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逸趣横生——《素桃壶》壶艺鉴赏
2015-08-15鲍峰岩
鲍峰岩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作为“朴素天下而莫能与之争美”的大俗大雅艺术,正沿着文化大道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紫砂界的大师名人们,用心智和深情,正在续写紫砂历史,开创新的辉煌。宜兴紫砂自发现以来,便承载了不同时代的人文特点,只因其艺术与质地的不朽性成就了有价值的把玩佳品,或收藏珍品。而真正关注一把紫砂壶,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应该是得体大方,古朴雅致的形态,鲜明独特,个性张扬的创意,这种视觉美,便来源于造型艺术。
紫砂壶是中华传统手工艺制品中的一朵奇葩,即使形象万千亦不失个体风韵,小小砂壶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大气磅礴、摄人心魄,有一种“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的雄健与温雅。紫砂陶艺是在各道工序中凝结着陶艺工作者的心血而成。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必须能充分展现出其美学价值,成为艺术的语言和载体。
一个造型有一个造型的气度,作品的气度,亦包含着作者个性的表现和作者风格的体现、气质的体现,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有的对造型气度的欣赏干脆拟人化,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纵观造型的型、气,构成造型美,给人以先入为主的选择。
一把小小的茶壶包容了诗书画印等文化艺术,历代文人对紫砂壶的吟咏从未停歇。大学士苏东坡的老师欧阳修的诗里面就很明确地写到:喜供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苏东坡自己更是“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管到哪里,都带着砖炉、石铫,兴致来了,随时架火烧茶。湖北襄樊的米公祠里面有一幅很大的对联是米芾的真迹,上联是:阳羡春茶瑶摇草碧,下联是:兰陵美酒郁金香。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徐渭在《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中写道: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灺一灯。合向吴侬彤管说,好将书上玉壶冰。
在笔者的作品中,灵秀的自然风光是其主要的内容,得益于常年的山林生活,他的紫砂花器总能表现出事物蓬勃的生机。《素桃壶》,是润泽光滑的紫砂圆器与桃的结合。平滑的嵌盖和壶身融合成了一个略扁的球体,外扩的壶腹有如充满了生命的张力,显得神气十足。底部一圈壶足,使得壶体具有跳动的活力,又使其站立地更加稳妥。粗壮的桃枝圈成的壶把上伤痕累累,形象生动自然,而且从上到下,具有粗细的变化,更加显得灵动。壶身上伸出的新鲜水润的桃子就成了壶嘴,桃柄贴着壶身,几片在风中摇曳的桃叶也随之装饰着壶身,壶钮和壶嘴遥遥相对,也是带着数片叶子的嫩桃卧在壶盖顶部,它那小巧玲珑的形态惹人怜爱。飘摇的树叶,让静止的紫砂壶立马有了活泼的动感,整个壶体动静结合,逸趣横生。丰润的果实,一股清秀灵雅的自然气韵扑面而来。
紫砂壶不仅具有独特的功能效用,更具有欣赏收藏的价值。紫砂壶是“世间茶具称为首”的泡茶器皿,它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相对的统一,内容适合、触觉舒服、形体完美。在工作之余,喉底回甘之时,消除疲劳和烦恼,欣赏晋唐之风、名山秀水、园林的意境,又是何等的文雅。
紫砂艺术作为特定的地域文化,影响深远。古往今来的民间艺人和工艺师们薪火相传,见证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我们站在先人的肩膀上发扬紫砂文化,在继承先人的艺品、艺德的同时,更应该不断开拓新的道路,勇攀新的高峰。因此,现今的制陶人应该做的就是“发扬经典,创新突破”。我想,这正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紫砂艺术方向。
[1] 陆浦东《五色土》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