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课堂教学的核心
——一节公开课的反思
2015-08-15张洪峰
张洪峰
[作者通联:安徽阜阳二中]
三年前,我有幸成了赵文汉名师工作室的导师团成员之一。三年来,在赵文汉老师和全体同仁的帮助下,我的语文视野越来越开阔,语文思路越来越清晰。2014年5月21日的下午,我又一次被赶上架,站在全市语文教师精英的前面,接受他们的“检阅”。因为今天,工作室要接受市教育局的全面考核,课堂教学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尽管接受任务的时间比较紧,但我还是在认真思考着,大的方面,包括选材、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小的方面,比如导语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整个语文课堂的起承转合环节设计等。最后,我决定结合杜甫的《登岳阳楼》,和学生说说读诗与作文。因为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古诗的时候,更多的知识强调诗歌欣赏的一些技术性的问题,而把诗歌写作的艺术带到作文教学中去,还没有得到大家的关注。
这是在一中,人生地不熟,我和学生只有一面之缘,我的教学方法他们能接受吗?怎样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在我看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学,核心就是和谐。
和谐理念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价值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很多学者将它引入到现代课堂教学中来,并且把它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这也是我十几年来教学的目标和追求。
语文课堂和谐教学应包括如下几点:
首先是教学方法的和谐。教学方法在内容上要有针对性:针对的是课堂内容,还要有灵活性:针对的是不同的学生。这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如何鉴赏诗歌的结构,并拓展到写作训练。面对全市最优秀的学生,既不能过于泛泛而谈,也不能太过深奥难懂,这就需要课堂具有灵活性。我的教学设计很简洁,基本没有什么长篇大论,教学过程都记录在PPT课件上,可是我上课时常常随机应变,改变教学内容,即便在上课前20分钟,我还坐在门前,思考着整个教学过程。
当站在学生面前时,我看到学生们天真的笑容,我也笑了。我说,我们是不是见过一面?是不是老朋友了?在同学们的肯定声中,我说既然是老朋友,后面还有不少新朋友,古人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是不是要表现一下啊?通过学生们热烈的掌声,我知道第一印象应该说比较满意。接着,我作了一个深刻的自我批评,我说,昨天晚上我让大家抄写40个字,后来想一想,应该是46个字,我欺骗了大家,我向大家道歉(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继续说道,为了感谢大家的宽容,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终身受益的关键词,一边说着一边板书:变态。看到大家不怀好意的笑容,我知道我的目的已经初步达到。光有和谐的课堂气氛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何抓住学生对老师的新鲜感,让学生从无意注意快速切入有意注意,这才是达到高效的关键。我找了一位坐在我前面的女生,我问她笑的原因,她说“变态”这个词是个贬义词,又把大致的意思也说了一下,我接着问她,能不能找个方法,把它做个变性手术,让它变成褒义词呢?学生思考了一下,可能还没有适应我的教学思路,于是我说我们做文言文翻译的时候,最基本的步骤是就是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我们试着来变一变,于是,“变态”就变成了“改变心态”。进一步阐述,人生要时时刻刻都要学会变态,在我们成功的时候,要反思我们曾经的失败,在我们拥有的时候,要反思曾经的失落。语文不是孤立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语文教师更不能只是一个知识的传声筒,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思想,一种辩证的思维,这才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因为“变态”,我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老朋友”和“小人”的含义,学生也能快速将其表述出来。这一环节表面上看很成功,但当我上完这节课的时候,我才感受到这一环节耗时太多,以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显得匆忙。要是再来一次,我想这一状况一定会得到改变。教学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个人要学会自我解剖,要学会不断的“变态”。
时间已过去了5分钟了,我也应该进入主题了。于是我接着老朋友这个词,要求学生上黑板填空:“ ,其义自现”;“ ,不会作诗也会吟”。内容很简单,但我设计这一单元的时候是灵光偶闪,我觉得这两句话才是我这节课的课眼!也是我反思时认为最成功的地方。高中语文教学,很多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多的强调的是答题元素、答题技巧,至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早已忽略不计了,上黑板的两位学生中的一位很快的完成了任务,另一位却很尴尬,于是我又找了一位同学,还好,这一过程圆满结束。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找出这两句话的相同和相异的地方。学生思考,回答,明确:两句话都强调“读”,前者强调读对了解文章的作用,后者说的是读对写作的作用。于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登场了……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和谐。很多教师教学设计写得很详细,一走上课堂就大包大揽,恨不得把45分钟变成永远,教学内容也贪多求全。其实,一个有思想的语文老师,他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应该是信手拈来,生活、历史、自然、文化、政治、经济等都是教学的素材。一节课能够让学生懂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道理,就应该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何必企求面面俱到?十几年的语文教育,如果每节课都不虚度,都能让学生有所斩获,那该是一个多大的成功啊!教师的举一反三,归纳推理,带给学生的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洗礼,思维的训练。
在点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后,我开始检测学生的预习工作。我让全体学生起立,背诵《登岳阳楼》。这样做,是为了调整学生的心理,让他们产生一种新鲜感,更重要的是产生一种气势,一种气场,一个小小的高潮。接着我又让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6个字来概括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学生经过了一番思考之后,答案出来了,尽管与我的教学预设有点差距,但已经很不错了,任何一位语文教师,他都无法保证教学生成与教学预设完美统一。结合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重点解读了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让学生感受到杜甫式的夸张与博大。由于我和学生不熟悉,在找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比如点名时说戴眼镜的同学,穿红衣服的同学等等。后来结束时,吕振中校长、赵文汉校长、高家芳校长和沈松怀老师都和我说到这个问题。其实早在2008年参加省优质课比赛的时候,邢桂珍老师和沈松怀老师都告诉过我了,想不到今天我竟然又重蹈覆辙。
第三要义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的必要前提,只有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好学、乐学,教学效果才会不断增强。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懂得包容、博爱,明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不比简单的做一个教书匠要快乐得多吗?
在前面的课堂交流中,我和这些学生已经成为了“老朋友”。此时课堂气氛非常融洽,我引导学生整理出写景——伤己——忧国的结构,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首联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学生很快明确是叙事,我说那仅仅是叙事吗?学生思考后,如此表述:渴望洞庭,魂牵梦绕,如愿以偿,好梦成真,叙事中融含着浓浓的喜悦之情。(对照2014年高考诗歌欣赏答案,我才发现这个答案应该很好,因为诗歌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艺术,对于诗歌的解读更应该用一种美的语言,这岂不是无心插柳?)
在对全诗做了一个完整的总结后,我进一步强调,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管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在感受它们的艺术魅力外,还应该学习他们语言运用的技巧。为了让语文的魅力得到进一步展现,特地让学生以《游颍州西湖》为题,用5分钟的时间,写出作文的提纲。很多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作业,此时我将之前写好的一篇下水作文展现到学生的眼前,立刻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这节课更让我曾经很模糊的语文和谐课堂的概念更加清晰!我深知:只有方法的和谐,内容的和谐,以生为本、师生关系和谐,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我也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让我们为了和谐的教育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