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2015-08-15黄金花谢水璎
◆黄金花 谢水璎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力度的不断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我国各行各业对于从业人员英语能力的需求,也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英语能力渐渐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职业能力和竞争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如何改革高职公共英语,为社会、行业和企业培养出真正学有所用、能胜任岗位工作、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的人才,成为目前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1.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高职院校扩招直接导致的后果之一,是生源质量普遍下滑。目前,各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中专和职高。不可否认,这部分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和综合素质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确实存在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高职学生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习主动性欠缺,习惯被动地接收老师教授的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内或课外很少积极思考主动交流,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自信欠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科学。
2.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落后,应试教育倾向严重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仍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的方式开展教学。英语过级率仍然是衡量和评估各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部分高职院校甚至从新生刚入学时就花大量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A、B 级考试的训练,英语课堂变成考试的培训场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情绪严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落后,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导致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相去甚远,培养的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差距明显,学生入职后很难适应工作岗位对英语的要求,最终导致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严重不满和社会对高职英语教育的教学质量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存在的必要性的广泛质疑。
3.高职公共英语定位不明确,地位不受重视
高职院校对公共英语课程缺乏明确的定位,过分注重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长期以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照搬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不同专业使用同一套英语教材,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能力上,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期末考试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 级)。由于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专业相关性和职业针对性,在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中无法凸显其本身具备的优势,最终导致各高职院校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专业课程建设上,对公共英语教学投入的资源少。公共英语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相比专业教师,公共英语教师获得的培训进修机会非常少,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难以及时更新,跟不上社会发展与学生的要求。公共英语课时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个别高职院校甚至出现某些专业不开设公共英语课的情况,高职公共英语处境尴尬。
4.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师资力量不足,“双师型”英语教师匮乏
绝大部分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毕业于普通高校英语语言文学类专业,他们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但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知识结构单一,对专业课教学缺乏了解,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衔接,实现公共英语为专业服务的目标。在英语教学中,他们把重心放在向学生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运用能力上,而不是具体的职业岗位能力上。由于缺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英语职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公共英语教学只能停留在课本内容上,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到工作岗位上,公共英语教学也就缺乏指导性意义。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建议
1.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以来,高职教育课程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重视学科的普适性向重视能力的培养方向转移,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从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现状来看,要全面提高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摒弃一切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以现代职教理论为支撑,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进行课程模式的根本性改革。
2.重新对公共英语进行定位,确定培养“实用性英语人才”的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公共英语定位模糊,仅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00 年10 月颁布/试行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来进行定位。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按照学科系统型模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从工作岗位需求出发,突出能力培养。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而是应该坚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针,以“实用性英语人才”为培养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生源特点和学习需求,从职业岗位(群)出发,分析各专业学生毕业后具体可能从事哪些工作及从事的职业岗位所需要哪些英语技能,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工程中所需要具备的英语应用技能,更好地满足其将来就业的需要。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职英语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需求相一致,毕业后能在工作中进行得体、有效的沟通,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这种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教、学生只是被动学习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采取“做中学”的方式,将英语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内容的选取从学生的专业以及具体的职业需要出发,结合职业岗位知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工作中自然地习得英语、应用英语,充分挖掘出他们潜在的英语运用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动承担者和实践者,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习得从事未来职业需要的英语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4.改革高职公共英语考核模式
当今社会需要既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又拥有高级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公共英语考核应确立以能力本位为改革方向,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做全方位的评价。以能力为导向,强化考核评价内容的岗位适用性,增加与专业、职业岗位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建立高职英语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操作的充分融合,考核内容既要包含理论知识的考核,也要体现实践动手能力;因材施考,根据考核对象的层次设定考核内容;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其纳入教学评价体系。
5.加强高职公共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十分重要。各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内外结合,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针,积极拓宽“双师型”英语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为本校已有的公共英语教师提供可以提升专业水平的培训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进行继续教育,充实知识体系;鼓励公共英语教师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建立相应的竞争激励机制,将教师的教学和实践业绩与教师的绩效挂钩,激发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也应转变观念,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思路,更新教学内容,完善知识结构,积极向专业教师学习,定期去企业参加实践锻炼,了解企业和行业对英语人才的实际需求,使自己成为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又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双师型”英语教师。
四、结语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把学生所学专业以及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与课堂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重视学生主体的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真正学到其专业将来就业所需要的英语基本技能。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将极大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就业后能更顺利地实现与就业岗位的对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教高[2006]16 号,2006.
[2]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3]高翔,穆从军.关于复合型、应用性外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2.
[4]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
[5]应力恒.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6]卢宏业,王茹春,尚尔辉.高职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