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红彬的“致富公式”
2015-08-15王东江
□ 王东江
在四师七十九团四连,提起栾红彬,没有一个人不由衷地翘起大拇指的。这个2010年7月来自中原大地的河南新职工,通过兵团这个“大熔炉”的锻造,正一步一个脚印地由一个老家的餐馆老板,演变成顶呱呱的兵团职工,4年多来汗洒伊犁河南岸四师这块最年轻的土地,用勤劳和智慧在戈壁滩上一笔一划书写着平凡的人生,连续四年被评为连队个人致富模范。
2月1日上午,笔者见到了即将回老家省亲的栾红彬,和他进行了一番促膝长谈。一提起土地给他带来的财富,这个脸膛黝黑、浑身质朴、饱尝了土地酿造的甜蜜的汉子,如同竹筒倒豆子,毫无保留地向笔者传授起他的“致富经”。有趣的是,栾红彬从抽屉里翻出一支笔,像教授学生一样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起来。他迅速地写出一个等式:财富=50%实干+30%敢干+20%巧干。这里,我权且把它称作栾红彬的“致富公式”。我这个走出校门已20年的学生,在这个兵团农工家里,补了一堂“关于人生与财富”的教育课。
实干:“致富公式”中的着重
“栾红彬是四连的实干家。”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从第一年起,这个黑皮肤的中原汉子便引起了大家的关注。2011年4月,四连在戈壁滩上开垦出第一块葡萄地。当时我们的任务是填平施肥沟,每人每天5行。这个任务可不轻松,一人一把铁锨,从地的这头向150米距离的那头填起。沟深50厘米宽50厘米,两步就是一方土,没干完一行,大家已是气喘吁吁汗透衣衫,浑身的骨头跟散了架一般。人们惊奇地发现,每天最早完工的都是一个操着浓重河南口音,衣服浸满汗渍的黑脸汉子。点名的时候,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栾红彬。
栾红彬的葡萄产量三年蝉联连队冠军。这里面固然有很多技术方面的因素,实干,是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项。从葡萄上架到葡萄着色,管理中最重要的两个月时间,栾红彬夫妇起早贪黑拴在了葡萄地,中午顶着烈日啃一口干馍喝一口凉水。脸上晒脱皮背上起白泡,没雇一个工,愣是把22亩葡萄园搞成了连队的示范园、样板园。“一亩园顶10亩田,说的不光是收入,辛苦也在其中。”栾红彬深有感触。
说起种葡萄,栾红彬最有发言权,“一分辛劳一分财富,我的葡萄为啥产量高收益好,这里面有汗水在增重。”这不是栾红彬矫情,付出多少心血,滴下多少汗水,土地是公正的见证,它不偏袒任何人,也不亏待任何人。
敢干:“致富公式”中的侧重
“胆量,是财富积累过程中的酵母。敢干,当然不是不动脑子的蛮干。世上没有十成把握的事情,只要有六七成把握就要去做。机会成熟了,机遇可能就没了。”谈起胆量,栾红彬如是说。
种地,谁都知道栾红彬胆大,敢干。2014年4月26日那场大风,把栾红彬和伙伴合种的600亩甜菜一扫而光。面对如此大的打击,人们猜测这一回他应该偃旗息鼓了。没想到第二天风稍停,栾红彬就出现在残膜乱飞、滴灌带横七竖八的田地里。他决定在风毁的地里复播玉米。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亲戚朋友都劝他慎重些、慎重些,弄不好会败家的。而他却说:“我已经很慎重了。如果我就此罢手,百分之百的亏定了。复播,还有翻盘的希望。有个希望揣在怀里,心中就有一片温暖。”天公不负苦心人,秋收后,他的玉米收入不但填补了甜菜的亏空,还有3万元的净利。
“选准了目标就要大胆地去干,瞻前顾后成不了大事。”近似这样的话虽不是栾红彬的首创,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阐明了一个真理:财富往往握在果敢者手中,观望者手心里只能捏着一把虚汗。
巧干:“致富公式”中的倚重
“栾红彬的活不但干得好,而且干得巧。”这句话,已经成为四连广大职工群众的共识。“巧干不但省力,还能成倍地提高工效。最重要的,我在不断生巧的过程中锻炼了智慧,总能从一些难题中悟出‘易’来。”栾红彬说得一点不假,笔者和他是好友,经常一起干活,就多次见他化繁为简,删繁就简。我有时佩服得五体投地,称他把好多事“化腐朽为神奇”。
我们的玉米地是滴灌,由于用的是河水,总有些杂质(比如杂草、废薄膜等)把支水管堵住,造成滴灌带不滴水或滴水慢。我每一次都是一个个用手捏,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堵得多了,常常就忙得焦头烂额应付不暇。栾红彬知道后笑我脑子太原始,不知找症结。他每次浇地时总是事先解开主水管末端的开口,把淤积的杂质冲刷干净,这样支水管就不轻易堵了。难怪他一人浇60亩地轻松自如,我浇40亩地还手忙脚乱。就这一点小发明,使我再浇地时也能轻松对付,我对他充满感激。你能不说“一巧胜百拙”吗?
“动手之前先动脑,窍门就在眉头一皱之间。”巧干,使栾红彬的财富积累变得不再是艰辛的跋涉,而在“近水楼台”就不费力地将财富搂在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