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循环经济会计问题的研究
2015-08-15昆明理工大学向敏
昆明理工大学 向敏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以“不可再生资源大量投入、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的方式作为工业经济的生产经营模式,这是一个很难有效循环的状态。换言之,就是在资源开采、产品生产、废弃物排放等方面都是将资源进行一次性利用,唯一不同的就是不再大量浪费资源开采。与人们的需求相比,这很明显还存在很大的一段差距,因此应该针对资源短缺的现状谋求一个更为有效的解决对策,而循环经济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类似于经济发展情况,以往企业被看作是单个独立系统而运用于传统的会计研究中。换言之,仅从企业运营以及财务状况进行考虑,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考虑不周到。但是,过去那种会计理念因为循环经济的诞生而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1 循环经济的生产背景
循环经济这个理念最早来自于美国科学家波尔丁的提法,其是指把飞船中的资源使用后回收再利用,以资源循环的方式延长其寿命。地球经济系统就好比飞船,地球生命只有依靠资源循环的循环经济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实际上就是生态经济,它遵循生态原理与经济规律。换言之,社会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要对生态环境进行考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生社会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将上个生产中的废料当作下个生产过程的原料,让诸多关系紧密的生产能够实现环状组合,使生产过程中的废料最大限度减少。它主要是注重社会物质的循环利用,尤其看重循环以及生态效率,资源被反复利用,在生产、流通、消费中节约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在生产消费中让资源、能源消耗尽量降低,并通过反复利用来变废弃物为资源。[1]
2003年,我国开始推广循环经济,当前,我国不少企业与行业都具备了循环经济技术,但是却没有高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发展动力。会计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的联系,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得会计核算监督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循环经济会计由此应运而生。
2 循环经济会计特点
2.1 循环经济会计假设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社会生产与再生产活动,它的特点就是高效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故而生产与再生产中的整个过程都应该将全部可利用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物质代谢、共生的关系将产业链进行延伸,让过去的资源消耗型经济朝生态资源型循环利用经济方向发展。所以,假设循环经济会计存在延伸,就是说通过存在的假设来赋予新的含义,增加新的假设项目。
2.2 循环经济会计对象
自然、环境、物质资源在循环经济中存在资产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体现会计主体。所以,会计核算的新对象形成是在企业环境资源、环境问题导致的外部不经济性情况下产生的。循环经济会计对象应该符合循环经济特征,并作为生产中的资金运动,关系到了资源减量、生态环境、持续利用问题,而且还涉及了应该保护且能够保护的,关系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等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2.3 循环经济会计核算
因为循环经济的出现,企业自主创新中的运营管理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当前的会计体系因为绿色会计、环境会计等理念的出现而有了本质上的改变,具体来说,为了全面改革会计体系,就需要从上述理论中的资产、负债、会计核算体系、收益等诸多方面着手进行。深刻反映环境、资源和相关生产方式是企业经营中必须要遵循的最重要的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既要认真对待实际产生费用,又要严肃对待环境资源责任。故而企业循环经济会计的本质问题就是对核算方式及流程进行创新改革。过去,会计核算主要是针对资产、收益、利润增减、负债等会计要素来进行,但是关于企业资源、生态环境、环境废弃物等的确认、计量、记录之类的工作监管却不够。在相关的资源与环境会计核算中,企业管理费没有科学反映循环成本,只是包括了绿化和排污费用项目,因而不能科学反映环境管理活动,对存在的及暗含的环境责任、风险没有进行有效的披露。循环经济会计核算一定要与企业会计制度、准则一致,将企业资源使用的再循环利用及减量化、生态环境活动、循环经济会计政策绩效等作为核算内容。
2.4 循环经济会计信息
真实、准确、全面、公平、透明是循环经济会计信息应该遵循的披露原则,由于会计对象、会计内容等多个方面改变较大,信息披露还要涵盖货币与非货币计量信息、综合性文字叙述信息。委托方和别的利益方对企业这个受托方的履行责任情况进行报告审核就是会计信息披露。投资人、金融机构、民间组织、政府管理机关等都属于循环经济受托方,这远远超出了传统会计范围。所以,企业在披露传统会计信息的同时,还应该在对象上延伸到债权人、管理者、员工等社会公众,既要披露财务指标,还要披露非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的范围涉及企业资源的再循环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循环经济会计政策等信息的实际成效,这样才能够使信息披露更加全面、准确、符合实际。
3 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会计
3.1 增加会计对象,扩宽会计科目
