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中的课文作文例谈

2015-08-15胡礼仁

中学语文 2015年4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月亮课文

胡礼仁

[作者通联: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读写结合,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我国作文教学中也是一条成功的主要经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一种阅读与写作相互脱节的现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语文教材,更好地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这是语文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中学阶段的写作训练,应加强读写之间的有效沟通,善于将读与写结合,相互促进。大量的实践证明,这样不但有利于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也是新课标基于写作要求的核心理念。

课文作文是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方法之一,即通过“写”的方式来“读”懂课文,又以“读”懂课文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它是一种既能培养思维能力又能训练写作能力的高效教学活动,可谓意义重大。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扩大了视野,增进了文化知识,接受了思想情感的熏陶,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从某个方面说,又解决了学生写作中“无米之炊”的问题,可谓一石三鸟。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多数教师关注的是写作知识的传授,关注的是写作技巧的指导,关注的是审题、立意、布局、课篇,但收效不佳,原因是本末倒置,没有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

由读到写,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正途。从读中悟出写作的规律,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这样的读对学生的写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

请看下面一例教例。

[教例]下面是特级教师沈蘅仲教学《林黛玉进贾府》的一个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武汉出版社)

第一个环节:指导学生利用注解、资料自学课文,主要弄清楚:林黛玉进贾府后的活动顺序,并据此编写段落提纲;着重弄清文中介绍了那些人物,哪些人详写,哪些人略写,哪些人是正面写,哪些人是侧面写,哪些单独介绍,哪些集体介绍,然后综合全文,以人物为单位写出人物分析提纲。

第二个环节:指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来分析课文。

拟出下列题目及写作要求。

1.《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这是要求分析林黛玉的性格,作这道题,可以根据课文中描写林黛玉的材料来写:?外貌特点表现性格;?对别人的应对、谈话表现性格。

2.《“劳什子”和“命根子”》

这一题要求分析贾宝玉的性格。“命根子”是贾母等人物对宝玉所寄托的希望,而“劳什子”则反映了宝玉对此的蔑视。教师可指导学生就这一对矛盾来进行分析。

3.《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的哭和笑》

这一题要求分析王熙凤的性格。引导学生抓住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的哭和笑来分析她的性格,一是分析性格,二是分析王熙凤和贾母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质。

4.《心有灵犀一点通——谈宝黛的初次相会》

这一题要求从课文对宝黛相会的着意描写中来分析他们两人在感情上的共鸣。

5.《从贾府一顿便饭谈起》

这一题要求分析“贵族之家”的一个侧面,从而看到封建剥削阶级的奢侈生活。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分析文中表现出来的主奴关系。

6.《从贾府的府第看封建社会的一角》这个题目要求通过贾府府第规模的分析,来看封建剥削阶级的豪华生活极其社会基础。提醒学生注意对贾府大门前的描写,它表明这个贵族之家的后台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皇帝。

《林黛玉进贾府》一课7000余字,但若讲起来,教学时间过长,恐怕师生双方也会索然无味。沈老师这个教学设计相当精彩。六个作文题是极好的“引子”,它牵动着学生自读课文、独立分析课文,它牵动了学生的写作、表达、交流。这个教例具有立体的美感。

通过上述教例,我们不难看出,读写结合中课文作文具有高效、简洁、优美的特点。那么,怎样将读写与课文作文结合?

首先,仿写课文 古人讲作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里的“偷”就是模仿、借鉴、化用。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前有庚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鲁迅先生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其形式和题目都模仿了果戈里的同名作品。写作是要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有适合这种感受表达的现成的形式当然可以模仿,但削足适履地去模仿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仿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的形式。茅盾说:“‘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低形式。”

初学写作模仿是必要的,如学写字、绘画需要临摹一样,目的就是为了学会写。其实任何技能的学习都是这样,模仿之后就进入了创造。写作技能的训练也是这样,以课文阅读学习为榜样,以教师鲜活的示例为借鉴,学什么就训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训练什么,让学生在正确的模仿中掌握写作技能。但是,模仿不忘创造,模仿最终是为了创造。虽说技能是课文中运用的技能,但学生写的内容是他们自己的,思想是他们自己的,这就把创造的因子注入到模仿之中了。

