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海防务联合采购:越南和菲律宾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改善领土防御

2015-08-15

南洋资料译丛 2015年2期
关键词:专属经济区领土防务



南海防务联合采购:越南和菲律宾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改善领土防御

[新加坡]梁同纳*

*作者系南洋理工大学拉惹热南国际研究所附属单位——防务和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4年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海监船只保护下,在越南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水域部署钻井平台。此前,中国于2014年3月试图阻止菲律宾为驻守仁爱礁的海军陆战队提供补给。因此,凭借推动其区域军事优势的经济发展,北京决心实现兼并南海及其领土的计划。

尽管越南和菲律宾海军相对于中国处于劣势,但无需为此在主权遭遇蚕食时退却,从而最终放弃其专属经济区及两国对南海的领土主张。实际上,越南最近已经取得俄国的基洛级潜艇,并订购荷兰的西格玛级轻型护卫舰。而菲律宾则为改善其海上投放能力,获得两艘前美国海岸警卫队的持久警卫舰(high-endurance cutters)。当然,两国还需要启动更多工作平衡中国在南海部署海监船舶的行动。

保护专属经济区的成本可行化

正如保卫陆地不能缺少步兵,警戒和影响水域则不能没有航海设备。为了适用“占有构成法律的十分之九”原则,河内和马尼拉必须向各自的专属经济区投放足够的力量存在,以便其能够无视北京的九段线目标,推动两国的法律主张成为法律事实。

因此,就主权争议而言,重点不在于拥有几艘技术先进的战舰。因为干坞修理和非海上行动试验需要,这些战舰无法对所有专属经济区进行常年巡逻。相反,关键在于部署大量巡逻船舶或者快艇,以实现专属经济区执法力量存在常态化。北京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在南沙群岛附近水域部署中国海监船。如果菲律宾和越南期待坚守南海水域,也需要提升其海洋能力。

但是鉴于两国防务开支有限,任何大规模采购巡逻船舶工作都必须符合经济节省的需要,这也导致两国有可能模仿欧盟在龙卷风战机和欧洲战机时设计的联合采购项目。

20世纪70年代以及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英国、德国和意大利首先共同开发龙卷风战机,而后,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开发欧洲战机。这类联合战机项目不仅有助于各国分摊开发成本,更重要的是,也制造了足够的标准化战机,从而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更可行的单位成本。上述做法因此也可以部分适用于菲律宾和越南可能进行的共同采购。

(1)建立标准化船体并向政治可靠、愿意提供可行报价的第三国购买船员装备,这类国家还应当拥有能够以合理成本建造船舶的成熟船舶工业,从而能够满足大规模订单,比如24艘船。就此,日本是可能的候选国家。

(2)向寻求平衡中国地区霸权的国家联合采购通用推进器和发动机系统。这类采购能够获得量化折扣,并且基于政治原因获得有利价格。美国和日本为潜在货源。

(3)联合采购非安全敏感型航海系统,并搭配武器基座,从而能够安装越南和菲律宾适用的通用重机枪。这类设备同样可以来自考虑提供政治性大规模折扣的日本或者美国。

完成上述基本建设以后,河内和马尼拉可以拿走各自的舰艇份额,自行装备雷达、通信、自动武器、火控系统一类的敏感部件,甚至配备潜艇探测声纳一类的更高级别能力。如果所有工作能够完成,这将成为越南和菲律宾强化其海军辅助能力的可靠预算方式。

无形利益

改良的越南和菲律宾巡逻船舶将提供有形利益,比如强化专属经济区监控和直指各类海上违法行为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对中国的侵入。但是,其无形利益更为重要,其中包括改善东盟内部的防务外交关系。这首先将来源于更紧密的双边军事合作,其中联合采购势必产生推动作用。此外,还有助于两国就南沙群岛最终势必走向共享的主权争议提供暂时的妥协,从而避免两国之间未来的领土争端;最后还将提高菲律宾的能力建设信息,不再依靠公开的捐赠提高其海上能力。

(原载外交官网)

随缘编译

猜你喜欢

专属经济区领土防务
国防小课堂 领土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我国与邻国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共同开发刍议
我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海域管理弊端分析
欧盟推出“史无前例”的防务计划
析印度尼西亚解释和运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合法性与缺失
《陌生领土》:考验还是幼稚
应该知道的专属经济区的那些事儿
中法战争对台湾防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