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言壶》刚柔并济的中和之美
2015-08-15倪婕
倪 婕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近百年来,紫砂是人们最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都将紫砂艺术视为陶冶情操、丰富意境最独特的方式。紫砂艺术是内藏丰富的,它不拘于器物的形式而吸收其设计风格和特点、元素等,经过艺人的智慧的思考和实用性的创作,借鉴文化思想和艺术语言变成了紫砂本身的艺术形式。紫砂是源于生活的创作,艺术气息极为深厚。创意设计由于个人风格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不同,其创作的壶都有其个性鲜明的特征,造型之奇,巧夺天工,令人观之赏心悦目。自古以来,紫砂艺人创作了各式各样的纷繁壶型,能被历史肯定、为人们称道的作品,比如是集“雅”、“朴”、“简”于一身。紫砂艺术是传统民间工艺,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因茶文化的发展而丰富,这个文化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它的手工含量,是人类亲近自然的本质体现。
紫砂创作源于生活,并终将回归生活。大千世界,一草一花一木,一颦一笑一叹,都会成为艺术家百转千折的艺术个性。紫砂壶在发展过程中,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形态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个时代的紫砂艺术对于后来的紫砂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代的紫砂艺术注定要在前一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因材施艺,各行其是,紫砂有着自身的风格。紫砂原料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紫砂壶品和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属性。紫砂虽然没有其他工艺美术品这样深厚的文化作依托,也没有其他文化这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紫砂的文化历史不过短短数百年,但是紫砂如玉,可赏可玩,怡情怡性,却是无可比拟的。
紫砂的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的造型中借鉴,从石器、陶器、玉器、商周青铜器、秦砖汉瓦、漆器、唐宋瓷器等等工艺美术中提取元素,把它转化成自身的艺术形式。不管是何种富丽堂皇的文人风气,在紫砂的艺术世界里都可以转化为古朴、雅致的艺术风格。紫砂壶的实用,因材质的特点,表现出一种其他器皿所无法企及的优点。紫砂茶壶的传统手工制作,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项特别的工艺和文化内容,也是最有价值和最值得重视、传承的内容。它成型于农业文明时代,经历代艺人的传承、发展而成为一套完备有序的手工技艺,充分体现了紫砂艺人的聪明才智和多彩多姿的审美情趣。
《禅言壶》壶身之线、面,精致细润,骨肉亭匀、珠圆玉润。作品遵循气韵规律,使“形、意相融”在该作品上得到充分体现,呈现出紫砂壶艺较高的美学价值。线条简化但寓意丰富, 壶身容量恰当,蓄势待发,壶把端拿舒适,壶嘴出水顺畅,壶钮开启自如,让品茗沏茶得心应手,把玩这精美的紫砂壶,不仅愉悦身心,更觉百玩不厌,让人珍爱,从而赋予了壶艺作品丰富的形态和特殊的意蕴。《禅言壶》色泽沉着没有火气,在柔和的弧形中隐含着棱角的曲张,呈现一种中和之美。气质古朴憨淳,清逸隽秀,造型柔美优雅,整体大方素净,于优雅里流露一方正气,真正达到了刚柔并济的艺术效果与思想境界。
《禅言壶》在市场上有着极大的艺术价值,多在中高档位。上等的紫砂泥材质,协调统一的壶身,匠心独具的造型艺术是考量一把优质紫砂壶最重要的因素。现在紫砂工艺又继续在早期砂器基础上不断地承袭与发展,将紫砂艺术推向更臻完美的境界,实乃当今收藏家所乐见。
紫砂壶在中国陶瓷艺术中是出类拔萃的,谈及紫砂的造型和艺术及其文化,都是历代工艺品无可比拟的,紫砂的变化在历代艺人的努力下,越发多姿多彩起来。紫砂的文化和艺术无论如何变化、发展,都要遵循着紫砂的功能性,另外紫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代传承中,紫砂被赋予了深厚的含义,引起人们共鸣。《禅言壶》正是秉承这一传统,清雅之中但见新颖独特,主题紧凑,壶韵饱满,实为好壶一把。
[1]房暗星《中国砂壶鉴定简述》,台湾《壶中天地》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