指导学生仿写的方式多种多样。

仿语言:如仿课文句式,遣词造句,仿运用语言的不同色调、不同风格。

仿文体:写什么文体的课文,就指导学生仿写同类体裁的作文。

仿题材:所学课文用了什么题材,从学生实际出发,也仿写相同的题材。

仿立意:课文以哪个角度立意,就指导学生以类似角度立意作文。

仿表现手法:如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可指导学生运用相应方法作文。

[教例]下面是余映潮老师为《端午的鸭蛋》“多向假设”式课文作文活动的一个设计。(《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

假如你是推荐《端午的鸭蛋》的作者,请写一篇课文简介。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你以“家乡的咸鸭蛋”为题写几句话。

假如你是高邮的厨师,请你说说“咸鸭蛋吃法之一二三”。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你以“乐在端午节”为题写一段回忆。

假如你在高邮长大,请你以“童年的端午节”为题写一段抒情的话。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你以“我的鸭蛋络子”为题写一段说明文。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中学生,请你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为题写一段导游词。

假如你是《端午的鸭蛋》的高邮读者,请以“我为家乡而自豪”为题写一段话。

……

上述教例,是以“课文”为素材的作文仿写活动。教师紧扣教材内容,从教材的文体特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叙述人称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去写作,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的仿写特点。

其次,巧用课文 余映潮老师说:“在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课文,它们在语言与模式两个方面闪耀着光彩,值得我们品味、运用。”

教师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以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紧密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双赢的效果。

利用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的形式是很多的,如改写、扩写、缩写、续写等等。

[教例]下面是胡明道老师课文作文《放飞想象》片断实录。(《名师这样教作文》)

师:今天我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短短的一节课,为大家找到一点米,找到一个装米的盆,如果那个盆里的米可以源源不断地挖出来的话,那个盆儿叫什么?

生:聚宝盆。

师:对,聚宝盆,有的同学说聚宝盆有啊:生活、观察呀。对,今天,我们来看看,在“生活”这个大的聚宝盆之外,还能否找到一个可以不断地从里边掏材料的盆。你们一定在心里说,有这么好的事情吗?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试试。

好,清把语文书翻开来,翻到……其实任意的一课都行,今天我们就权且借一课,行!就《社戏》吧。我们先把书搁着,看看待会它能否成为聚宝盆?好,先进行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是保密的,我怎么利用它,暂时还不向外界透露,好不好?现在以四个人为一小组,我给每组准备了一个题卡,大家合作完成。(老师拿出准备好的题卡)每组抽一个,来,你抽一个……祝你好运!

(学生开始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幻灯:早上,我和平桥村一起从睡梦中醒来,出门一看,平桥村的早晨真美呀——)

生9:(读)金色的阳光如同一道道金光闪闪的利箭刺破了黑夜的幕布,生机,开始重现在这寂静的小村庄里。

鸟儿啾啾地歌唱,呼唤着平桥村的醒来,在清绿的河水和深灰的古老石桥的映衬下,一只大篷的白色的帆船静静地卧在那里。岸边是一片金黄的沙滩,沙滩旁便是那一片青翠欲滴的树林。鸟儿飞到那儿,望着旁边那一块块碧绿的豆苗田发起呆。而在田边的那幢幢农房里,家禽们也已耐不住寂寞了,它们发出了一声声啼叫,喧闹着,荡漾着一阵阵的欢腾,隔壁的狗儿听到这些也毫不认输,也“汪汪”地叫个不停了。

在这喧闹之中,人们也行动起来了。他们纷纷走出农舍,走进金灿灿的阳光之中,融入这“青山清水蓝天绿田”之中,有的人在互相打着招呼,谈着今天的农活;有的人在给动物们喂食;有的人拿起了农具,金属之间发出了清脆的撞击声。这一切,都使这个小村庄在异常宁静的环境下充满了生机。农田里,到处闪烁着他们辛劳的身影;白帆间,他们张开大网,准备前行。平桥村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这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早晨,这真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平桥晨曦图”啊。

生10:(板书)最佳色彩奖。

师:(举起左手,数指头)我看到了很多颜色,有金色、白色、绿色的水、绿色的豆苗,也听到了很多声音(举起右手,数指头),有人声、狗的叫声、鸟呜、小溪流水声。好,我的指头都不够了。我想采访一下你,你的作品是个人创作的,还是集体的?

