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诗歌教学应以品味言语为根本

2015-08-15张永飞

中学语文 2015年4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品味言语

张永飞

[作者通联:浙江临海市回浦中学]

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现代诗是真、善、美的艺术,它较其他文学样式语言更为精美隽永。闻一多曾说:“诗这东西的长处就在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现代诗歌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跳跃性、音乐性、多义性,言语品味应该成为现代诗歌教学的根本,让学生在言语的品味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自己的审美品味,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一品言语的古典美

现代诗歌言语表达不同于古典诗歌,没有严格的字数限制,也没有规范的押韵、平仄,但它往往继承了古典诗歌的意味,用词典雅,意象鲜明,意境优美。比如何其芳的《预言》这首诗写“年轻的神”的温柔、美丽、神秘特点,言语表述却是:

“……

啊,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啼声!

……”

这里,诗人用“足音”来写“年轻的神”的特点,又通过“夜的叹息”、“林叶和夜风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啼声”渲染“足音”的轻盈、温柔、飘忽、神秘,语言优美,意境朦胧,富有画面感,有身临其境的美感,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其古典美。

台湾“十大诗人”之一痖弦的《秋歌——给暖暖》,追求形象第一,意境至上,强调“中国风与东方味”。诗中选取的秋天意象:落叶、荻花、砧声、雁子们、踏残的落花、破碎的琴韵等,都蕴含了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古典诗歌的诗句来品味这首诗歌的韵味,帮助学生走进诗中美好的意境。

落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荻花——“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

砧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

雁子——“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踏残的落花——“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苏轼)

破碎的琴韵——“一曲琴韵瑟瑟,悲欢尘世离合。”

这些古典意象共同营造了秋天的凄凉、孤寂氛围,又蕴含着一种淡淡的思念,那么,在这萧瑟的秋季里,诗人思念谁呢?自然引出了核心意象——暖暖。

二品言语的音韵美

现代诗歌必须要有鲜明的节奏感,要有节拍,强调音韵美。法国诗人菲利普·雅各泰说:“诗的节拍必然响应着我所感受到的节拍,无疑,它依循着我的天性去响应,依循着我的内心耳朵的倾向。”诗歌分行排列的方式,声音的回环往复,都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生命的律动。所以,现代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包括教师范读、自由朗读、个别朗读、分组朗读、男女对读、齐读、默读等。比如舒婷的《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而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这一节诗句,描述了面对“神女峰”两类人不同的态度,一类是“人们”挥舞“各色花帕”,充满了崇敬和赞扬;另一类是“谁”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站在船尾,衣裙漫飞,这是对“神女峰”的思考和觉醒。在描述江涛声音的诗句中,诗人采用了“高一声”“低一声”分行排列,高低起伏的方式,书写出内心情绪的涌动,如波涛般翻滚,具有音韵美、建筑美、节奏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细细品味。

三品言语的陌生美

在现代诗歌中,诗人经常运用不同于常人思维的言语表述,也就是语言的超常搭配,形成言语的陌生化,营造美好的诗意。比如洛夫的《边界望乡》,这首诗歌主旨鲜明,是典型的文化乡愁,但言语非常具有个性化,因此,笔者就抓住了其独特的语言特色,从超常搭配的角度,引导学生品味鉴赏,并且通过朗读体会无穷的魅力。以下是分小组品读后,学生的言语品味示例: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培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望远镜放大的是故乡的风景,而这里说乡愁,如散发,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诗人乡愁的浓郁、深广、纷乱,具有视觉冲击感。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远山怎么能飞?这种超常搭配写出了临近故乡时思念的沉重、悲苦。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杜鹃,取自杜宇失国魂魄化鸟,昼夜悲啼,直至出血乃止。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以杜鹃写不能归去的哀怨凄婉之情。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表达想回故乡又不能,只能隔海相望默默思念的无奈和痛苦。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鹧鸪以火发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故土的热切思念,以及临近故乡的热血沸腾,肝肠寸断。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清明时节是祭祖的时节,也是怀念故乡的日子,清明的雨水就像余光中先生的“冷雨”在古文字中寻找乡愁,文化乡愁。青草代表的是乡愁。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呼应开头,反衬无法找到故土的失落感和无法回去的悲凉迷惘。

洛夫被称为“诗魔”,他是语言的魔术师。这一节课,通过师生的朗读品味,鉴赏交流,让学生真正走进语言超常搭配所形成的陌生感,感受他那独特的文化乡愁。

四品言语的哲理美

诗歌的鉴赏,对言语的感知是基础,意象的品味是凭借,而进一步捕捉诗歌的深层内涵,体味诗歌的内在生命,挖掘诗歌的哲理意蕴,才是诗歌教学的关键。现代诗语言的多义性,源于诗人丰富而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根植于诗歌的内在结构,往往可以通过比兴、暗示、象征、双关等表现手段予以加强。例如痖弦的《秋歌——给暖暖》中“暖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怎样理解“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象征意义:

(1)亲人(女儿、爱人……)。秋天里对亲人的思念,有了亲人,有了爱,便拥有的整个世界;

(2)坚守的信念。不管秋天怎样的萧条、凄凉,只要心中有一个坚守的信念,就不会感到寒冷;

(3)温暖的回忆。这首诗就是痖弦在寒冷的秋季的一次温暖的回忆,虽然秋天已逝,但回忆过去了的那些美好日子,充满了温馨和美好;

(4)绝望中的希冀。不管生活怎样的艰难,暖暖都会给你以力量;

(5)冰冷世界里的太阳。暖暖就像是整个冰冷、冷漠世界中的太阳,有了暖暖,世界就不再寒冷;

(6)精神的寄托、美好的东西;

(7)心灵中的另一个自己……

诗无达诂,现代诗歌的意象往往具有朦胧美、象征性,带来诗歌主题的多义性,这恰恰是诗歌鉴赏的魅力所在。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调动生活体验,深入文本内涵,探究意象的象征意义,这符合多元解读的理念。在不断的师生品读鉴赏中,让学生逐步领悟到诗歌无穷的魅力,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自主走向新的意义的构建过程。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品味言语
品味年画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