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冲矿选矿工艺设备优化与改造生产实践
2015-08-15赵大庆
赵大庆
(马钢集团桃冲矿业公司,安徽 繁昌241233)
桃冲矿是马钢集团公司所属矿山企业,2004年原矿处理能力达到65万t,生产铁精矿12.2万t/a,粉(块)矿25.8万t/a,铁精矿品位55%,粉(块)矿品位48%。该矿是有着60多年生产历史的老矿山,近几年来不断对选矿工艺设备进行优化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矿石性质
桃冲铁矿属中、高温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于黄龙灰岩、矽卡岩与栖霞岩之间,矿石自然类型分为方解石型镜铁矿、石榴子石型镜铁矿和钙铁辉石型镜铁矿三种,以方解石型镜铁矿为主,矿石结构主要为条带状和致密块状,次为浸染状和斑杂状。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镜铁矿、穆磁铁矿,其次为假象赤铁矿、磁铁矿、少量菱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石榴子石,其次为钙铁辉石-透辉石、绿帘石、阳起石、透闪石、白云石等。
2 工艺设备缺陷
桃冲矿井下开采出来的矿石经过粗碎-洗矿-中碎-双层振动筛,-60mm+16mm进入磁滑轮分选出块精、中矿和块尾,块精经细碎直接生产-8mm的粉精矿产品,中矿经细碎-15mm和双层振动筛下-16mm粉矿进入主厂房入磨入选。近年来,该矿由于井下开采难度增大,出笼原矿性质和品位波动很大,现行的选矿工艺和设备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加上进入主厂房入磨入选的粉矿大都是难磨难选的低品位矿石,造成主厂房生产成本增加,精矿质量不合格,尾矿品位升高、金属流失现象严重。此外,该矿许多设备是50年代的老设备,能耗高、效率低,所以急需要对选矿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
3 工艺设备优化与改造
3.1淘汰落后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桃冲矿主厂房选别工艺流程原为一段闭路磨矿、弱磁—摇床联合选别流程,由于摇床占地面积大、耗水量多、难于操作维护,2000年该矿与马钢规划院攻关试验,用中磁机取代摇床获得成功,用2台ZCN1050×1500中磁机采用二段扫选工艺取代了20多台6-S摇床,生产中提高了精矿品位2%、金属回收率6%。2002年用1台美卓GP100高效细碎机取代2台PYD1200圆锥细碎机,使碎矿效率大幅提升,年节电70多万kWh。2005年对洗矿设备进行了改造,用1台ZKR1637直线筛取代2台槽式擦洗机,洗矿效率由44.23%提高到了68.32%,入选矿石的含泥量大大降低,不仅减轻了维修工的劳动强度,而且每年可节约洗矿成本10多万元。2009年用美卓C110型粗碎机取代老式PEF1200×900粗碎机,不仅效率提高、维修劳动强度减小、破碎比增大,而且年可节约生产成本20多万元。
3.2增设粉矿抛尾工艺,改善入磨入选原矿性质。2000年,经过对入磨物料考查分析发现,原矿中含有一定量已解离的废石和贫连生体,如能在入磨前预先抛弃部分尾矿,则可以提高球磨入选品位,减少入磨量,并改善矿石的可选性。该矿与马钢规划院合作进行了“-15~0mm粉矿磁滑轮抛尾可行性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采用CTDG0810N永磁干式磁选机,磁滑轮皮带表面平均场强为0.2T,磁包角为169度。在入磨前增设磁滑轮预选工艺,预先抛掉品位为16%以下的尾矿,并遵循多碎少磨原则,将细碎闭路筛孔尺寸由15mm降为12mm以减小入磨原矿粒度,每年可降低铁精矿生产成本200多万元。
