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设计的探析

2015-08-15陈红梅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本框计算机知识点

◆陈红梅

(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一、引言

计算机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态度,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目前许多中职计算机课教师采用“任务教学,任务驱动”模式开展教学,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任务”设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的实践表明,“任务”是中职计算机课程实施任务教学法最关键的环节,高质量的“任务”能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任务”设计

1.结合基础知识进行任务设计

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指利用网络、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处理时,必须了解掌握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这是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兴趣。

(1)把基础知识点设计到任务中去,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必须要去学习,当然可以是向教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也可以参考书本探究等,最终完成任务,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学习效果得到提高,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务就是知识点。这种任务比较浅显,很直观,学生易理解好操作,比如在学习WORD 中的《设置文档格式》时,把有关字体段落设置的知识点,直接设计在任务中,达到落实教学的目的。

(2)任务是需要整合的知识点。整合知识是指整合整章或某个软件的知识,进行比较全面或完整的任务设计,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可以完成一些有难度,可创新的操作,这时可以设计具有综合性质的任务,如:当学完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后,就可以设计综合任务,如“图文混排的小报”“名片制作”等。下面是用Word2007 制作的“春节文化”为主题的小报。他不仅需要运用word 中的字体段落、文本框、图片、图形、艺术字、边框底纹、页面布局等相关知识,而且版面设计也需要技巧。任务的完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任务是需要接轨迁移的知识点。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是学习者在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产生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Office 办公软件中,Word、Excel、PowerPoint 等基本的操作有许多相似,在完成了Word 的基本操作后,对Excel、PowerPoint 的学习就更容易了,在教学PowerPoint 时,把任务设计为动静组合的幻灯片,学生可根据在Word 中学到的字体、段落、图片、背景等静态元素的知识进行迁移,放到PowerPoint 幻灯片设计中,加上PowerPoint 中独有的动画、音乐、超级链接、播放幻灯片等动态元素,制作集文字、图片、颜色、声音、播放动感十足的幻灯片,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如:《童年趣事》为主题的幻灯片设计,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既用到了word 中学到静态元素,也用到了PowerPoint 中的动态元素,很好地进行知识迁移,再加上个性创造,做出更有新颖的PPT,这样大大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现用学生的“童年趣事”PPT 截图部分来进行说明。

2.依托章节脉络进行任务设计

脉络就是章节的提纲及整体的结构层次,计算机各章节井井有条,结构清晰,章法缜密严谨,各自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依托章节的主干与分支的逻辑关系,进行任务设计,就像树干与枝干一样,所有小任务都围绕着大任务(核心),利用一份材料来展开。如:教学Excel 时,主干材料“学生入学信息表”,里面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各门学科入学成绩等,就对这份信息表进行任务设计,先设计出许多小任务,如:求个人总分、平均分,每学科总分、平均分、最大值、最小值等等,按照各种条件进行排序、对信息进行筛选、区分类别进行分类汇总、插入图表、美化表格等,都可以围绕这样一份信息表进行,每节课解决一二个知识点,这样一层层去拨开它神秘的面纱,最终运用这份材料把Excel 大部分知识点学完,这种脉络串联起来的知识有利于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岗位和生活实际中。

3.巧借探究性学习进行任务设计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变得主动。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进行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要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形成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Windows Movie Maker 多媒体软件时,用探究性教学法,根据内容设计一个探究性任务——“制作一段《美好的高中生活》视频,或者制作一段能够充分介绍本学校的宣传短片等”,素材需要学生自已准备(可以是各种活动照片,美丽校园的照片、荣誉、各种视频、旁白录音,解说等),为了使自己的视频短片做得精彩有个性,学生会主动收集素材,主动对素材进行筛选与剪辑,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也需要主动去解决,如会遇到安装软件、音频视频的处理(剪辑)、音频视频的格式的转换,图片照片的采集和剪辑、旁白的录制和剪辑、各种字幕的设计、音乐的搭配等等知识和技能、视频格局的规划等,这些都需要自己主动去学才会运用,而这些知识有些课本上有介绍,有些是需要在网上学习,有些可能要去求教老师。

三、“任务”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任务要具有针对性

“任务”的主旨在于不但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到技能,也要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转变自主学习的态度。所以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文化基础,以及年龄、兴趣等出发,有针对性设计任务。如:针对文本框的“文本框的插入与设置”这个大任务,细化为:(1)文本框量足味美;(2)横排竖排瞬间变;(3)内置样式好又快;(4)轮廓样式变化多;(5)内部填充效果靓;(6)外形活泼任意改;(7)三维效果更冲击;(8)阴影效果多变化。把这文本框这个知识点设计成八个小任务,分减了难度,增加了信心,八个小任务同时针对文本框的,当每位学生按照一步步完成时,就能真正体会到文本框的七十二变,文本框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就了然于胸。

2.任务要增加趣味性

为了让学生能愉快地去接受任务,并在任务完成后有自豪感,所以在设计“任务”时,除了考虑教学目标,更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快乐学习成为主流。如“美好的高中生活”这个主题里面有自己参加过的军训、运动会、各种晚会、各种比赛、校园生活搞笑的照片和视频等,这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学生看到很愉悦,趣味自然增加,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特别高,教学效果非常好。

3.任务要凸显层次性

鉴于中职学生个体明显的差异性,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情,注意任务的多维性,使之具有一定层次性和梯度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实施,分配任务时兼顾到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让他们在任务推进过程中有事可做,达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动起来,同时,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更优更好的作品。

总之,优质的“任务”是中职计算机课程实施任务教学法“节点”,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个具有明确目的性的任务而掌握相应的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能力的提高,顺利的就业做好铺垫,在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等多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

[1]詹毓灿.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1,(8):174 -175.

[2]冯克刚.新时期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浅析[J].考试周刊,2011,(6):21 -22.

[3]常非.任务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2):346.

猜你喜欢

文本框计算机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计算机操作系统
巧用文本框实现PPT多图片排版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PPT文本框的另类应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文本框酷变3D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