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之上,能力至上
——例谈生成课堂的能力生成

2015-08-15沈琬

中学语文 2015年1期
关键词:周游世界海子人文

沈 中 沈琬

[作者通联:沈中,江苏盐城中学南校区;沈琬旻,苏州科技学院文学院]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有关语文教学“道”“器”之争,也即有关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的争论,不知因何而起,也不知何时能止。给人的总是一种此中有真味,欲说又无言的滋味。

近来,重读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有六条基本内容。其中第四条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就是说育人是所有老师的责任,这些老师是不分学科的,育人是所有学科共同来承担的任务。

但是我们中小学语文老师中的大多数人,社会责任感过分强烈,执著地认为“吾曹不出如苍生何”?显然把“育人”重任一肩担起,却忘记自己“教书”的使命。对此,我看还是如《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李仁甫老师著)里所倡导的语文学科要有语文性,既要与其他学科共同来担负育人工作,也要与其他学科一样,完成好本学科的根本任务的观点比较好。

这个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就是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文中提到的“阅读与写作”的两个能力的培养。叶老是这么阐述的:“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务,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

所以,在人文之上,能力至上。那么,我们的课堂如何落实“能力至上”,进行阅读和写作的“技术的训练”呢?

比较了好多课堂形式,发现生成性的课堂更利于两能力的生成。先请看一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教学实录,这是特级教师李仁甫老师为新疆国培班学员上的一堂课:

师:……刚才这位同学讲,海子是忧郁的,面对大海;而你讲的是,不是面对大海,而是面对大众,面对的是“陌生人”,啊,社会上的陌生人。嗯,还有同学吗?大胆地说一说,谈谈自己的见解。

女2:前面的同学都说“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平常人做的事情,但是“周游世界”,我觉得不是普通的人能做得了的。

师:哦,她提出新的见解!……

师:不是!跟昨天四位小老师讲的完全不一样。(面对女2)你颠覆了、推翻了他们的这种看法,我们用掌声来鼓励一下。

……

师:嗯,你要对他进行驳斥。怎么驳斥?

女8:他说“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中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想表达的是对陌生人的祝福。我认为,三个“愿你”和“我只愿”,写的是海子超凡脱俗地看待人世,是对人世的祝福。

师:哦,豁达。旁观,站在一边旁观,以豁达的心情来旁观我们尘世中的人。好,请坐。

我们在教学这首诗时,常喜欢脱离文本大谈人生观、幸福观、生死观。李老师却避开了人文精神的泛泛之论,更避开了精神的强行灌输。他转而抓住思辨能力的激发,上面短短的片段中有两次颠覆了、推翻了上一节课的结论,最后更以“不羡世俗,只愿超然”推翻普遍定论的海子孤独说。从有限的文字出发,进行多元思考、深入挖掘,令人赞叹。

在阅读中训练思维能力,才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做法,可是现在语文课堂常被一元化的思维框死。而在这堂课里,给学生留下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想象力没有被阉割,独立自由的思索没有被漠视。学生的即时思考得到及时展示,这激发了学生热情、生成了学生的能力。如果说传统的灌输课堂,可能教给学生一个“海子”,但在生成课堂里,你培养了孩子们独立思考选择的能力,那么孩子们脑海里就有十个“海子”在复活。

上面是李老师课堂里的阅读训练,他培养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内在的思辨能力。下面再看看他是怎样重视训练学生外显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写作训练的。还以李老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下面是其中一段教学实录:

师:……,既然她提到了这个旅行,不妨我们下面来学海子,也来写周游世界的画面,好不好?……

女5:汲泉,踩水,周游世界。

师:哦,汲泉,汲水。踩水,就是踩着河水。大家看看怎么样?……

师:谁来补充,嗯,你。

男2:越岭。

师:“越岭”,翻越山岭,“汲泉,越岭,周游世界”,可不可以?唉,这就典型了,好,请坐。继续交流。其他同学呢?(等待了一会儿)好,你!

男3:暮舟,云影,周游世界。师:嗯,晚上的船,云的影子,怎么样?女6:北斗,年轮,周游世界。师:北斗,北斗星,年轮,树的年轮。嗯,北斗什么意思?女6:指明方向的。

师:哦,指明方向,周游世界。这是传统社会里的一个常见意象,符合周游世界的特征吧?嗯,有没有继续交流的?好,你!

男4:竹杖,蓑衣,周游世界。……

女7:晨曦,暮霞,周游世界。……

女1:寻青,踏雪,周游世界。

师:嗯,“寻青”,踏青,很好。……

师:刚才同学们充分地展开联想,刮起思维风暴,发现这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而不是世俗的世界。

看了这个片段,我真的很是兴奋,为同学们的表达水平拍案叫好。现在忽视表达训练、重视文章情和意分析的课堂太多啦。这堂课老师抛开教案预设,——“师:……,既然她提到了这个旅行,不妨我们下面来学海子,也来写周游世界的画面,好不好?”——随时抓住课堂里出现的机会,进行能力训练,舍得给学生大段的自由生成的时间。学生在“愤悱”之下,经过冥思苦想,紧张互联后,终于仿照出来,当堂成诗。成了诗人,其内心一定是雀跃的,眼睛一定是放光的。

在反对灌输、再现课堂时,我们也反对带着“精神”“知识”走向学生,提出要带着学生走向精神、知识,带着学生走进课堂。而这堂课,李老师不仅带着学生走进课堂,而且最后是跟着学生走出课堂的,与学生一起发现了一个新的“海子”,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境界更难得,可谓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

这堂课有没有人文性?当然有。这堂课无疑是次精神盛宴。因为人文性是多向漫射性,所以不便单独抽象地去谈,它需要能力为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能力训练的过程就是强健肌肤,强健肌肤自然就滋润毛发了。

所以中小学语文老师若能从生成课堂出发,本着“人文之上,能力至上”之理念,倾十年时间之心力,咬定能力目标拾级而上,定能使每一个七岁蒙童到十七岁时都如“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到那时,我等也得以效韩愈“嘉其能行古道”,并满足他们“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的愿望。那时我们再“以天下百姓为己念”来开导他们,以治国安邦的道理教授他们,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精神追求吧。

猜你喜欢

周游世界海子人文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蒲公英的梦
周游世界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