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教育

2015-08-15张志红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30期
关键词:技工人文精神人文

◆张志红

(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谈到人才培养问题时指出:“我们不能只懂科学知识,还要有人文素养,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在人才的成长中是相得益彰的。”国家教育部长鲁昕也曾提出:“示范院校的高楼大厦代表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只有当这些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年轻人下班后,穿上西服,系上领带去休闲,懂得欣赏名曲、名诗与名画了,才真正做到了职业教育的脱胎换骨。”

一、技工院校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东西。素养,一般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和。所以人文素养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此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学校的人文素养教育主要是人文科学的教育,它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当前技工院校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和个性得以提炼,由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就业奠定基础,最终高质量地实现自身价值。所以技工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以及怎样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

二、技工院校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是同我国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教育培养制度,但是由于职业教育具有市场导向性这一特殊性,使得进行职业教育时往往只是想到怎样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这样教育出的学生必定是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却缺乏了必要的人文素养。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力本位”必须迈向“人格本位”。因此,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必须重视人文素养的教育,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培育人文精神,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增强学生的本质力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目标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有助于综合能力培养

作为技工院校,不仅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强化学习,也要重视从学生自身能力上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在技校生活中培养自主、自律、自强等多方面的能力。高校连环自杀事件已给我们技工教育一些警示,我们的教育不可缺少人文素养教育。

三、技工院校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1.重视专业能力,忽视人文教育

一般而言就读技工院校的学生目的是学一门技术,然后进入社会工作,对文化课没有需求感,关键是要学好专业课。所以有些技工院校过多的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课程的安排上随意减少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减少基础课的科目和课时数,如有些技工院校在开设基础文化课时,大多开设的是《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却删去了重素质训练的《语文》课程。这种做法明显影响了人文素养教育在基础文化课的作用。

2.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建设落后

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也是重要的原因。在教学中师资队伍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据调查,发现有些技工院校基础文化课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如在师资的引进、教师的培训等多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很多基础文化课教师较年轻、经验不足,热情不高,年龄较大的教师知识老化没有及时更新,接受新事物较少,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加强。

四、技工院校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语文教学

1.教学内容:调研企业,增加有针对性的人文内容

技工院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为企业服务,所以要广泛调研企业对毕业生的人文素养要求,以确定不同专业文化课的教学内容,增加针对性、时效性、人文性和可操作性,多点人文关怀。这样不仅避免了内容的枯燥、无味,而且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文明、健康向上品质的发展,帮助学生寻找精神家园,获得人性完善的精神动力,养成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融洽和谐的团队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2.教学方法:以生为本,体验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性

语文教育是浸润着人文素养的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思想与思想的共鸣。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语文、在活动中学语文,从而感悟语文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美丽和精彩。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演讲、辩论、朗诵、手抄报、书法、课本剧、征文比赛等无不体现语文的特征,这就激发起学生学好语文的激情,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比如会展专业的学生,他们在经过学习和实习后,需要有相应的会展专业知识,还需要有流利的英语口语、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恰当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等。事实上,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具备未来工作、生活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是传道者、引路人。如果再按应试教育的那套传统的教学方法,无疑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再者技校学生是学习的学困生,基础较差,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在课堂上随心所欲,想听就听,对文化课程缺乏兴趣。技工院校一线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教材再好、教改组织再完善,教师的教改热情再高,教学效果也会不尽人意。因此,教师一定要摸清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想法设法找出他们学习的兴奋点,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做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倾听者。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由浅入深、各种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如讨论法、案例法、情景演练法、诗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由此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保障:以师为根,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做表率

技工院校语文教育人文素养的缺失,并不全然在于学生,教师也应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还得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在教学中自觉融入人文教育、渗透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教师要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职业和人文素养,当好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言谈举止、性格爱好、气质修养以及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学生的心灵、人格和灵魂等都是依靠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素养来潜移默化的。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教育学生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做一个完整的人,教育他们要以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对待学习和生活。一个社会没有人文精神,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人没有人文精神,就是一个残缺的人。因此教师以自身作为准则,积淀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书育人上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一个国家没有现代科学就会落后,而一个民族没有人文文化精神就会迷失,民族就会异化。一个人没有人文精神,他就是残缺的,不完整的人。21世纪的技校生既要有科学素养,又要有人文精神,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健全人格。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技工院校,如果缺乏人文素养的教育,就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社会的需要。所以技工院校除了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也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1]杨孝刚.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教客网,2011-7-6.

[2]康佳琼.试论人文素质领域下的高职公共文化课程的改革.教客网,2013-1-8.

[3]杨银娥.论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精神教育.教客网,2013-5-24.

[4]爱因斯坦名言.

猜你喜欢

技工人文精神人文
从技工到英雄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技工与专家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