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指导性造就好评论——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老何说和”说了些什么?》
2015-08-15□张玮
□ 张 玮
(大足日报社,重庆 大足 402360)
发表在中国宁波网的网络时评《“老何说和”说了些什么?》荣获第2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文章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新闻嗅觉,针对我国在社会转型期普遍存在的社会管理问题,介绍并论证了一条可供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参考、具有高度推广性的解决路径,充分体现了新闻评论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的指导作用,是一篇真正有利于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优秀评论。
新闻敏感是成功的第一步
新闻敏感又被叫做“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它是记者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
《“老何说和”说了些什么?》一文的创作灵感来自一次偶然的新闻发现。在宁波市政法宣传与舆论引导的一次通气例会上,宁海县通报的“老何说和”选题,以其新颖的做法和创新意义引起了作者的关注。时任中国宁波网副总编辑的李广华(《“老何说和”说了些什么》作者之一)立刻联系相关部门,与“老何们”交谈,寻找新闻眼,深入挖掘“老何说和”的现实意义,并组织人员第一时间刊发了新闻报道《宁海“老何说和”:用群众方法解决群众问题》。在推出首篇报道的同时,配发了一篇评论,由李广华和另一位作者田勇共同完成,从另一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点评,提升整个报道的高度,深化扩大报道的影响。这一事件当年被评为宁波市社会管理创新十佳案例之一,专题报道也被评为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中国的新闻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上站得高,心中才能有一杆高度灵敏的衡量新闻要素的秤,有了这杆秤才能准确及时地识别该写什么或者该怎么写。本文的成功,作者的新闻敏感立了首功。
指导性决定现实影响力
作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常常代表着新闻媒体对于某一事件或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从中国的发展现实来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结合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现实,笔者认为,新闻评论对于现实问题的指导作用愈发显得重要,真正优秀的评论应该具备影响现实的能力。
“老何说和”以民间调解的方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基层工作亮点。文章集中在“说”字上做文章,将几个要点分层次展开,层层递进。“老何说和”,首先是说出了“公平公正”。“老何们”都是当地有一定威望的人,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在调理过程中,通过说事拉理,给群众一个诉求的机会,没有个人的私利,群众打心里信服;说出了存在于基层,外人又难以触摸到的矛盾点。问题面前,“老何们”一看便知,能对症下药;说出了群众想听的话语。他们与矛盾双方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面孔熟悉,群众好接受,几句家长里短就促成了问题的解决。
文章接着对“老何说和”之所以受到群众欢迎的原因作了深入浅出的评述:“老何说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事物,其社会意义在于它的群众性,基层群众间发生的矛盾,最终由群众自行调解解决,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文章揭示了“老何说和”这一民间调解模式的重大意义: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宁海的“老何说和”针对性强,运行成本低,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做法是新时期出现的新鲜事,值得提倡。正如同有的网民在留言中所说:“是一种发扬民间智慧的创新”。“老何”说的以及做的,恰恰是当前社会管理工作中所探索出的一套有效办法。
文章扩大了相关新闻报道的影响,有力地提升“老何说和”的社会价值、促进“老何说和”这一民间调解模式的推广、为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村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管理的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好方法,评论也进一步强化了网民对于“老何说和”这一模式的社会认知,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文章将一套既经济又好用的社会管理模式推而广之,在网上引起极大关注,对于推动相关现实问题的解决,可以说起到了真真切切的指导作用。
指导性穿上可读性的外衣
作为一篇网络时评,不论论点多新颖、论据多充分、论证多强而有力,少了可读性这件外衣的诱惑,仍然可能重蹈“深巷好酒无人问”的覆辙。新闻评论要实现好的传播效果,标题首要要吸引人,要能唤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文章的标题通过其外在的疑问句式和内在的意蕴内涵做到了这一点。
首先,标题“‘老何说和’说了些什么?”使用的是在评论中并不多见的疑问句式。一般来讲,评论的标题常常会点明所评论的对象并亮明观点,这样有助于在短时间内迅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篇文章采用的却是看似冒险的疑问句式,初看之下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老何说和”四个字高度概括性地表述,可以保证使读者产生“解码”的兴趣而展开阅读。而文章一开头便以简练平易的语言,概括了“老何说和”的全部内容,为标题做了及时的注解,成功挽留并激起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
其次,作为一篇网络评论,文章严格遵照网络阅读之规律,与事件新闻报道紧密结合,有较强的针对性。全文采取问答式的结构,阐述这一民间调解方式的重要意义以及可推广的价值,克服了传统评论写作上那种正统沉闷,讲大道理等问题。同时,网络时评使用简短的句式,可以有效降低读者阅读障碍,提高评论信息的有效传达率。
最后,文章充分运用论据,以理服人,避免说教和空话大话。文中还客观地吸纳了网友的观点,让网友站出来说话,表明立场:“‘老何说和’是在‘鸡毛蒜皮’中挖到了‘金子’,一个个矛盾,被解决在萌芽状态。”这一点也值得借鉴。
网络信息化时代将人们困于信息海洋之中,社会转型中层出不穷的各种社会问题又常常将我们置于迷雾之内。在这种环境下,评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保持和加强其现实指导性,要成为读者的“指南针”和“望远镜”。而要充分发挥评论的指导性,给指导性披上可读性的外衣则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1]叶亦健.《宁海有个“老何说和”》[J].《宁海通讯》,2011.11