互通,要有全面发掘课文凭借作用的本事。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内涵,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形成合乎学习要求的语文能力;其次,语文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表达元素传递信息,善于捕捉、分析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适时调控,让学生在形象生动、自主和谐的教学空间里体验教师、作者、课文、同学等多方的言语诉求和表达方式,在特定的情景中获得具体的感知,在实际运用和比较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道德情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应着重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追求教学语言的形象性

语文教学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又是熏陶、享受和运用的过程。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引领人,教学语言除了要求字正腔圆,合乎逻辑外,还必须发挥肢体语言和神情、语调表达作用,增强形象性,使教学过程富有感染力。

教学课文时,要积极创设语言情境,充分运用各种表达元素,全面激活学生思维和情感,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并为之动情,产生感知与表达的欲望。如都德《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从教师的角色看,在看似普通的课堂里为我们真情演绎了通过各种表达元素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

在肢体语言方面,从“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服饰到发“都是美丽的圆体字”的字帖,从讲课前“踱来踱去”到学生习字时“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从脸色惨白地“站起来”、“哽住了”到“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最后“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不同寻常的意义,给学生极大的视觉震撼,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思想空间,蕴涵着催人泪下的力量。

在口头语言方面,从“很温和地说”到“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从“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到“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有教诲也有自省,饱含朴素美和悲壮美,让小弗郎士感到愿意拿出任何代价换取准确说明分词用法。小弗郎士的感受充分验证了韩麦尔先生教学的有效性。韩麦尔先生通过服饰、神情、动作、语言,使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激发了对祖国语言的情感和学习活力,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意境,与老师、与学习内容同呼吸,进而有感而发,形成互动,达到韩麦先生的教学初衷,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是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二、引领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课文是教学的凭借和例子,所选文本语言魅力精彩纷呈,可供玩味借鉴的语言点比比皆是,课文中字词的选用,句式的选择,语调的升降,语音轻重,文体的运用等,都有丰富思想和情感内涵。这需要师生关注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要引领学生发掘课文的语言表现力,感悟课文的表达效果,从中习得知识,获得情感体验。

朱熹说:“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香港散文家董桥说:“人心是肉做的,文字也是肉做的,是有呼吸、有脉搏、有翅膀的。”综观语文教材,选文大多文质兼美,值得反复揣摩、仔细推敲、慢慢品味的语言点比比皆是。语文教师要唤起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让学生在品读课文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会课文表达方式的妙处。要引领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听其声之美、辨其味之淳、品其用之妙、触其情之深、悟其思之精,才能使学生领略到汉语文字的表达魅力,从而激活阅读内动力,领会语意、体悟语感,享受“品”之趣、“读”之乐。

三、尊重学生话语权,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课文中吸收语言精华,同时还要努力创造条件借助课文教学,给予学生表达的权利和机会,对学生表达状况给予积极评价,锻炼并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常常只重视引导学生感知形象,体会情感,理解课文包含的思想意义的过程和结果,忽视了课文教学的延伸和利用问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问答结果缺少评价,只以对错来评价。有的习惯于锁定几个学生提问问题,有的碰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与预设的答案不一致时,干脆让另外的同学回答,直至找到标准答案为止。这种问答形式,既浪费教学时间,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话语权。语文教师应该给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表达机会,充分利用学生胸有所感、心有所得的有利时机,促使其心有所动,产生表达与抒发的欲望。通过切合实际的引导,提供适宜的平台,使学生打开心扉,借助课文的语言和形象,调动自身生活储备和语言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表达所思所悟,学以致用,这才是课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北京四中在语文教改实验中,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实践,给学生充裕的运用时间和极大的想象空间。比如,有一教师在平台上打出《偶遇》的作文提示:在历史或现实世界中,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思想、精神或者人格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对他们或崇拜,或蔑视,或敬佩、或憎恶……请设计一次与他的偶然的相遇,展示他的精神与人格。这一提示引发学生高昂的写作热情,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偶遇的对象从贩夫走卒到名家伟人包罗万象,所学课文涉及的人物或作者成为了偶遇的主要对象。学生通过跨越时空的偶遇,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对话,或反思,或畅想,精神世界得以释放,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展示。这种提供平台和要求的写作实践,在课文教学中同样值得借鉴。

随着传媒的发展,人们表达的途径与工具有了更多的选择,话语权得到了更多的尊重,短信、QQ、微博等交流平台各具特色。语文教师一定要适应生活外延的不断拓展和思想表达、言语交流媒介日趋多元的要求,而不能盲从言语表达的种种变异或被其绑架。教育技术装备日益完善,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妥善处理键盘表达与手写表达、多媒体展示与黑板板书的关系,真正做到扬长避短。要不断地追问和反思:自己的言传身教是否足以引领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自己是否起到引领学生阅读的作用,自己对课文的解读是否只充当解构者或语文知识的灌输者。要回归语文课堂教学的本真,增强自身教学魅力,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提升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平台。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语言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背课文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