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医教结合”教育模式的构建

2015-08-15边小卫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医教中等职业残疾

◆边小卫

(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明确提出:特殊教育要“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2014 年元月,教育部、中残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更是强调要“支持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完全可以通过“医教结合”的教育模式,降低甚至消除残疾人的缺陷,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能,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和正常人一样,拥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一、“医教结合”的含义

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医教结合”,主要是指将现代康复医学与残疾人职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听力言语、认知、情绪行为、学习能力和运动等领域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与教育,如听力言语残疾学生的语言康复训练,视力残疾学生的定向行走训练,肢体残疾学生的身体功能训练及智力残疾学生的脑力训练等。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渗透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中融合职业教育,优势互补,开发潜能,消除和减轻他们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他们的功能缺失,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残疾人职业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二、“医教结合”的意义

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使之融入主流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由于残疾学生的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各不相同,对职业能力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只有全面了解这些疾病及其对学习、就业能力的影响,才能使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所以在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构建“医教结合”的教育模式,不仅使学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职业教育的职能,使每一个残疾学生在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能在学校得到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康复治疗和训练,更好的发展,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也能使学校打破原有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模式,从理念、技术、方法、途径等各个方面深化教改,在了解残疾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发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完善管理制度,研究建设符合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潮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三、“医教结合”教育模式的构建

1.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残疾人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同时也是“医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所以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采用“送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对在职的教师,根据学生类型和所任课程选择相应的康复方向,开展多渠道专业化的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医教结合”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引进掌握一定康复技术与方法的专业人才,如与医疗机构合作,常年聘请专、兼职的康复医生,或从高校相关专业引进人才等,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康复师资队伍。并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医教结合”对残疾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都应了解和具备一定的“医教结合”理论与技能,能够运用到学生的康复指导中去,形成合力,使“医教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得到全面深入的发展。

2.建设专业化的康复实训室

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要想顺利实施“医教结合”,还应根据生源类别和培养的方向,建设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艺体治疗、中医治疗、康复护理、职业咨询、社会服务等内容的综合康复实训室,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康复技术和设备,通过功能评估、训练、重建、补偿、调整和适应等手段,从运动、感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认知能力、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构建“医教结合”的课堂

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医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学中,尤其是体育及“两操一课”的教学,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评估的基础上,从理念、技术、方法、途径等各个方面,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制定康复健身训练计划,采取合适的方法,在课堂中科学地进行“医教结合”,如面向盲人开展定向行走、功法练习等有益于生活自理和就业的运动;面向肢体残疾学生开展坐式排球、投掷、益智类游戏等有益于肢体功能及体能康复的运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健身、康复的目的。

4.以自强健身活动为载体,促进“医教结合”

残疾人自强健身工作对推动和活跃残疾人体育工作,促进广大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共享健康美好生活,共享小康社会建设成果,改善残疾人身体状况,提高残疾人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的意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残疾人自强健身和体育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 -2015 年)》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中均明确提出要发展残疾人自强健身和体育工作。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一定要积极开展自强健身活动,倡导并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和宿舍,到运动场上来,每天锻炼一小时,并把“医教结合”融入到自强健身活动中去,在健身指导员的指导组织下,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趣味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盲人门球、跳棋、象棋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健身项目和益智类游戏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

5.实践与研究相结合

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展“医教结合”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把工作实践和研究探索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念为前提,科学的途径为关键,科学的方法为基础,科学的设备为保障,坚持医中有教,教里融医;医为教用,教需医辅的“医教结合”原则,边实践,边探索,加强学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掌握“医教结合”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把握“医教结合”的特点和规律,更好的为残疾学生提供服务。

目前,虽然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医教结合”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促进残疾人康复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进行“医教结合”的改革,也已经成为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克服困难,牢固树立起“医教结合”的理念,积极开展“医教结合”的实践,创新“医教结合”的教育,使残疾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医教中等职业残疾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体系研究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浙江:公布首个特殊教育发展五年规划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