3.3优化中磁机工艺参数,降低尾矿品位。2005年以来,随着井下出笼原矿性质的变化,选厂尾矿品位比以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06年全年统计表明,在入选品位31.44%的前提下,仅取得精矿品位55.17%和尾矿品位18.66%的选矿指标。为此,该矿于2007年委托天源科技有限公司对二段扫选中磁机进行了磁系优化改造,改造后的中磁机筒表平均场强仅提高62mT,但距离筒表20mm和38mm处的平均场强却分别提高了137mT和139mT。分选区平均场强的提高,为弱磁性矿物的充分回收创造了条件,改造后尾矿品位降低到16%以下。
3.4优化分级方式,提高分级效果。该矿主厂房球磨分级设备原采用的是螺旋分级机,其分级效率低,维修劳动强度大、生产和维护成本高,严重影响磨矿效率和选别指标。该矿采用按矿物粒度分级比按矿物密度分级效果更佳技术,用分级效率高,重量轻、维修劳动强度小、生产和维护成本低的BTS1836型直线振动筛取代FLG1500型螺旋分级机,改造后磨矿效率提高15%,精矿品位提高1%,每年可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80多万元。
3.5高效利用尾矿,实现无尾矿选矿。多年来,该矿主厂房每年排出的20多万t尾矿都是通过三级泵站输往拐冲尾矿库。近年来,随着坝面标高的日益上升,尾矿库的服务年限越来越短,有效库容将不能满足矿山生产需要,而另行建造尾矿库所需费用巨大。面对这一难题,该矿结合当地水泥生产需要大量铁质校正原料的实际,积极开展尾矿脱水综合利用技术攻关。采用尾矿粗细粒级分离、尾矿浓缩和高浓度输送技术对尾矿进行处理后,再利用BST-42m2陶瓷过滤机、KZG300/1600-U快开式全自动隔膜压滤机对尾矿进行脱水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全部干尾矿作为水泥原材料进行综合利用,真正实现了矿山的无尾矿选矿生产,确保了尾矿资源的高效利用。
3.6降低浓缩池溢流浓度,充分利用生产循环水。由于过滤机给矿浓度的技术要求,选厂尾矿经φ24m浓缩池浓缩后必须大于55%的浓度才可输送到过滤机进行过滤脱水,所以尾矿高浓度输送的要求使得浓缩池溢流浓度升高,出现溢流水“跑浑”现象,不利于生产水的循环使用,还会造成细泥入库影响尾矿库的安全。该矿选厂积极探索采用新型高效环保型絮凝剂作为浓缩介质,使细粒、细泥产生絮凝沉淀,加快细粒、细泥沉降速度,并对絮凝剂使用技术参数进行确定和优化,解决浓缩池“跑浑”现象。通过添加聚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等作为絮凝剂的沉降试验对比,决定采用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并对絮凝剂加药量进行确定,通过试验,最终确定絮凝剂加药量为50g/t。加药后,浓缩池溢流浓度由5%降到0.4%以下,采用絮凝剂有效降低了浓缩池溢流浓度,溢流水完全能够满足选厂生产水的水质要求。
4 下步改造思路
4.1桃冲矿选厂铁精矿品位55%左右,品位较低,销售价格不高,还经常出现低于55%的品位,产生质量异议,降低销售价格,造成精矿生产成本高。可考虑增设铁精矿精选作业,精选用磁选柱能分出铁精矿中的连生体,提高铁精矿品位2~7个百分点,还可降低铁精矿中硅、硫、磷等杂质的含量,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4.2由于目前桃冲矿井下矿石性质变化很大,选厂弱磁—中磁工艺流程已经不能适应弱磁性矿物的选别要求,选厂尾矿品位16%指标远远落后于同类矿山的水平,所以选厂上强磁设备已经迫在眉睫。另外,该矿80年代闭库的海冲尾矿库资源丰富,尾矿平均品位在19%左右,尾矿库库存尾矿90多万t,在先进的强磁设备不断涌现的今天,尾矿库中尾矿回选工作可以着手考虑,这项工作同样需要强磁设备的支撑,这对提高选厂金属回收率,减少金属流失,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矿山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5 结语
桃冲矿对选矿工艺设备的优化改造过程,不仅改善了选别技术指标,而且还提高了设备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涌现,通过不断对选矿工艺设备进行优化改造,是一些老选厂改善技术经济指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