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紫砂泥料和紫砂陶的工艺特征

2015-08-15蒋玲玲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年8期
关键词:紫砂陶原矿砂土

蒋玲玲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由于制作历史悠久,艺术造型精美,从明代中期开始,紫砂壶逐渐集壶艺、诗词、书法与篆刻于一体,成为一种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纵观紫砂几百年的发展历史,经历过各个时期的锤炼洗礼,从中国工艺品中脱颖而出,其主要的原因是,得天独厚的泥料是发展的基础,精湛的工艺水平是弘扬的条件,源远流长的文化蕴含是繁荣的根本。

紫砂土,是较为独特的一种陶土。目前,较为科学的分类,是把紫砂土原矿,按其性能和外观色泽,分为紫泥、红泥、段泥三大类。紫泥位于甲泥矿层中上部的夹层中,有“岩中岩”“泥中泥”之称。原矿呈紫色、赤褐色、紫褐色、暗褐色等,烧成后呈栗色、褐色、朱砂紫、猪肝色等。红泥位于矿床上部石英砂岩的夹层中,原矿呈土黄色或黄绿色等,烧成后呈大红色、赤红色、朱红色、淡红色等。段泥,位于顶板之下,甲泥矿层上部,原矿呈淡绿色、灰绿色、灰白色等,经烧成后呈深浅不同的黄色。

紫砂的特征有二:一“紫”,涵盖了紫红色、紫蓝色、紫褐色、紫青色等。此类陶土,原矿土和成陶后,外观呈现的色泽均以紫色、紫褐色、赤褐色、暗褐色等为主;且采用现代科学方法试验,用亚甲基蓝,进行染色试验,结果一般都呈紫色、紫蓝色、赤褐色、暗褐色等。二“砂”,指紫砂陶土中的团粒结构,宜兴紫砂土的主要矿物为石英、黏土、云母和赤铁矿等。石英、赤铁矿和云母等多种矿物,在烧制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团聚体。既构成了紫砂壶的骨架,增强砂质感,又构成紫砂壶双重的气孔结构,使紫砂壶具备良好的透气性。

在紫砂历史典籍中,有一本出于日本学者之手的奇书——奥兰田著的《茗壶图录》,奥兰田又名奥玄宝,他爱壶成癖,且对“癖”有其独特的见解。对于他自己来说,“予于茗壶嗜好成癖焉。”嗜好到何种程度?只要是茗壶“不论状之大小,不问流之曲直,不计制之古今,不说泥之粗细,款之有无,苟有适于意者,辄购焉、藏焉”。又怕这些壶把玩时间长了,“毁灭难保”,于是作图以记之,后又“忽焉兴坏,草草走笔”,以文字将自己及诸友所藏茗壶作详细描摹记载,这便是《茗壶图录》的由来。

他对茗壶鉴赏的见解,不乏别具慧眼的真知灼见,例如在“式样”、“形状”、“流鋬”诸段文字中,谈了对茗壶造型的见解,认为造型的式样、形状总要根据壶的总体构成而适合得体。他形容不同造型、风格的茗壶”温润如君子者有之,豪迈如丈夫者有之,风流如词家、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者有之”,因个人欣赏角度不一样,只有对茗壶“深爱笃好,然后始可与言斯趣也”。他认为“知理而不知趣者为下乘,知理知趣是为上乘”。他认为鉴赏茗壶只注重实用性而不注重艺术性是“下乘”,而只有坚持知“理”、知“趣”,即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才是“上乘”;对于“真赝”的分辨他认为“不可以不辨”,但要提高鉴赏力,“具眼者能辨之”,只要“善用意”即用心观察就能提高分辨能力。

紫砂陶作为一门艺术历经几百年、几十代人的智慧劳动,是人类生命和智慧的延续。几千年智慧的结晶,蕴成了一个绚丽而引人入胜的紫砂世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紫砂陶是中国陶艺家族中的后起之秀,它在萌芽之日起,就散发出泥土的芳香,透露出勃勃的生命力,渐而开放成陶艺园中的一朵奇葩。紫砂工艺,是先人留给我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紫砂艺人已经将其发展成宜兴的一张个性名片,在国际的舞台绽放东方文化的幽婉光芒。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浓厚的陶瓷文化,奠定了宜兴的陶都地位,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1] 《紫砂·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全集》吉林出版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紫砂陶原矿砂土
4月份全国铁矿石产量同、环比双降
6月份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9871.1万t 同比增长9.2%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张福荣原矿彩釉作品欣赏
饱和砂土地层输水管道施工降水方案设计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原矿土钻井液室内评价与应用
龙之中华 龙之砂土——《蟠龙壶》创作谈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