生9:集体的。

师:那你们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么多色彩来描写这一段呢?你去过乡间吗?

生9:在杂志、电视上看过。

师:好,这一组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刺激了我们的感官,又有颜色,又有声音,他们在集体构思的基础上,调动了生活(间接的)积累,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了表达。原来想象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呀,他们给自己评的是“最佳色彩奖”。大家认同吗?

生:认同。

……

师:还有很多同学要展示,我们只好说遗憾了。今天我们可找到聚宝盆了,每学期课本上都有几十篇课文,当练笔没有材料时,这些文章是不是聚宝盆?这就是巧用教材。从我给的题卡以及中期汇报中,你们似乎已悟出了选点的方法,我帮你们归纳了几个方法:(出示课件)

寻找隐点 据情补白寻找略点 启思扩展寻找续点 延情接编

……

好,这就是今天的学习收获,巧用课文,展开想象,发展创造思维,明天的创新人才就在你们中间。练笔,想说爱你也容易。下课。

胡老师的“课文作文”匠心独运,重在一个巧字,即巧用课文。“课文作文”因其对想象能力的凸显,对未知情景的推想,具有独特的创新魅力,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

第三,评点课文 评,就是对作品的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进行品评褒贬;点,是圈点标出所评的词句。

评点课文是把课文当作评价对象来进行写作教学。例如可以写评论,可以对课文的内容、人物及表达技巧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教例]下面是胡礼仁老师《月迹》教学实录的一个片断。(《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第7—8期)

师:课文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河中月”、“沙滩月”,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在你最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中做好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与同座交流自己的体验,谈谈欣赏的原因。

师: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第5段:“满满的”写月亮的满圆;“玉玉的、银银的”写月光的洁白;“粗粗的”写桂树的粗壮;“疏疏的”写枝叶的稀疏;“累累的”写花朵的繁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请同学们注意积累。

生1:第3段“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月亮写活了。

师:把月亮的情态写得很有韵味。

生2:我补充一点。这一段中“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一句还照应了前文。

师:照应了前面什么呢,

生3:照应了前面“盼着月亮”。

师(点头):对。

生4:我品的也是第3段。我把“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改为“深情地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笑声响起。)这就把月亮比作一个美女,她偷偷溜到“我”院里。拟人手法很传神。

师:这位同学的品析也很传神,有创意。

生5:第24段中动词“浮”、“颤”用得好,写出了月亮轻盈的特点,还说明作者童心未泯。

师:品味得非常细腻有感情,老师也受到了启发。

生6:第35段是本文的寓意所在。这月亮象征了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只要我们勇敢执著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心中了,“那无边无际的天空”才属于我们。

(全班鼓掌。)

师;同学们的发言精彩纷呈。刚才这位同学实际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的确如此,我们只要善于发现美,追求美,美就属于我们每个人。

生7:第3段中的“爬”字把月亮拟人化了;“失望”一词写出了作者童年对月亮依恋的感情。

生8:我发现本文的对话很有特点。如“月亮进来了”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到了月亮上;第6-9段不仅起到过渡的作用,而且写出了孩子好奇的心情;第18-21段写出了争执的原因;第26段由奶奶的一句话结束了争执,将孩子们引到更远处寻月;第32--34段评价了月亮在孩子们心中的位置。文中,奶奶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全班热烈鼓掌。)

师:太妙了。老师还没有发现这一点,奶奶的话起着推动情节作用。这位同学善于发现。

品读的内容比较广泛,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都在其中。品读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可深可浅,可长可短,关键在于善于品。

读写结合中的“课文作文”是以阅读文本为依据,以写作为出发点,进行联想、想象、整合、评点后,写出既与原文有关,但又不同于原文的新片断或新篇章的一种练笔形式。在“课文作文”中,学生将文中的人、事、物、景及有内在联系的生活场景及生活现象进行艺术地概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其次,由于它将读和写进行了有机地融合和沟通,又提供了极强的可用性材料,以及体裁、篇幅的可选择性,因而备受学生青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月亮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