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气专业“456”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5-08-15宗成倩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技师课程体系学院

宗成倩

(泰安技师学院)

根据当前职业教育各项改革创新的精神及其方向性要求,我们针对省市经济发展趋势,围绕市场对电气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结合电气专业特点,进行技师学院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开发出符合学生实际,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体现学院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构建了“456”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456”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456”人才培养模式中的“456”是指“4 对接、5 一体、6 结合”。即:4对接——专业培养目标与电气行业需求相对接,专业核心技能与职业规范相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5 一体——学校企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学生员工一体化,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6 结合——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知识与岗位知识相结合,实训过程与岗位情境相结合,专业教学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岗位适应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相结合。学院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上,围绕企业需求办学,贯穿“车间是教室、师傅是教师、学徒是学生、产品是作品”的思路,完善“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高素质电气技能型人才。

二、“456”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山东省新一轮区域发展规划,泰安市将依托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充分发挥区域、产业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这就为我们学院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对市场、专业、岗位的分析,依照知识、能力、态度等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课程内容是层层递进、相互渗透,不管是知识结构体系,还是技能结构体系、人文结构体系,它们相互关联,互为系统。经过论证和实践,我们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构建了电气专业“456”人才培养模式。

三、“456”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以教学质量为根本,深化专业课程改革

1.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质量和水平,我院电气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了内容完善、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科学高效的中级、高级、技师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长短结合,以长为主;宽窄并存,以宽为主的专业课程架构。依据行业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技能大赛标准,确定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以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设置课程,同时将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实现了“4 对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现工学结合的“课岗证一体”和“专业+岗位”多样化的电气专业建设模式,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核心课程、校本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校内实训基地一条龙教学体系。

2.优化课程结构

优化课程结构是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我院电气专业的课程改革,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适应企业需求为目标,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按照“分段倒推递进”的课程路径,设计技能、知识、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结构,确定课程模块,制订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依据能力培养行业人才需求的递进发展过程,确立由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中心的课程模块,形成了多维交互的课程结构。

(二)以提升内涵为中心,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教师是实施“456”人才培养模式的主力军,教学团队素质高低是能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学院构建了“四梯级发展、三维度评价”的教师培养和队伍建设的体系,形成了“教师—双师—骨干—带头人”的四阶梯教师成长路径,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技能、教学和育人能力进行三维度评价。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依托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从相关企业、学校、科研院所聘任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使学院成为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传授技能知识的聚集地。建立国家、省市技术能手、首席技师、有突出贡献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与学院的合作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经过几年的建设,我院现有电气专业专任教师30 人,其中山东省首席技师2 人,泰安市首席技师4 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2 人,泰安市有突出贡献技师2 人,具有高级职称12 人,“双师型”教师15 人。教学团队中有专业带头人1 人,教学能手3 人,校级骨干教师5 人,建有泰安市技师工作站。名师荟萃,高手云集,逐步打造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比例基本适当,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技艺过硬的师资队伍。

(三)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1.构建开放办学格局

学院将电气专业校企合作方案嵌入到学生培养方案之中,制定合作模式、合作内容、考核指标(实习鉴定),达成与市内行业重点企业的深度合作,建成4 个电气专业校企合作基地。在办学过程上,以企业和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为目标,在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制作、教材编写、教师结构、教师能力、课堂教学等环节体现校企合作,建设有效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电气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培训率达到50%。

2.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学院将课堂设置在企业,专业教师现场跟班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和掌握技能,并为企业提供技术和劳动力支持,创造经济效益。通过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电气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实现零距离对接;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可投入一定设备或资金,改善学院实习实训等办学条件,设立学生专项奖学金等,使学生入学就有就业目标,毕业即可就业。

3.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按照“456”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和考核制度以及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制定技能培养方案,依托技能大赛和鉴定考试将实践教学环节合理配置,同时在师资队伍、教学环境、教学经费上予以充分保证,构建基础层、提高层、创新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及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依托一些知名企业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确保电气专业都有相对稳定的、契合度高的顶岗实习企业,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锻炼和培训。同时,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一名学生在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无线电调试工高级组一等奖,填补了我省参加全国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以来,此项目一等奖的空白。

(四)以教学质量为根本,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1.制定教学管理制度

在实施“456”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完善制度为保障,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组织健全、保障得力的教学管理机制,用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考、评”等教学全过程,使教学管理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化,并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保证了教学工作有序有效进行,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同步渐进,专业发展与质量建设齐头并进。

2.健全三级监控组织

根据管理的职能,在校、系、教研室实施三级质量监控。学院负责对全校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活动的监控;系负责对本系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质量的监控;教研室负责本教研室所任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等教学质量的监控。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

“456”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实训情境与岗位场景“零距离”对接,促进了“双证”融通,增强了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学生、家长对电气专业的满意度均达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96%,高质量就业率达97%以上,“双证”率为100%,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影响力。

[1]陈传林.深化医学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必须真正从体系意义上整体把握[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01).

[2]赵莹雪.“工学交替式2 +1”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1,(27).

猜你喜欢

技师课程体系学院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