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2015-08-15罗海燕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中学教学模式体育

罗海燕

(秦皇岛山海关第二中学)

随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竞争环境,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式、新任务,需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满足教学的需求。在新教学模式的要求下,需要全面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观念,必然要求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鉴于中学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学期间作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期,中学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由此,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成为当下体育教学的重点,这也是素质教学的重点。各个中学要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遵循“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搜集学校的个性信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取向,充分挖掘学生能力,促使学生个性良好发展,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进行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个性的科学定义

“个性”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Personal”,在拉丁语中,Personal 起初译为演员表演时所佩戴的面具,后来进行泛化指演员,演员所代表的形象具备一定的个性,由此衍生出“个性”一词。各个学科对于个性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就心理学而言,个性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这种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意识倾向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就哲学而言,个性具有遗传性,代表者个体的行为特征。这里笔者将个性定义为:一个人在思想、性格、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这种综合体使个体间具有相互独立性,特质通过认知能力、情感表达、意志行为等不同方式进行表现,这些特质受遗传、教育、家庭教养方式、早期童年经验等多情况的影响。在多方面的影响下,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任何人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在个性的需求下,产生不同的认知方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的开展。

二、中学体育教学和学生个性的关系

(一)针对学生个性需求进行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个性受遗传、教育、家庭教养方式、早期童年经验等多个情况的影响,个性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环境和实践的影响,进一步形成的。在大学期间,学生个性还不是很稳定,作为个性发展的关键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后天多种影响的因素下,教育因素起主导作用,通过后天体育教学可以更正个性中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传统教学的模式下,教师忽略学生的个性需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统一的授课,只为单纯为了教学目标忽略了教学的意义。在教学改革的影响下,各中学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改革相当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要求下,就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正所谓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富含多种方法,通过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有效的培养。因此,中学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二)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的促进作用

中学体育教学多种多样的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体育教学无论在方法还是内容上,都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模式不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变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教学环境下,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和魅力,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优良的个性,消除在文化课学习中的学习压力和疲惫感,从而有效地避免学习压力下的不良心理问题。第二,鉴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群体中学习人际沟通技巧。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中,需要人际间的相互作用,来开展体育教学,也只有群体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模式下,才能完成比赛和教学任务。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有意识地让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提升沟通的能力,在沟通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个性,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其个性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在完善个性的过程中,证明自身的能力,增加自信,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第三,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通过身体肌肉的感受器接收信息,感受器通过神经冲动,把感受信息传达到大脑,大脑形成对运动的主观认知,这就是所谓的心理感受。体育运动和个性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体育运动可以塑造和巩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心理感受,就会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从而有利于个性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更好的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健康的个性,无论是对于学习还是生活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健康个性是指拥有高效能的创新能力,这是通过传统教学所无法获得的。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指人们在实践经验和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和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个体能动地去认识客观世界;其二,个体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后,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在实践生活中,通过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区别于物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在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采取正确的归因方式进行个性的培养。首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下,把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应该营造一种有利于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氛围,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采取具体特征具体教学的方式,把学生区分开来,有针对性的辅助个性的发展。最后,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爱好不同,所擅长的体育项目也不同,不能因为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不擅长而忽略其他其他方面的发展,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有效的学习,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采取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个性的发展。

(二)优化和完善课程结构

1.创新教学模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因此在开展体育运动时,可以不以班级为单位,采取以个人为单位的方式,进行体育课程的选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不能体会体育运动的精髓,而在新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在进行大量的体育运动的基础上,体会体育运动的魅力,充分了解体育知识和技能。从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考虑学生的需求,培养兴趣,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使其个性的发展。

2.创新课程结构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的课程结构在教学时,指注重填鸭式的教学,传授教学知识,使得学生被动的接收体育教学知识,而没有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传授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在最基本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在满足个性需求的前提下,让学生感受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经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达到主观进行学习的目的。教师应该在现有的结构的影响下,把学习的主体交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创新,提出适合学生需求的课程结构。在合适的课程结构的影响下,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更好地进行团队合作,来完善学生的个性。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以班级为单位,但班级中每个学生无论是个性还是掌握体育教学知识的水平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望,增加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这里笔者将叙述以下两种方法:

1.分组教学法

为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要改变传统的以班级进行教学的方法,采取科学的分组进行体育教学。分组的依据有很多,在这里依据学生的个性需求,采取以性格和兴趣的异同进行分组,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兴趣,把具有大致相同的性格和兴趣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在小组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小组间教学的内容依据学生的兴趣而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能掌握课程设计的密度和每个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运动量,使学生个性和体育锻炼能力都得以充分培养和发展。

2.合作与竞争法

鉴于大多数体育项目的团体性,在团体内进行合作和在团体间进行竞争,都可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而在小组间进行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调动教学活动的氛围,使学生体会体育运动的优点。学生在团体内通过大量的合作,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学的要求;在团体间进行竞争,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处于兴奋状态,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小组成员进行选取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从而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和谐的团体,使学生遵守团体的纪律,为团体争得荣誉,增加主观能动性,提高团体的凝聚力,从而正面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结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展现了人的不同需求,中学学生有尊重、人际交往、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求决定了体育教学中课程的设置形式和课程的内容。鉴于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个性的相关性,在体育教学时,不能采取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在设计课程目标和教学模式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需要和个性发展,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素质,进行素质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设置灵活新颖,有启发性的课程任务,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提高其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观念,为社会输送出更多的体育人才。

[1]杨锋,刘静.我国普通中学体育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2010,(09).

[2]宋敏敏.中学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9,(03).

[3]娄延果,郑长龙.论教学设计对教学行为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03).

猜你喜欢

中学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在多解中学创新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我们的“体育梦”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