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常态下开辟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境界的思考

2015-08-15中共瑞金市委党校范明

中国商论 2015年9期
关键词:赣南常态法治

中共瑞金市委党校 范明

中共赣州市委党校 胡宗洪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的第四个年头,是为实现振兴发展“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目标奠定更加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处于纵深推进的重要关口。纵深推进振兴发展,必须遵循新常态发展的“大逻辑”,准确把握新常态的特征趋势,在新常态下把握新机遇、构筑新优势、再创新辉煌,不断开拓振兴发展的新境界。

1 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加快推进振兴发展,必须遵循这一“大逻辑”,努力在新常态下把握新机遇、构筑新优势、再创新辉煌。

1.1 要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7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再提“新常态”,11月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首次全面阐释中国经济新常态,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经济新常态的“九个特征”作了深刻的阐述。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准确研判经济新形势,全面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新常态的“九个新特征”的概括和阐述,标志着我们党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具体了。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增强振兴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2 要深刻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这些特点,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是当前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

我们要把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贯穿到推进振兴发展全过程,保持战略定力,扎实主动作为。要深刻认识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已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经济增长的思路和办法已难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靠改革和创新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1.3 要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运行趋势

“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所能移也”。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比如,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但这些趋势性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加快振兴发展,要把握大势、顺势而谋、乘势而为。

2 新常态下不断开拓振兴发展的新境界,必须强化契合新常态趋势性特征的新举措

赣南苏区仍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开辟苏区振兴发展新境界,尤其要保持清醒认识、增强战略定力,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新常态下“好”与“快”的辩证关系,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1 要确立新常态下加快振兴发展的新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应对新常态,中央要求既坚持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保持“忧患心”,又坚持战略思维,彻底摆脱“速度情结”、“换挡忧虑”,保持“平常心”。应对新常态,要有新思路。要坚持实施《若干意见》为总抓手,坚持加速发展与注重质量相统一,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相促进,强化创新驱动,强化民生保障,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当前,尤其要深挖《若干意见》的“政策富矿”,开拓其政策“含金量”。《若干意见》是新常态下赶超崛起的“政策富矿”,是赣南苏区人民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宝典”。但现在有些政策转化还不充分,重大项目落实还不理想,重大平台作用发挥还不明显。要继续抓好政策落地,集中力量对接攻关,努力在差别化产业目录、行政区划调整、生态补偿试点、部分西部大开发转移支付,以及国家级平台建设项目资金帮扶等方面,争取更多倾斜支持。进一步推动完善对口支援工作定期座谈、情况通报、激励考核等机制,加快构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全面加强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支援事项对接,提升对口支援实效。

要抓住机遇,深挖《若干意见》政策潜力,密切跟踪落实各项支持措施,找出国家政策与我市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民生事业和改革创新的对接点,逐项研究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使政策的含金量尽快转化为落地建设的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社会效益,成为惠及赣南人民的真金白银[2]。

2.2 要培育新常态下加快振兴发展的新增长点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性时期,发展动力发生转换,增长速度相对稳定,经济结构将实现新的平衡。在新常态下,靠基建、出口、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地方政府举债等传统发展的引擎已经基本“熄火”,未来的经济增速,更多地依靠改革和创新来驱动。

我们要强化改革引领,以更大胆识深化改革开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市场化改革中取得更大成效,激发市场蕴藏的巨大增长动力,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要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技术、产业、市场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要强化民生保障,更加关心群众生活,着力改善民生,同时以民生改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增长,形成良性循环;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推动新常态下的稳定就业、全民创业。

2.3 要找准新常态下加快振兴发展的新抓手

振兴发展是赣州最大的战略,《若干意见》是赣州最大的优势。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扭住战略主线,深挖《若干意见》的政策潜力,在新常态下找准振兴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1)要加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互联互通。适应新常态,加快促振兴,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和“关键一招”。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围绕市场体制机制完善、市场主体发育、依法行政等方面,推进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为振兴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要充分发挥对口支援优势,进一步争取更多改革试点在赣州探索实践,并将取得成功经验的试点试验,尽快由点到面推开,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赣州经验。充分发挥区位、政策、资源、平台等优势,加强与国家重大战略互联互通,着力推进招大引强,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2)要更加关心群众生活,着力改善民生。抓改革、促振兴,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新常态下,要更加关心群众生活,着力改善民生,同时以民生改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增长,形成良性循环。要全面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全面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提高符合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客车通达率,积极争取列为全国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城市,基本解决小学、初中寄宿生住宿问题,完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农村小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推进省部共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赣州职教园区,争取市人民医院新院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市儿童医院。要把扶贫攻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以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采取产业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有效形式,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打造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的“赣州样本”。

(3)要推进法治建设护航振兴发展,推进法治赣州建设。要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制定并公布“权力清单”和市场投资“负面清单”,划定权力边界、规范权力运行,让“看得见的手”依法行事,让“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加快构建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市场法治体系,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使企业更加公平地开展竞争、社会更加自由地创业创新、市场更加高效地配置资源。要全面加快法治社会建设,以法治理念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自觉用法律方式表达诉求,营造全社会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推动发展的能力,善于在法律框架内,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振兴发展的法治化水平。

(4)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从严抓好作风建设,提振干部的精气神。精神振,一振百振。改革振兴的任务越繁重,越要振奋精神。应对新常态,纵深推进苏区振兴发展尤其要进一步弘扬“尊新必成、守旧必亡”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弘扬“责任重于泰山”的担当精神、进一步弘扬“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实干精神、进一步弘扬“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到遵守规矩又奋发有为,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凝聚改革振兴正能量。

[1] 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R].国家会议中心,2014-11-09.

[2] 史文清.新常态下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N].赣南日报,2015-01-13.

猜你喜欢

赣南常态法治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