循环经济会计必须要涉及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科学核算、控制企业的资金活动。具体来说,要确立以循环经济负债、循环经济损益、循环经济流动资产、循环经济所有者权益为主要会计要素的循环经济会计,确立“循环经济负债+循环经济损益=循环经济资产”的基本会计等式。另外,将循环经济中的各种资产科目增设在资产中,比如循环无形资产、循环固定资产等。将治污专项基金、循环负债等科目增设在负债中,把循环资本科目增设在所有者权益中[2]。而在收入要素中,既要涵盖传统经济收入,还要涵盖循环收入以及通过环境资源改善获得的收入,比如已取得的社会、自然环境资源等。而把废弃物回收之初、自然资源成本、环保支出涵盖在费用中,将社会成本、循环成本等科目增设在成本中。
3.2 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循环经济受托责任涵盖了社会责任、经济责任,主要就是重视社会的环境、经济效益。企业责任应涵盖法律法规、社会大众要求承担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责任。企业应该以社会视角去衡量自身效益,经营成果也应该挂钩社会生态效益,对于根据循环经济要求的有效决策信息应该以会计报告的形式提供给政府管理机构、投资人、债权人等与环境利益有关系者,这些要求包括了设计的理性投资贷款、受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情况等。
3.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的人均资源非常稀缺,因此对自然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就显得至关重要,必须要让人和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利用法律法规的完善来让企业承担起对社会及他人造成的破坏生态环境的责任,也叫做经济外部性责任。我国需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比如认真研究日本循环经济会计法律法规机制。尽管我国已经相继颁布实施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法》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但是还是需要不断在此基础上对设计循环经济会计的法律框架、专项法律、综合性法律等法律体系进行完善。通过法律来强制要求必须规范相关循环经济主体的会计行为,以便于我国的循环经济会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4 全面创新循环经济会计管理方式
政府应该多加支持与鼓励企业创新融资,并提供一定的优惠,多出台创新政策。例如,对于循环经济股票、债券等可以优先发行,政府为其提供绿色财政补贴,实行政府绿色采购,减免所得税。通过技术商品化资源的回收利用,或者通过成立专门的开发性项目来推动对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分离、回收再利用技术。而企业也必须创新会计管理,科学地对会计内容、会计项目进行改进。在会计支出核算中,不但要考虑环境费用,还要将循环负债计提到会计支出中,形成与预提费用作用相同的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基金。为了不让计提循环负债对国家财政收入造成减少,也为了不让企业隐瞒利润,应该通过权责发生制的方式把计提循环负债费用计入会计利润核算中,就是说在核算所得税时,这笔费用需当成税前费用处理。以利润分割的方式处理企业所取得的利润,换言之,就是根据比例来分割企业利润与资源环境收益,将资源环境收益纳入国家专项资金管理中,倡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会计[3]。
3.5 加强循环经济会计理论研究
多个理论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循环经济会计这种边缘性学科,由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独特性,且设计的理论范围很广,而传统会计又很难适应。比如,循环经济涵盖了生态经济学理论、环境学理论、资源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社会成本交易理论、绿色GDP核算理论及和谐发展理论,又包括哲学、逻辑学、经济学、管理学、数学中的部分相关理论。虽然我们已经对循环经济会计理论有了深入的研究,不过还并不十分完善,而且相互之间的理论融合深度还不够,所以在循环经济会计研究中很难提供足够多的支持。另外关于循环经济空间理论框架、信息披露、核心内容等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所以,总的来说,还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完善,故而政府必须要在这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给研究者们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支持,才能让循环经济会计理论发展得到质的飞跃。
4 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利益是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在资源的再利用过程中必须要实现经济循环利用。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循环经济会计应运而生。企业要想从循环经济发展中实现成本效益,就要做到正确核算,对循环经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科学核算,只有这样才会真正体现循环经济的根本理念。信息使用者因为循环经济会计的出现而能够获得更为有效、准确的循环经济会计信息,它也能够为企业的资源及能源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决策保障。
[1] 任英阔.浅析循环经济会计的必要性[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3).
[2] 殷勤凡.循环经济会计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3] 李恩柱.循环经济会计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