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及其当代价值思考

2015-08-15罗锦国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26期
关键词:之德孝悌教子

◆罗锦国

(贵州省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

古代家庭教育的显著特点在于重视精神和品质的培养,使人成为人格高尚、心理健康、自强不息的社会成员。然而,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和应试教育的激荡下,一些家庭背离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去培养重智轻德,只有科学知识没有人文精神的人,去灌输成名成家赚大钱的意识,这必然是浅薄的,让人深为忧虑。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具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为我国很多家庭所传袭和借鉴,成为我国家庭教育的主流。在当代的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这些有益的成分,并加以借鉴。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上至帝王官宦,下至平民百姓都以家庭作为教育子女、勉励家人的场所和手段,使其提高道德品质修养,并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古代家庭教育主要围绕孝悌之德、廉洁勤政、克勤克俭、勤奋好学、立志成才、诚实守信和爱国主义等展开。尤以孝悌之德教育为重。因为孝悌之德作为伦理道德的起点,是“众善之始”,是古代家庭教育具有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孝悌之德不是仅停留于孝顺之举的行动层面,而是上升为一种由内及外、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扩展性极大的伦理规范。它既符合血缘关系而萌发的人的自然本性,又切合因养育关系而产生的人的情感需求,更使社会的统治长久而稳固。

廉洁勤政、克勤克俭的教育,在古代家庭教育的史册中格外突出。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教诲子孙要清廉自守,仁爱百姓,永念祖先所积之福,无论治国还是齐家都要识大体,顾大局,明事理,得人心。宋代赵鼎在《家训笔录》中也认为:“凡在仕宦,以廉勤为本,切莫骄奢怠情,破坏礼法。”因此,不论是广大劳动人民,还是上层社会中的开明志士都十分崇尚勤奋持政、节俭持家。

重视励志勉学。立志是修身之基,只有确立志向,才会明确努力的方向,才会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向着目标前行。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会随波逐流,虚度年华,一事无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到:“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已成学。”古人要求子女要立圣贤之志,要立志以报其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岳母刺字”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教子立大志,教子与治国相联系的一个典型例证。

古代家庭教育在对子孙后代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规律,形成了一些正确合理的教育原则、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原则上,重视家庭教育对国家、社会的特殊作用。中国传统家庭认为子女是否出人头地,对全家的命运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家族能否在整个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于是父辈把训教子女视为父母长辈不可推卸的责任。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就明确提出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他援引《礼记·大学》的论述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司马光把“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当作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兴亡的大问题对待,足以说明其重视家庭教育的程度。在重视人的素质培养的今天,家庭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更不应该被忽视,家庭教育必须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理念上,主张爱而有教、及早施教的教子理念。古代家庭教育历来主张对子女的教育要从严、从早,娇惯、溺爱孩子对他的成长非常不利。父母要通过正确的教养态度和严格的教育方法体现对孩子的真爱,使家庭教育取得好的效果。孟母以她“断机教子”等行为树立了家庭教育严格教子的典型。《颜氏家训》中明确指出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娇惯溺爱子女,“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戒反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当法尔。”认为身为父母只知爱,不知教,是害了子女,要“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效矣。”只有严格要求才是真爱。他们已经认识到,历来有成就者,大都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因此大力提倡家庭教育中的爱而有教,这在当今社会仍不失为一条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

树立对孩子从早教育的思想。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主张家庭教育抓得越早越好,他认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有很强的可塑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接受知识。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认为抓紧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都是很有益的。他说:“古有胎教,况于已生?子始生,有知,固举以礼,况于已有知?故慎在其始,此其理也.”并指出了忽视早期教育的后果:“俟其长而教之,是犹养恶木之萌芽,日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从防微杜渐的高度论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是非常深刻的,特别是对加强现今我国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启迪很大。

方法上,强调环境教育和长辈的榜样示范。家庭教育贯穿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自古以来的家训、家范,都非常强调家庭环境、家风对子女的影响。注重环境的教育作用、注重以身作则,就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孟母三迁,造就了古代圣人孟轲,成为家庭教育中重视环境对子女影响的典范。强调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周围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因此,要搞好家庭教育,首先要治好家,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司马光提出了他“尝示以正物,以正教之”的观点,告诫做父母的“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不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不正,犹生长于齐楚,不能不楚言也.”主张儿童自幼要经常看到正面的榜样。

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博学笃志、循序渐进、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等发人深省的见解。

放眼我国古代传统家庭教育,它丰富的内容、辩证的思想观点和恰当的原则、理念和方法已成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知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在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理智、清醒地对待各种不良倾向的冲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古代家庭教育的精华所在,继续发挥其优良传统,并认真地加以总结和赋予其新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开展现代家庭教育,培育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之德孝悌教子
铁匠教子
病榻侍母
《颜氏家训·教子篇》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作用
伦理生活与形上超越
——亚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义及其内在张力
教子无方
常修“四为”之德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
长幼有序
“不靠谱”的教子经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