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云雨皆顺,吾舟达三江——《风、云、雨套具》的神韵

2015-08-15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年8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壶紫砂

唐 科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的制作是一门技艺,而紫砂壶的创作又是一个艺术的历程。要创作一把好的紫砂壶,首先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这包括紫砂壶的成型,泥料的选择及配制,壶体大小厚薄的掌握等。当掌握了紫砂的基本元素及技巧后,就需要开动脑筋,潜心创制了。历代紫砂艺人创作了无数造型的紫砂壶,或方或圆,或花或光,有的取材于自然界中的瓜果花木,虫鱼鸟兽,有的借鉴青铜器、玉器、秦砖汉瓦。其实,紫砂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自然和生活永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紫砂壶的创作如果脱离了生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要拥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创作的灵感才会不断地从脑海中涌现。

《风、云、雨套具》壶体造型,可谓独具风格,似乎完全摆脱传统形制,壶身与壶嘴相连,如生命相吸,作品在气质内涵上,有流水般的动感和不凡。从外观看,似方似圆,方中带圆,圆中有方的造型设计,加之壶身优雅的线条让整个形体显得亭亭玉立,壶嘴与壶把高度持平,使得这壶犹如女子那优雅的身段,耐人寻味。壶身另一只茶杯,如天上的云,飘逸生动。其他的杯体造型就像水滴,中空的设计更富神韵。

走进《风、云、雨套具》的世界,美轮美奂,抒发热爱生活,赞美自然,崇尚真、善、美的真实情怀。此套茶具简约、有个性,极富现代时尚气息。壶型杯体流畅自然,一气呵成,恰到好处的曲度构造,增强了空间质感,主题鲜明,丰富了内涵特征。

明人周高起撰《阳羡茗壶系》记录:“饮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这个“近百年中”,按周高起的生前推算,当在明嘉靖前后,人们用茶,喜欢宜兴砂陶,因为宜兴的“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成书于万历二十五年的《茶疏》就有关于茶叶炒制到烹点(沏茶法)的描写:“先握茶手中,俟汤既入壶,随手投茶汤以盖覆定。三呼吸时,次满倾盂内,重投壶内,用以动荡,香韵兼色不沉滞,更三呼吸倾以定浮薄,然后泻以供客。”

周高起的著作将紫砂工艺的发展过程,从初创、发展到兴盛阶段出现的名工名匠逐一记述,并且考订其生平、艺术风格、所见传器等,以赏鉴家的眼光,分别录入书中,是第一部宜兴紫砂专著。宜兴紫砂是国之瑰宝,紫砂泥料为宜兴独有,紫砂工艺也为宜兴独有。宜兴紫砂原来是依赖中国的茶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工艺美术品,由于自身的特点,后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紫砂艺术”,成为了造型艺术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一件精美的作品,必须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就实用性而论,自古已有多词赞美紫砂,有语曰:“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紫砂性能的宜茶性,同时是壶,必须把手舒适,出水流畅,稳重得当,用之赏之兼备。就砂壶艺术性而论,又需千变万化的造型,精湛娴熟的技艺,深邃丰富的内涵三者合而为一。紫砂壶的美,在于壶砂、壶色、壶型、壶款、壶章、壶铭、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中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茶文化诸多艺术融于一体,而紫砂壶上乘之作的铭刻又达到“切茶、切水、切壶、切情”,一把上乘的壶,可谓是美妙绝伦。它将品、闻、观、赏、感、悟等有机结合,达到了从生理到灵魂的超越。追求自然清净、返朴归真、天人合一的境界和情趣。

[1]《宜兴古陶瓷鉴赏》台湾静观堂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壶紫砂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